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天閱讀挑戰(zhàn)賽】
時(shí)間:2023年1月22日
進(jìn)度:273/1000
分享者:青檸檬
分享書籍:《經(jīng)方醫(yī)學(xué):六經(jīng)八綱讀懂傷寒論》
作者:馮世綸 解讀 胡希恕
分享章節(jié):第三章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起128條迄178條)
————————————
【重點(diǎn)摘抄】
??173.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胡希恕注:胸中有熱者,謂胸中發(fā)煩也;胃中有邪氣者,謂胃中有熱和水氣也;水和熱刺激胃腸,則腹中痛;沖逆于上則欲嘔吐,宜黃連湯主之。
胡希恕按:黃連湯亦半夏瀉心湯的類方,其主治亦大同小異。從冠以“傷寒”觀之,當(dāng)亦誤下所致的變證。
二、【黃連湯方】
黃連三兩,甘草(炙)三兩,干姜三兩,桂枝(去皮)三兩,人參二兩,半夏(洗)半升,大棗(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nèi)苟?。疑非仲景方?br>
胡希恕方解:此于半夏瀉心湯中去黃芩,增量黃連,加強(qiáng)治心煩、腹痛的作用,復(fù)加桂枝以降氣沖,故此治半夏瀉心湯證心煩悸、腹中痛而氣上沖者。
馮世綸解讀:胡希恕先生方解謂“此治半夏瀉心湯證心煩悸、腹中痛而氣上沖者”,即本方證大致同半夏瀉心湯方證,故亦屬厥陰病。
【我的思考】
??先直譯(必要時(shí)意譯):
患傷寒病,胸中有熱、胃里面有病邪、腹中疼痛、想要嘔吐的患者,用黃連湯主治。
讓我們結(jié)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這個(gè)條文。
胸中有熱的,這是胸中發(fā)煩、心里煩的癥狀,胃里面有邪氣的,這是說胃里面有熱和水氣;水和熱刺激胃腸,所以腹中疼痛;水飲上逆所以想嘔吐,適宜用黃連湯主治。
黃連湯也屬于半夏瀉心湯之類的方子,主治大同小異。條文的開頭冠以“傷寒”,我們得知,這一系列的不舒服是因?yàn)檎`用下法導(dǎo)致的辯證。
二、給出馮世綸先生的推薦處方:
黃連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人參10克,大棗4枚,清半夏15克。
煎煮方法:上七味,以水800毫升浸泡1小時(shí),煎開鍋后15~20分鐘,取湯150毫升溫服。續(xù)水再煎一次溫服。
讓我們結(jié)合胡老、馮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湯方。
這是半夏瀉心湯去掉黃芩,增加黃連的量,加強(qiáng)治療心煩、腹痛的作用,再加上桂枝用來降氣沖,所以可以治療半夏瀉心湯證有心煩、腹痛而且氣往上沖的患者。
在這里,我們放上半夏瀉心湯的推薦處方:“清半夏15克,黃芩10克,干姜10克,人參10克,炙甘草6克,黃連3克,大棗4枚(切開)”,這是我們之前學(xué)過的半夏瀉心湯類的第一個(gè)湯方。
黃連湯和半夏瀉心湯對比,黃連湯加了桂枝3兩,去掉黃芩,雖然將黃連增大到三兩,整個(gè)方子來看,黃連湯厥陰病的下寒程度比半夏瀉心湯要重一些,和柴胡桂枝干姜湯類似,干姜、桂枝可以溫下寒,還有,桂枝可以治療氣上沖!胸中有熱,說明這里是心煩比較明顯,所以加大黃連的量去清熱,黃連有很好的清心熱作用。仲景老師經(jīng)常用黃連治療心煩,比如黃連阿膠湯,后面會(huì)分享到。
關(guān)于桂枝可以治療“氣上沖”,這一點(diǎn)之前說過了,是《傷寒論》的第15條“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span>馮老師還指出,除此之外,桂枝還有引邪外出的作用,就是說,桂枝還可以把半表半里的邪往外引!
黃連,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算少,平日里用到的頻率也不少,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一下黃連。
關(guān)于黃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曰“黃連,味苦,寒。主熱氣目痛,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連。生川谷。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