歹徒用匕首刺進(jìn)她的掌心,她一聲沒叫,反憤怒不已,激起骨子里的烈性。對著那賊人的頭臉張口咬去。
那賊人痛得狠了,反手抓她頭發(fā)——她倔強(qiáng)性子發(fā)作,任頭皮和掌心疼的皮開肉綻,咬緊牙關(guān),就是不松口,一手握著金簪繼續(xù)用力刺。
這是知否原著中,一場實力不對等的激烈的打斗場面。地點是顧廷燁的澄園,參戰(zhàn)人物是顧廷燁的長女蓉姐和歹徒。
當(dāng)時的蓉姐只有十一歲。她如此拼命是為了保護(hù),嫡母盛明蘭所生的長子,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團(tuán)哥。
蓉姐此舉,其原因固然有顧家世代武將基因的傳承,但更重要的是感情的驅(qū)動——小小年紀(jì)的蓉姐,愿意拼盡全力保護(hù)團(tuán)哥。
襁褓中的團(tuán)哥當(dāng)然沒有這么大的面子,能讓長姐蓉姐為他拼命。驅(qū)動蓉姐爆發(fā)洪荒之力的是他們的母親——盛明蘭。
白雪公主和狠毒后母的故事,古今相同、中外類似。繼父母和繼子女的關(guān)系,是世界性難題,幾乎無解。
嫁到侯府的盛明蘭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顧廷燁年少輕狂,十六歲就收了外室朱曼娘,養(yǎng)了一兒一女。
蓉姐和昌哥不僅出身卑微,而且從出生起,就被母親朱曼娘視作和顧廷燁博弈的棋子。
朱曼娘是個有野心無底線的女人。有這樣的母親,注定蓉姐和昌哥的人生不會一帆風(fēng)順。
顧廷燁被趕出侯府,浪跡江湖。朱曼娘找不到顧廷燁,便帶著兒子昌哥離開了侯府。卻把女兒蓉姐留在了侯府。
朱曼娘扔下蓉姐,帶走昌哥的行為,全是算計,沒有一絲母愛。她帶走昌哥,是因為昌哥是男孩,作為棋子比蓉姐用處大;
把蓉姐留在侯府,更是朱曼娘的惡毒。只要顧廷燁娶妻,蓉姐就可以給新夫人添堵;而且有了蓉姐,朱曼娘就有了維持和顧廷燁聯(lián)系的紐帶。
蓉姐名義上是侯門貴女,但其實遭遇極其悲哀。母親扔下她走了,父親不知所蹤。偌大的侯府,沒有人在意她,疼愛她。
主弱仆強(qiáng),蓉姐雖然頂著主子的名頭,但勢力的下人誰會把她當(dāng)回事?沒看過知否原著的朋友,可以借鑒明蘭小時候的遭遇腦補(bǔ)。
明蘭小時候有父親,有母親,卻仍然被小娘林噙霜指使下人克扣煤炭等生活物資,何況一個身邊沒有親人照拂的孤女?
顧廷燁的侍妾秋娘后來回憶那段日子時,仍然心有余悸:侯府那些豪奴,總是克扣她們的衣食等生活用品。
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蓉兒,敏感、孤僻、內(nèi)向,而又心有憤恨。這時的蓉姐身上,不僅沒有一絲將門虎女的影子,連小女孩的活潑都沒有。
明蘭和顧廷燁婚后第二天,心懷叵測的小秦氏就讓顧廷燁的侍妾鞏紅綃、秋娘帶著蓉姐搬到了澄園。目的很明確:惡心新娘子盛明蘭。
面對已然陌生的父親和確實陌生的盛明蘭,蓉姐滿心懼怕和防范。即便旁邊的人不斷告訴蓉姐,讓她叫明蘭母親。
但蓉姐仍執(zhí)拗地不開口。直到父親顧廷燁允許她叫明蘭夫人,蓉姐才如釋重負(fù)、勉為其難地叫了明蘭一聲夫人。
那時候的蓉姐絕不會想到,就是這個望向她的眼神中沒有一絲做作,冷靜如水的女子,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獨木不成林,蓉姐后來從一個身份尷尬的外室之女,長成一個有氣質(zhì)的大家閨秀,離不開嫡母盛明蘭的教導(dǎo)籌劃,而盛明蘭之所以精心打造蓉姐,和父親顧廷燁關(guān)系很大。
對于顧廷燁外室生的孩子,盛明蘭從始至終都很理性。嫁給顧廷燁,就意味著必須面對、接納蓉姐。無論她是否喜歡。
在盛老太太身邊長大的明蘭,得盛老太太真?zhèn)?。遇事擅用理性判斷,而不是感性分析?/span>
蓉姐是顧廷燁和自己結(jié)婚前的歷史遺留問題,無論盛明蘭多么不愿意,蓉姐都是真實的存在。
但如何對待蓉姐,明蘭的選擇很多。蓉姐的母親是明蘭不喜歡的女人,最初見到蓉姐的時候,盛明蘭對這個繼女也沒有多少好感。
但盛明蘭明白,無論蓉姐出身如何,她都是顧廷燁的女兒。顧廷燁對這個女兒的態(tài)度,是明蘭如何養(yǎng)育蓉姐的風(fēng)向標(biāo)。
作為正室大娘子,明蘭用不著刻意討好顧廷燁,但能夠投其所好夫妻和順,是保證自己婚姻生活幸福的關(guān)鍵。
明蘭的嫡母王若弗就是缺少心機(jī),總是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忤逆丈夫,才使夫妻關(guān)系越來越淡,讓林噙霜鉆了空子。
顧廷燁和自己新婚,自然會顧及自己的感受,不會對對蓉姐表現(xiàn)出多么親密,甚至有可能故意疏遠(yuǎn)。這一點,在盛家看了多年宮斗的明蘭心知肚明。
蓉姐第一次見到明蘭,怎么都不肯叫明蘭母親,如果顧廷燁真的不在意蓉姐,而只想討好明蘭,那他就會強(qiáng)迫蓉姐叫明蘭母親。
但顧廷燁卻沒有這么做,他給了蓉姐極寬松的選擇——叫夫人。這說明在顧廷燁的心中,是很疼惜蓉姐的,不愿意讓女兒為難。
隨即顧廷燁針對蓉姐的教育方針和未來預(yù)期,明著貶低女兒,給明蘭建議,實則是給明蘭畫紅線:
“讀書明理,理家掌事,你能教的就教些,不能教也算了;她只消能得了秋娘的本事,學(xué)點女紅算賬,以后在婆家也能應(yīng)付了。”
秋娘是顧廷燁的侍妾,朱曼娘離開后一直是她和鞏姨娘照顧蓉姐。在侯府,秋姨娘和鞏姨娘是蓉姐最信賴的人。
顧廷燁是從小就吃夠了嫡母苦處的人,雖然他相信明蘭的為人,但仍然不愿冒險,讓女兒重走自己的老路,受到可能的傷害。
顧廷燁對蓉姐的低要求,明面是不重視蓉姐,但其實是阻止了明蘭以嫡母的身份,過分要求蓉姐,讓蓉姐受委屈。
而聰慧的明蘭,從顧廷燁不肯難為的蓉姐,讓她叫自己夫人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蓉姐在顧廷燁心中的重要地位。
和顧廷燁有著相同經(jīng)歷的明蘭,理解顧廷燁的顧慮,也清楚蓉姐的處境,和顧廷燁對自己的防范。
所以,明蘭心平氣和不帶個人好惡地接受了顧廷燁的安排,而且還加足了料,給了顧廷燁一個大號的安心丸。盡顯自己的高情商。
盛明蘭對顧廷燁說:“等她長大了,等她自己想明白,這世上沒什么人熬得過歲月,一個月,一年,好幾年,總能慢慢變好的?!?/p>
“我今日吩咐了,還叫秋娘照看她吃穿起居,叫鞏姨娘照管她讀書知禮,先養(yǎng)養(yǎng)身子,待她年歲長些了,就能另請些好師傅來教了。”
不能不佩服明蘭應(yīng)對突發(fā)事件的快捷,過人的聰慧和領(lǐng)悟力。她寥寥數(shù)語,就傳達(dá)出了兩個信息:
一:蓉姐的好父親顧侯爺,你大可放心。我理解您這顆慈父之心,作為嫡母,我不會用地位和權(quán)利,打著為她好的名義,打壓蓉姐。
我雖然過門了,但蓉姐的生活不會有任何改變,我會讓蓉姐熟悉的秋姨娘和鞏姨娘繼續(xù)照顧蓉姐,給她安全感。
二:雖然我不會故意為難蓉姐,但我作為主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女孩子的教育,是我的一畝三分地,職責(zé)所在,我不會放棄。
你之所以對蓉姐低要求,無期望,是因為你認(rèn)為有你的照拂,即便蓉姐將來沒有多少本事,在婆家也不會受委屈。
對不起,對您的這種觀點,我不贊同。我盛明蘭,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小官家的庶女。
以我的人生經(jīng)歷和遭遇,我可以很負(fù)責(zé)地告訴你,女孩子要想活得好,還得自己有本事。
所以,我會把我的理念在新家貫徹。在蓉姐年紀(jì)大些,我會給她延請名師,讓她學(xué)本事、明道理。
這是我作為嫡母的責(zé)任,也是我作為嫡母的善良。更是我作為祖母盛老太太精心教養(yǎng)的孫女的格局。
明蘭此話一出,不僅安了顧廷燁的心,而且再一次讓顧廷燁見識了盛明蘭的洞察力、判斷力和治家理念。
盛明蘭既識趣又心照不宣的做法,給足了顧廷燁面子,又讓顧廷燁看到了自己的善良和寬厚,顧廷燁能不心花怒放嗎?
從那以后,關(guān)于蓉姐的教育,顧廷燁全權(quán)交給了明蘭。而明蘭也確實口到心到,盡心盡責(zé)居心公正地履行了嫡母的責(zé)任。
對于蓉姐,明蘭沒有故意親近,也不刻意疏遠(yuǎn)。明蘭一開始,沒有過多介入蓉姐的生活。她讓秋姨娘和鞏姨娘照顧蓉姐的日常生活,讓蓉姐生活在熟悉的氛圍中。
明蘭的不介入不等于不作為。明蘭對蓉姐,是內(nèi)松外緊的。她告誡下人,不可以像從前一樣,輕慢蓉姐。
對于那些敢于犯上作亂者,狠狠責(zé)罰,絕不姑息。這些舉措,毫無疑問會大大改善蓉姐的生存環(huán)境。
而這些,不僅蓉姐能夠感知,而且秋姨娘和鞏姨娘也會做義務(wù)宣傳員,讓蓉姐注意到明蘭的好。
這是明蘭對蓉姐的照顧,也是蓉姐應(yīng)該得到,但卻長久缺失的待遇。如果明蘭對蓉姐僅止于此,那她就是在走小秦氏捧殺繼子女的老路。
明蘭對蓉姐,是寬嚴(yán)相濟(jì)。她會經(jīng)常查驗蓉姐的功課,蓉姐做得不好的時候,也會鞭策,也會提醒秋姨娘和鞏姨娘時時督促蓉姐。
蓉姐是受過冷落的孩子,這樣的經(jīng)歷會讓她對溫暖的感知異常敏銳。明蘭這種既有距離又有溫度的方式,蓉姐接受起來毫無壓力。
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蓉姐的心慢慢被明蘭暖化了。這時候的蓉姐對明蘭的感知,還僅僅限于感性。
等到明蘭把她蓉姐送到閨學(xué),經(jīng)過老師的點化,蓉姐對明蘭行為的判斷,得到了升華,上升到了理論高度。
蓉姐終于知道,那個別人眼中只要進(jìn)門就會對她不利的主母,其實是個比親娘對她還好的人。
明蘭從來不打感情牌刻意討好,但明蘭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蓉姐的將來做打算,都在培養(yǎng)她成為襯得上寧遠(yuǎn)侯小姐身份的氣質(zhì)和見識。
明蘭在澄園的積淀,再加上閨學(xué)里老師的點化,蓉姐進(jìn)步神速:首先她對親生母親朱曼娘的動機(jī)產(chǎn)生了懷疑。
看到朱曼娘時,面對母親的慫恿,蓉姐直接對提出了質(zhì)疑:“你留我在這兒,可是想給夫人添堵?”
受明蘭感化,懂得知恩圖報的蓉姐,不愿意再做母親和小秦氏的棋子,她懂得了分辨是非黑白。
蓉姐牢牢記住了先生的教誨:遇事要把心放正,不可先把事情想偏了。心正,則心胸開闊,目朗心清。
雖然母親很不堪,但自己遇上明蘭這樣寬厚的嫡母,就是自己的福氣,就是自己的幸運(yùn),自己要珍惜。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澄園大火時,歹徒找到了團(tuán)哥的藏身之所,是蓉姐的挺身而出,英勇反抗,才保住了團(tuán)哥。
經(jīng)過這樁生死考驗,明蘭從情感上接受了蓉姐這個庶女,蓉姐也擺脫自卑,敞開心懷親近、信任嫡母明蘭。
在明蘭的教導(dǎo)下,蓉姐從一個寄人籬下,唯唯諾諾,不討人喜歡的的小女孩,漸漸變成了知書達(dá)理、開朗快樂、有主見的少女。
后來,蓉姐更是聽從明蘭的安排,不講排場講實惠,嫁給了常嬤嬤的孫子常年,幸福安樂地度過了一生。
父母對子女是原愛,無論蓉姐的母親多么不肖,在顧廷燁的心中,還是希望蓉姐幸福安樂的。而明蘭精心教導(dǎo)蓉姐,既是善良的天性所然,也是為了顧廷燁。
對明蘭的付出,顧廷燁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有婦如此,家宅和順,子孫興旺。這樣智慧,心思純正的明蘭,顧廷燁能不寵嗎?
明蘭用自己的善良和高情商,成全了可憐的蓉姐,打造了將門虎女,又完美了自己的婚姻,這么高的情商,不知道是得天所賜還是來自盛老太太的教導(dǎo)呢?
喜歡作者的文筆,就請點個關(guān)注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