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線針刺角度】 是指進(jìn)針時(shí)針具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的夾角。一般分為直刺、斜刺、橫刺(平刺)三類。
1、直刺:針具與皮膚表面所形成80-90度夾角垂直刺入,適用于全身大多數(shù)腧穴,尤其是肌肉豐厚部位的腧穴,如腰、腹、四肢。
2、斜刺:針具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約45度夾角傾斜刺入,適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和肌肉淺層部位的腧穴,如頸、項(xiàng)、背、胸部腧穴。
3、平刺:針具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約15-25度夾角沿皮下刺入,適用于皮肉淺薄處的腧穴,如頭面、胸部正中線的腧穴,也可適用于施行透穴時(shí)。
【埋線針刺方向】
確定埋線針具刺入方向:
1、腧穴分布情況:朝向患處方向刺入。
2、經(jīng)脈循行方向:如有的實(shí)行迎隨補(bǔ)瀉的要求或逆經(jīng)。
3、為針感達(dá)到而將針尖朝向患部方向。
【埋線針刺深度】是指針具刺入腧穴即線體留置于體內(nèi)的深度。一般深度在筋膜層。
1、穴位情況,穴位局部肌肉層厚則埋線深,肌肉層薄,則埋線淺。2、年齡情況,年老體弱及小兒嬌嫩之體,均不宜深刺;年輕力壯可深刺。
3、體質(zhì)情況,形體瘦弱、氣血虛宜淺刺;形體強(qiáng)盛則可深刺。
4、解剖情況,頭面、頸、項(xiàng)、背、胸部的腧穴宜淺刺;腰、腹、四肢可深刺。
5、病情情況,陽(yáng)證、表證、新病、實(shí)證宜淺刺;陰證、里證、久證、虛證宜深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