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2年,拿破侖集結(jié)了60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莫斯科,意圖一舉滅掉俄國。戰(zhàn)爭初期,法軍很順利,沒有遇到激烈的抵抗就打進了莫斯科城。但是讓拿破侖沒有想到的是,這也是法軍步入深淵的開始。
法軍進駐莫斯科當晚,城里燃起了熊熊烈火,一直燒了五個晝夜,這座始建于1156年的俄羅斯古都,四分之三的建筑物化作了一片瓦礫。而法軍由此陷入了缺糧、缺取暖燃料的窘境。
這場驚心動魄的大火究竟是如何燒起來的?史學家們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拿破侖事先有計劃,要毀掉這座歐洲名城;還有一種說法是是酗酒肇事的士兵縱火打劫所致。最后一種比較“主流”的說法是,莫斯科大火是俄軍主帥庫圖佐夫下令放的,讓法軍無法獲得給養(yǎng),從而不戰(zhàn)自潰。
莫斯科地處森林稠密的東歐平原,數(shù)百年來人們習慣以木結(jié)構(gòu)為城市建筑的骨干,故有“木屋市”的別名。一直到17世紀末,全城除了克里姆林宮等少數(shù)石建筑,木屋仍比比皆是,不說王公巨富的豪邸,就連沙皇的宮殿,也依舊保持著傳統(tǒng)的木構(gòu)風格。城鄉(xiāng)民宅內(nèi),大多用松明、蠟燭或油燈照明,又少有煙囪,炊煙直沖屋頂,把房子都熏黑了。
可見,城里四處隱伏著火災(zāi)之虞,也確實屢屢發(fā)生過全城性的大火。1701年,彼得大帝曾下令禁止在莫斯科蓋木房,但收效似乎不大。一次,皇宮新落成的一座木宮殿失火,不單燒了房子,還把彼得羅芙娜皇妃4000多件華貴的衣物也“報銷”了。
這場大火也確實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法國人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大部分糧草、大炮和槍械,還有住所慢慢化為灰燼。隨著嚴冬的來臨,加上大火使法軍補給嚴重緊張,拿破侖不得不決定撤退,而此時他的60萬大軍只剩下了10萬人。在回去的路上又遭到俄軍追捕的堵截與騷擾,最后只剩下1萬多士兵跟隨拿破侖回到法國。
拿破侖還沒來得及恢復(fù)元氣,1814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率反法聯(lián)軍進入巴黎,迫使拿破侖下臺。這場大火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歷史,它直接導(dǎo)致了拿破侖帝國的滅亡,改變了歐洲大陸的格局。設(shè)想一下,如果拿破侖戰(zhàn)勝了俄軍,放眼整個歐洲大陸,再無敵手,世界歷史又是一番什么樣子,簡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