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自己進入alpha 狀態(tài)很容易,只需要一點練習,就可以學得會。有些人可以在短時間內進入alpha 狀態(tài),有些人則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把眼睛閉上,并放松,引導自己進入alpha 狀態(tài)。放松可能會伴隨著沉重和溫暖的感覺。進入alpha 狀態(tài)一次后,你便可以在短時間內,隨時回到alpha 狀態(tài)。
潛意識操控術(真正能照著做的潛意識開發(fā)書) 作者: 哈利?卡本特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190004/000BGQKB.html 天才圣經
潛意識蘊藏大量未開發(fā)的潛能,我們會在此舉出數例證明潛意識的能力。這些驚人的例子都出自于平凡的頭腦和身體。如果擁有平凡潛意識的平凡人,都可以做得到,那你我一定也可以做得到。但是想做到,就一定要靠潛意識,而非顯意識。顯意識無法讓你的身體達成這些驚人成就。但顯意識必須了解,如何命令潛意識達成這些成就。
潛意識的能力之強,可是超乎你的想象。
許多專家認為,大多數的人只用到10%的潛意識。不過,學完本課后,我想你會同意部分權威人士的看法,認為多數人根本還用不到3%的潛意識。在開始介紹潛意識的豐功偉績前,我需要先厘清幾個名詞的定義。
另一組需要厘清的定義,則是“頭腦”和“心智”。頭腦是位于你頭上,重約一點四公斤的器官。“心智 的范圍更大,也更無法捉摸。頭腦和心智其實有天壤之別,市面上也有很多深究兩者差異的書籍。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頭腦只是人體器官,心智則透過頭腦運動而產生。不過某些東方的角度認為,心智才是提供思想給頭腦的來源。不過,去界定頭腦和心智的差異,其實在本課程沒那么重要,故在此兩詞將交替使用。
另一個比喻是男女之間的差異。男女除了身體構造不同外,情緒反應也相異, 因此雙方的互動方式也不同。以前有本熱銷書就在探討男女的差異:男性往往是目標導向,習慣單打獨斗解決問題;女性則側重關系和感覺,需要愿意傾聽的對象。兩性間即使存在重大差異,雙方還是可以相談甚歡,相處愉快。假設歧異過大,大不了雙方分道揚鑣。
更多潛意識有驚人力量的例證,曾載于一些醫(yī)學期刊,內容是關于 多重人格 的病患。多重人格病患曾遭受到重大心理創(chuàng)傷,會出現一個以上的人格。下面為多重人格患者的病例:
在同一個身體中,一個人格氣喘發(fā)作,另一個卻健康正常。順帶一提,醫(yī)生研究相關案例時(其中一個案例是由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發(fā)現氣喘癥狀是呼吸困難的創(chuàng)傷經驗所造成。因此,某位醫(yī)生認為,潛意識可以造成氣喘,也可以消除氣喘。
70歲以上的老人,送他們去渡假十天。渡假地點采用1950年代的裝潢風格,這是受試者的壯年時代。藍格播放1950年代的音樂、放置1950年代的報章雜志、要求受試者穿上1950年代流行的衣服,并要他們 表現得 像是回到了1950年代。十天的假期結束后,受試者的物理和心理測試結果,都比渡假前年輕。是什么造成改變,讓他們返老回春?唯一的改變因素,是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潛意識接受了自己變得年輕的心態(tài)。
俄羅斯舉重選手艾列柯西(Vasily Alexeev )一直覺得自己無法舉起5百磅(約公斤),不過他一直只訓練自己舉495磅。1974年,他的教練耍他,把杠鈴加重到5百磅,卻告訴他只有495磅,結果艾列柯西一如往常將橫杠舉起。當教練告訴艾列柯西剛剛舉起的是5百磅后,他改變了信念,在比賽中也成功舉起5百磅。
一位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能夠舉起5百磅,這種令人咋舌的能力,其實并不如一位處于驚恐狀態(tài)的母親,為了保護兒子,接住墜落的車子。她是怎么辦到的?因為在驚恐狀態(tài)下,顯意識被拋在腦后,沒有機會告訴母親,這是不可能的事。腎上腺素讓她成功達成任務。我只有聽過別人轉述上述故事,不過以前 鳳凰城報 (Phoenix Gazette )倒是報導過類似意外:一根用來牽引拖車的牽引桿滑落,造成汽車翻覆,有位技工為了拯救自己的朋友,不但把車子舉起來,讓被壓在車子下的朋友脫困,他還把車子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幫助朋友出來。
上面只是幾個證明潛意識威力的例子,你的潛意識也可以有這種威力。
警告:先不要期待你知道那一刻
如果你跟著本書課程提供的規(guī)則和方式照做,就會有結果,并出乎你的預期, 更快、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你甚至可能不會覺得是課程幫助了你,因為,你在潛意識寫入程序時,或寫入程序后,并不會有驚天動地的情節(jié)發(fā)生。天使或樂團也不會在你旁邊敲鑼打鼓,確認你的努力確實有效,或宣布你已成功達到目標。這會自然而然的發(fā)生,而顯意識其實察覺不到。
心智狀態(tài)
腦波圖
腦波的改變,可以分為alpha 、beta 、theta 及delta 等四種狀態(tài)。
beta 狀態(tài)是正常清醒狀態(tài),腦波頻率為14至1百赫茲。此狀態(tài)的腦波頻率,不但高于其他知覺狀態(tài),也比較不穩(wěn)定,因為我們清醒的時候,腦筋比較忙碌,讓很多事情在腦袋中打轉。beta 狀態(tài)主宰日常生活,注意力常常轉移。我們清醒的時刻多半處于beta 狀態(tài)。
theta 狀態(tài)(4至7赫茲)和alpha 狀態(tài)類似,不過,是進入更深沈的狀態(tài)。突然揮灑靈感的時候,就是進入theta 狀態(tài),表現的方式是 一揮而就 (global insight )。一揮而就的經典例證,是比較音樂家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曲方式。貝多芬是一節(jié)一節(jié)地慢慢寫出自己的作品,還會來來回回地修改。莫扎特曾說過,作品
alpha訓練
想要有效使用潛意識,必須學習進入alpha 狀態(tài),并停留在那里。進入alpha 狀態(tài)其實很容易,因為你每天都會進入alpha 狀態(tài)數次,不過每次只有幾秒,所以你需要稍微練習,讓自己停留在alpha 狀態(tài)。每一課都有課后練習,教你如何進入上述狀態(tài)。theta 狀態(tài)可能效果最好,不過,為了行文方便起見,從現在起,我只會提到alpha 狀態(tài)。
「睡后發(fā)生」和「入眠之前」狀態(tài)
這兩個看起來很有學問的名字,只是描述你早晨醒后,和夜晚睡前的短暫狀態(tài)。你早上起來,和晚上睡前時,分別從delta 轉換至beta 狀態(tài),或從beta 狀態(tài)轉至delta 狀態(tài)。轉換過程中,你經過alpha 和theta 狀態(tài)。所以,你每天有兩次機會,在alpha 狀態(tài)下使用潛意識。這就是為什么你在煩惱時,不應該上床睡覺。因為憂慮是股強大的負面力量,睡前憂慮會讓你把這股強大的負面力量,直接寫入潛意識。
你今天晚上就可以開始練習設定心理鬧鐘。上床后,你會發(fā)現自己開始昏昏欲睡。
了解潛意識非常重要,因為這樣你才能讓潛意識使命必達。所以你要先了解你比較熟悉的)顯意識和(你不熟悉的)潛意識的差別。下面我們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兩者先天的差異。
簡單認識你的大腦
爬蟲腦
大腦第一階段的演化,發(fā)生在2.5億年前,我們稱其為 爬蟲腦 或 腦干 。
爬蟲腦在2.5億年前便停止進化,因此人體的爬蟲腦,和所有爬蟲類的大腦,在本質上并無二致,是不受意志控制、沖動,并帶有強迫性,其中包含的程序,是寫入死板的回應。爬蟲腦執(zhí)著于自我防衛(wèi),在防備敵人,或是在現代社會過馬路時閃躲車輛,都可發(fā)揮保護自己的功能。另外,爬蟲腦也不會從經驗中學習,而是傾向一再重復已經寫入大腦的反應。
哺乳腦
哺乳腦在5千萬年前進行演化。人體的哺乳腦,和所有哺乳類的大腦,在本質上并無二致,包含感覺和情緒,擁有玩樂的欲望,也是母性的來源。哺乳類會照顧自己后代,而爬蟲類則不會這樣做。
爬蟲腦讓我們對真正、實在和重要的事情有所感受。但是,爬蟲腦無法將這些感覺,清楚傳達給顯意識,其重要特色,是潛意識:(1)是感覺的來源,并透過感覺取得信息。(2)透過經驗建立價值系統(tǒng),而這樣的經驗,也是對情緒造成影響的經驗。
皮質腦
第三階段演化的腦,稱為 皮質腦 ,這就是我們的顯意識。根據知名精神分析學家榮格(Carl Jung )指出,皮質腦從4萬年前便存在,目前依舊持續(xù)演化。不過,某些當代研究者認為皮質腦的年齡更老。顯意識的重要特色,是從三歲起才會開始發(fā)育,到了20歲以前,都不會發(fā)育完全,發(fā)育期間則因人而異。
皮質腦的發(fā)育時間較遲,是造成許多負面和不良后果的程序,寫入潛意識的其中一個理由。當大腦的情緒部分,在早期發(fā)育階段時,我們沒有理性、成熟的顯意識,去過濾負面程序,或是選擇成人后所需要的正面程序。更糟的是,我們沒有感覺到這些負面程序的存在,因為這些程序在年幼時寫入,當時我們因為年紀太小, 以致于沒有留下任何顯意識的記憶。
視力
顯意識會透過雙眼視物,所以現在你的顯意識在閱讀印在紙上的文字。而潛意識卻無法視物,和外在世界沒有聯(lián)系,只能看到顯意識看到的東西。因此,潛意識無法區(qū)分實際和想象。剛剛講過的這句話非常重要,會被一再重復。這可不是猜測,因心理學家已透過實驗證明。
潛意識仰賴感官輸入信息,因此潛意識會用同樣的方式,響應實際和想象。例如,當你夢到怪獸的時候,你身體的反應,和實際看到怪獸的時候一樣。遭遇危機的 戰(zhàn)、逃 (.ght or .ight )機制啟動,讓腎上腺素進入血液,導致你的身體出汗和心跳加速等。但實際上卻沒有怪獸或真實的威脅在你身邊。
溝通
顯意識的想法會透過內在或外在的聲音傳達。想法多半透過聲音傳達,而聲音往往行諸于語言。顯意識主要用語言溝通。這就是為什么擁有大量字匯很重要,因為字匯是傳達思想的工具。
功能
顯意識控制自主功能。例如,我可以有意識地舉起或放下我的手臂。我可以走來走去,這些都是有意識的活動。
顯意識有個重要特性,就是一次只能做一件事。顯意識無法一次做兩件事。某些人可能會反駁,認為自己可以同時閱讀和看電視。如果你真的在某一刻意識到你當下正在做的事,你會發(fā)現自己不是在閱讀,就是在看電視。同時做兩件事,需要在兩件事間快速轉換。
另一個例子是打高爾夫球。你在學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揮桿時要同時考慮很多事。初學者揮桿的動作往往笨拙不流暢,不過你把每一個動作輸入潛意識后,揮桿時就不需要多加思索。事實上,揮桿時(用顯意識)考慮再三,反而會阻礙你的表現。
潛意識可以在同時間內完成千百樣事情。我們不需要苦心孤詣地想著呼吸、想著消化食物、想著對抗外來細胞、想著排放胰島素等;感到熱的時候,不用思考出汗的問題。上述主題會在下一課討論,第3課我們會發(fā)現潛意識就像計算機一樣。
認知過程
顯意識以邏輯思考,運用先見和后見之明,亦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分析,擁有抽象思考、理性分析、批判、選擇、辨別、計劃、發(fā)明、和構成能力。顯意識過濾大半進入潛意識的影響和信息。所有信息都進入潛意識,但只有顯
潛意識以歸納的方式,透過歸納細節(jié)整理通則,進行理性判斷。如果你告訴潛意識自己行動笨拙,它會設法讓你做一些笨拙的事情。通常,歸納思考并不太合乎邏輯。
顯意識會以客觀分析字詞。客觀來說, 母親 是指女性家長。不過,潛意識會以主觀的方式,賦予字詞其他的含意。聽到 母親 一詞,會帶給你各種相關感覺,而這些感覺,都是來自你的潛意識。
意志、力量,和意志力
顯意識是有知覺的。顯意識知道人、事、物,和條件,也知道自己有意識。顯意識包含對自己的認識,和對所處環(huán)境的認識。
顯意識有意志,這點很重要。意志是顯意識開始或引導某項想法的能力。意志引導你的思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
??!但是潛意識也有這樣的力量??!刊載于《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的某篇文章曾指出, ..我們發(fā)現大腦可以發(fā)電,也是電能的來源。 你的大腦可以產生約瓦的電量,而潛意識可將這些電量轉換成欲望、情緒、沖動, 或緊張帶來的刺痛等。
潛意識的能量源源不絕,因為你的大腦終其一生,全年無休地在工作。使用潛意識的美妙,在于你不需要努力。使用你的潛意識,不需要透過顯意識努力。顯意識的努力,即使立意多么良善,只會幫倒忙,阻礙潛意識運作。
可能甚至一點印象都沒有,因為你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完成這件事。
某位跳高選手破紀錄后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 我不記得跳過去的經過,但是記得開始跳之前,我知道自己會成功。 他不記得破紀錄的經過,因為他讓自己的潛意識動工,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起跳。潛意識不需要透過心理上的努力,就可以完
你只要在心里默默地把網球換成其他詞就好啦。而葛維在本書明確指出,顯意識做不到困難的工作,例如打網球(或開車和打高爾夫球等)。不過呢,潛意識不但可以完成這些困難的工作,在沒有顯意識干擾的情況下,還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完美達成任務。訣竅就在這里:不要讓顯意識擋路,把顯意識趕走。
所以,顯意識有意志,潛意識則掌握力量,當顯意識和潛意識合作無間時,你就有意志力。你就可以 一心一意 。
但是,如果顯意識和潛意識發(fā)生沖突,就不會有意志力。你就會 三心二
信可以透過急促含糊地說話(不假思索地快速講話,讓顯意識感到厭煩,以失去注意力)表達自我肯定,直到此想法進入潛意識,并為潛意識完全接受。他最讓大家耳熟能詳自我肯定想法,是 每一天,萬事都會越來越美好。
某位超重的男士想靠意志減肥,如果卻不改變建立在潛意識中,暴飲暴食的習慣,最后潛意識還是會勝出。他減下來的體重,會重新跑回身上。他可能會靠意志,不享用美味的甜點,但是伏在潛意識的欲望,終究會獲勝。他不需要努力,就會把甜點吃掉。
記憶空間
控制
顯意識和潛意識發(fā)生沖突時,贏家都是潛意識,所以,你知道如何控制潛意識,就可以獲勝。你會學到如何影響并控制潛意識,而不被潛意識控制。你會制造自己的專屬精靈喔!意思是,你的顯意識會成為主人,潛意識則變成精靈。
顯意識可以指揮潛意識行動,改變習慣,并扭轉負面的思考方式,改善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我們的顯意識甚至會擁有影響非自主功能的能力。
你現在可以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進入alpha 狀態(tài),全身放松地聽別人朗讀下面的指示,你也以先錄下指示,再播放給自己聽。整套程序大概只要十分鐘。
訓練自己進入alpha 狀態(tài)很容易,只需要一點練習,就可以學得會。有些人可以在短時間內進入alpha 狀態(tài),有些人則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把眼睛閉上,并放松,引導自己進入alpha 狀態(tài)。放松可能會伴隨著沉重和溫暖的感覺。進入alpha 狀態(tài)一次后,你便可以在短時間內,隨時回到alpha 狀態(tài)。
就像算數時,你必須遵守數學的法則,才能得到正確解答。盡管有時候沒有遵守法則,還是可以得到正解,不過這種事并不常發(fā)生。潛意識的運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就像算數時,你必須遵守數學的法則,才能得到正確解答。盡管有時候沒有遵守法則,還是可以得到正解,不過這種事并不常發(fā)生。潛意識的運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很想說,如果你遵守本課潛意識的法則,你一定成功,但卻沒有人敢這樣保證。不過我敢說,不遵守潛意識的法則,和的確遵守法則相比,前者比較不可能成功。有些法則很簡短,解釋起來也很簡單。我不會為了增添這些法則的重要性,而加長解釋篇幅。
重復、重復、重復
情緒
現在式
下面的例子,將解釋使用現在式的重要性。對于潛意識來說, 我將會快樂 是表示你現在不快樂;但是你未來會快樂。首先,未來從未到來。所以不要要求潛意識在未來替你做事。首先,對潛意識來說,未來就像是夸父逐日一樣,永遠都追不到。再來, 不快樂 會成為你交代潛意識現在達成的目標。然后,你的潛意識就會以讓你不快樂為己任。
一次只采用一個概念
假設你在正常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父母給你很多愛和照顧,你培養(yǎng)的自我形象,就是沈穩(wěn)和自信。所以,左邊的正面概念當道,天平會往左傾。你長大后會表現出自信。
相反地,假設約翰從小在不正常的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往往被負面想法轟炸: 你不好。 、 你以后一定一事無成。 、 你是壞孩子。 、 你怎么做都不對。 、 你永遠學不會。 他年來都活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常常(重復)聽到這些負面的評價,而父母常常帶著憤怒或諷刺(情緒)責罵他。
幾年過后,約翰(在他的顯意識)知道他很聰明、受過良好教育,也長得俊俏,但是不知為何,他(潛意識)總是自我形象低落。當顯意識和潛意識沖突時, 潛意識總是占上風。
反效果
潛意識的能力=顯意識能力2
因此,你越努力壓迫意志,想象的能力就會越大,并呈現等比級數增加。所以, 記不得 便因此獲勝。你越努力命令顯意識做事,反彈的力量便越大。所以,克服的撇步是,不要為你想要的東西努力,讓一切自然發(fā)生。你的顯意識必須放手讓潛意識完成目標,你的顯意識必須保持被動,并且置身事外。
表現的能量
來看一個過去的例子。有位石器時代的穴居人在一夜好眠后醒轉。(他儲藏了能量。)他看到一只劍齒虎在他的洞穴外面晃來晃去,讓他很擔心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不保。(他有強烈的意念)所以他的腎上腺素直沖腦門,身體產生了戰(zhàn)、逃反應。他必須捍衛(wèi)自己地家人,所以他選擇戰(zhàn)斗。他揮出幾根矛,在一陣短兵相接后,老虎被趕走了。穴居人以直接的行動,表現了自己的意念(跟老虎戰(zhàn)斗)。當天晚上,他感到安心,并透過一夜好眠,再度得到能量。(循環(huán)重頭開始。)
直接的能量,是有秩序和健康地釋放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能量。這樣的行動,和起初產生這樣行動的意念,是協(xié)調一致的。心理學家鼓勵人們在生氣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憤怒,而非壓抑自己的憤怒,不過不是用猛烈的方式,而是用有建設性的方式。
受壓制的能量
你在高速公路上奔馳,要去參加一個重要的面試,但卻遇到大塞車,讓高速供路上成為了大型停車場。你現在不是住在洞穴里,但是你的身體反應,和穴居人祖先,其實沒有兩樣。
當你遇到這種緊急狀況,或是懸而未決的情形時,你的 戰(zhàn)、逃機制 啟動, 腎上腺素升高、心跳加速、消化停止等等。但是,你卻只能坐在車上等,想著你快遲到,讓你感到越來越火大。這時,你腦中想著,自己將失去這份夢幻工作。(記?。簼撘庾R分不清事實和想象。)
這股能量可以透過尖聲大叫表現,但是你附近的駕駛,可能會覺得你瘋了。如果你不能在你的戰(zhàn)、逃機制啟動時,表現這股能量(或是至少在有機會時,趕快表現),那么你回家時,可以去散散步,打打沙包,或是清理房子。你這樣做,就(幾乎)不會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你已經表現了能量,所以可以一夜好眠。
受壓抑的能量
當某件事情啟動了你的戰(zhàn)、逃機制,而此事一再發(fā)生,導致你無法傾瀉這股能量,這時能量就受到壓抑。每個意念或想法都帶來生理反應,所以,受壓抑的能量便透過不直接的活動表現,例如緊張或焦慮。緊張和焦慮讓內部的肌肉無法放松, 阻礙免疫系統(tǒng),讓人無法安睡到天明。所以,自然能量循環(huán)如果被破壞,讓人安寧和恢復能量的睡眠質量,就會遭到損害。
長期壓力
人體會為壓抑的能量尋找生理的出口,例如坐立不安、咬指甲、敲手指、嚼口香糖等。如果持續(xù)下去,出口會變成潰瘍、高血壓、頭痛,或更糟的狀況。名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用另一種方式表達了此一法則: 我有一個問題,是我會悶著一切,我無法表達憤怒;所以就長了個腫瘤出來。
哈利葉(James Harriot )是英國約克夏的獸醫(yī),他著作中的故事,則是慢性痛苦和壓力的絕佳寫照。PBS 電視臺曾經根據他的作品,制作了 芝麻大小事 這個節(jié)目,并播放了兩年之久。
哈利葉曾去拜訪一個小氣農夫。他注意到有一只母羊非常痛苦。稍微檢查后, 發(fā)現這只母羊的子宮受到感染。農夫不想花錢治療這只母羊,因為他認為反正此羊一定會死掉。哈利葉想幫助這只可憐的動物,所以,他表示愿意免費給這只羊一些維他命。但哈利葉其實給的不是維他命,而是給一些鎮(zhèn)靜劑之類的藥物,讓這只羊兒安樂死,好讓她從痛苦中解脫。幾周后,哈利葉在鎮(zhèn)上的酒吧遇到農夫,農夫跟哈利葉說: 這些維他命真的很有用,羊兒睡了三天,醒后便不藥而愈了。
據說,特里薩修女曾受邀參加反戰(zhàn)游行。她的回答是: 我不會參加反戰(zhàn)游行,但是如果有促進和平游行,我就會參加。 圣經 上也說: “不可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