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曾經說過:'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師恩如海,沒齒難忘?!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本來只是一只略有靈氣的猴子,是花果山的'美猴王',是因為歷盡艱辛來到靈臺方寸山,得了菩提老祖的教導,才有令人羨慕的本領。
一步步成為'斗戰(zhàn)勝佛'。那么,為何孫悟空取經成功成為'斗戰(zhàn)勝佛'以后,沒有回方寸山看一看恩師呢?
這菩提祖師的身份在《西游記》里面就像個謎,吳承恩也就在前幾回詳細的描寫了菩提祖師,到了后面就再也沒有提到了。但是,這不代表菩提祖師的身份不重要,相反,菩提祖師算得上《西游記》里面的重要人物,無論是身份還是作用。
孫悟空一開始只是一只稍有靈氣的石猴,但是在菩提祖師那里求學了三年以后,就學會七十二變和筋斗云。不僅如此第二回中菩提祖師將孫悟空趕走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為算到孫悟空的陽壽要到了,才說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菩提祖師已經算到不久之后孫悟空陽壽將盡,所以讓他回去。
因為孫悟空若想要活命,就必須大鬧地府才能爭取一線生機,而教他的七十二變和筋斗云都是給他逃命的絕招。
《西游記》第一回中,孫悟空求學路上遇到一個樵夫,孫悟空同他問路時,這位樵夫提到過菩提祖師的名字:'稱名須菩提祖師。'于是有人根據(jù)此處的'須菩提'猜測出菩提祖師是如來佛祖座下十大弟子之一須菩提,然而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解讀。
縱觀全書,其實類似'須菩提祖師'這樣的用法吳承恩用了很多:《西游記》中還有一處也說了:'打破頑空須悟空'.這其實這是吳承恩所在的明朝時期的一種語言習慣,并非名字叫做'須菩提祖師'。
那么菩提祖師究竟是什么身份?其實菩提祖師是西方教的準提道人。西方教是《封神演義》的一個道教,并且似佛非佛。準提道人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大教主叫做接引道人,二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在《封神演義》中,準提道長多次出手幫助姜子牙等人,他在《封神演義》初次登場的時候:'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而熟悉《西游記》的人應當記得菩提祖師的出場是這么寫的:'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也就是說,兩個人的出場特別相似。巧的是,這準提道人乃'先天菩提靈根化形而成'。這兩人能力在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之上,曾經幫助過他們破解通天教主布下的'誅仙陣'和'萬仙陣'。
菩提祖師通曉佛、道、儒三教,通曉諸子百家。他給孫悟空所取的名字'悟空'便是佛家的。菩提按照自己門內的十二字取名,美猴王恰好屬于第十輩,也就是'悟'字輩。當唐僧第一次見孫悟空時就問過孫悟空叫什么,想給孫悟空取一個法名,悟空于是報出菩提祖師給他取的法名'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唐僧當時就說了:'也正合我們的宗派。'唐僧說孫悟空的名字也正合他的宗派,那唐僧又是什么宗派?毫無疑問,唐僧屬于佛門的,也就是說其實當時菩提祖師給的十二個字其實都是屬于佛教的。
菩提祖師的外表則仙風道骨,符合道家氣質;他教一些當?shù)匕傩盏囊彩堑兰宜玫哪軓娚斫◇w和修身養(yǎng)性的本領。'菩提祖師'中的'菩提'是佛家的常見說法,而'祖師'又是道家的說法,從名字上面來說,菩提祖師其實算是佛家和道家兩家的結合。
而菩提祖師講法的時候也是完全不拘泥于一門一派,觸類旁通、兼容包并'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百家皆通。
菩提祖師教孫悟空學藝時,也是讓孫悟空從百家之中隨便挑一門學,其中最低的課程就已經兼容三教九流,有道字門的三百六十旁門,其中還包括流字門三教九流的看經念佛、朝真降圣及動字門的采陰補陽、攀弓踏弩、靜字門的參禪打坐、戒語持齋、術字門的請仙扶鸞、趨吉避兇等等,十分駁雜,極其神通。
《西游記》中沒有出現(xiàn)過別的神仙如此厲害,即便是如來和太上老君也只是各精一門罷了。雖然菩提祖師在三界中沒什么人聽說過,但是其實是他法力無邊,故意隱瞞自己的存在,這樣一位'儒釋道'一體的人物其實就是準提道人無疑了。
西方教的兩大教主和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是一個級別的,而如來佛祖是通天教主的大徒弟。此外,接引道人其實是佛教中的阿彌陀佛,在大乘佛教據(jù)說如來的'接引導師',算起來和如來佛有師徒名分。所以從輩分上面來看,菩提算是如來的師叔伯輩,道行法力都應在如來佛之上。
再者,《西游記》第8回中,如來說過西方犀牛賀洲并沒有'上真':'我西牛賀洲者......雖無上真'。菩提老祖和如來都是住在西方犀牛賀州,如來卻說并無'上真'。
毫無疑問的菩提絕對算是本領高強的'上真',而如來卻不知道,只能說明隱居授徒的菩提老祖不想被如來知道自己的存在,所以將如來屏蔽了。那么,能夠避開如來的法眼,說明菩提祖師的能力絕對在如來佛祖之上。
作為法力無邊的海外老仙,菩提老祖卻異常低調,不僅不問世事、潛心修煉,還沒有任何組織力量,一心只授徒傳道。
菩提祖師讓孫悟空離開靈臺方寸山時也警告過孫悟空不能把他的存在泄露出去:'定不能把你師從何處說出來'還威脅孫悟空:'不然我必定讓你挫骨揚灰,形神俱滅'
這就是說明菩提老祖早就知道孫悟空下山以后會闖禍、會去大鬧地府和天宮,也知道孫悟空最后會被如來和觀音推到取經之路,這些菩提老祖早就算到了'你這去,定生不良'。
再者,作為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其實對孫悟空有偏愛之心、暗授之意。所以算到孫悟空必須經歷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西天取經才能真正除掉自己的心魔,菩提祖師雖然也會舍不得徒弟離開,但是還是得讓孫悟空出去'修心'。
菩提祖師單人獨騎,自立道觀,還不足以抗衡天庭這樣以玉帝和如來為主導的統(tǒng)治體系,只能折中隱退,如果孫悟空闖禍以后回去搬救兵也無濟于事。
所以無論是為了孫悟空還是菩提祖師自己,孫悟空都不能泄露他的存在。所以就算后來孫悟空取經成功以后也沒有回去方寸山看菩提祖師,原因也很簡單:遵師囑。
孫悟空沒有忘本,而是在報恩。對于孫悟空而言,這一路的修行,早已讓他明白許多道理,也實現(xiàn)了菩提祖師對自己的期望'悟空'。
斜月三星洞其實就是'心',相同的,斜月三星洞里的菩提祖師一直在孫悟空心里。孫悟空一直都掛念自己的師傅,而且一直恪守對菩提祖師的承諾,無論再苦再難闖了禍都是自己扛下,沒有回去找靠山也沒有泄露菩提祖師半個字,就算成佛后也沒有回方寸山找菩提。
文/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