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趙敏,我們并不陌生,腦海中依稀浮現(xiàn)金庸筆下的性格鮮明的女主。還記得《倚天屠龍記》,不管是文字還是影視作品,都曾給每一代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故事中的趙敏時而心狠手辣,時而古靈精怪,最后她的勇敢與肆意得到回報,張無忌為她退隱江湖,二人遠走天涯,縱情歌放。
根據(jù)史冊記載考究,歷史上確有“趙敏”其人,可活在歷史里的趙敏卻與故事里的趙敏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她們遇到了不同的人,她們背負了不同的使命,她的生活是自由和束縛的兩條平行線,盡管她們有著同樣耿直豪邁的性格。
走進歷史中的趙敏,其名觀音奴,其兄王保保,為元朝大將,乃元軍的主心骨,觀音奴后成為朱元璋次子朱樉的正妻,即是明媒正娶的王妃。為何反元的朱元璋會同意甚至主持這門親事呢?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元朝,王保保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能文能武,飽讀詩書又能帶兵打仗,戰(zhàn)場上他是所向披靡的大將軍,朝堂上他又是出口成章的有識之士,朱元璋一直想盡辦法招降王保保,每每求而不得。
據(jù)說這朱元璋登基后的一大遺憾,而把觀音奴(即趙敏原型,下文皆稱“趙敏”)招入朱家作為朱樉的正妻,怕是招降王保保的手段之一了。
而趙敏其兄王保保沒有投靠朱元璋,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要歸咎于趙敏與朱樉夫妻不和。盡管離開哥哥的羽翼,獨自遠嫁朱家。趙敏也絲毫沒有壓抑自己的真性情,不曾收斂不曾嘗試低眉順眼對待朱樉,她仍然帶著來自大草原的豪爽潑辣,就像堅持著自己的“根本”一樣,中原男子哪里懂得欣賞,朱樉亦然,因此,趙敏十分不得朱樉待見,有多不待見?
朱樉把趙敏囚禁在朱府后院,趙敏失去了自由,夜夜獨守空房對于趙敏算不了什么,可惜的是這只來自草原的大鷹為來得及施展拳腳便被折斷羽翼,這一囚禁,幾乎就是余生,從此,趙敏只能守著小院,以及小院頭頂那一片方方寸寸的天地。
而悲劇并沒有就此終止。朱樉死后,趙敏被迫殉葬,不得善終。到死,她都無法獲得自由,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活在史冊上的趙敏確實沒有金庸先生筆下的趙敏幸運,她沒有遇到良人,一輩子都沒有人把她帶離牢籠,哪怕是最后,也終將成為權力宗法禮教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