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美食大國,對于“吃”而言中國人恐怕最有發(fā)言權了。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水里游的,亦或是地上跑的,只要能吃,中國人就會變著法的把它們做成美食,這也算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了。也因為這樣,導致不少外來物種都被我們吃到瀕臨滅絕,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五種。
貽貝
第五名:貽貝
貽貝也叫青口,是雙殼類軟體動物,雅號“東海夫人”,原產地是黑海。其蛋白質含量高達59%,外殼呈青黑褐色,生活在海濱巖石上。因為強勁的繁殖力和較快的生長速度,貽貝一度給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不過進入中國后,其命運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了中國吃貨們熱烈追捧的一道美味。目前,貽貝在我國許多地區(qū)都有養(yǎng)殖,銷量很高。
羅非魚
第四名:羅非魚
羅非魚,俗稱: 非洲鯽魚、鯽、越南魚、南洋鯽等,原指以莫桑比克為模式產地的口孵非鯽屬魚類物種。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鹽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夠生長,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非洲牛蛙
第三名:非洲牛蛙
“入侵”中國后,因為肉質鮮美、營養(yǎng)豐富,非洲牛蛙很快便被中國吃貨們吃到了靠人工養(yǎng)殖的地步,目前野生的在鄉(xiāng)下一些地方還能見到。
香辣小龍蝦
第二名:小龍蝦
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屬淡水經(jīng)濟蝦類,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但其相較于當?shù)匚锓N而言具有生態(tài)競爭優(yōu)勢,因而會導致破壞性危害。中國于20世紀30-40年代從日本引進小龍蝦,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國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而且需求量一直在迅速增長。目前,我們吃到的都是人工養(yǎng)殖的,野生的小龍蝦實在太少了。夏天快要到了,叫上小伙伴來個幾斤香辣小龍蝦再配上一箱啤酒,那感覺是不是很爽呢?
黑魚煲
第一名:蛇頭魚
又名“黑魚”,其繁殖能力和破壞性給美國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但在中國已經(jīng)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個體大、生長快、經(jīng)濟價值高。黑魚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營養(yǎng)豐富,是吃貨們非常喜歡的魚類之一,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野生的。在小編的家鄉(xiāng)浙江金華,到處都有飯店售賣黑魚煲,如果再配上酸菜、油條和豆制品一起烹煮,那味道就更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