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準備賣蘋果,就想寫點廣告,搞的自己真的像個做微商的一樣,其實我不是,只是一枚果農(nóng)的兒子而已,并且一直為蘋果生產(chǎn)出來卻賣不出去而發(fā)愁著。
我從小在蘋果園里長大,這句話一點都不夸張,自打有記憶以來,童年的每個暑假幾乎都是在蘋果園里度過的,白天在蘋果樹下玩耍,晚上住在看守蘋果園的小房子里,那是童年歲月里最快樂的時光了。
那時候,種糧食是主業(yè),種蘋果只是貼補家用,大人們都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糧食上。暑假正好是小麥成熟的季節(jié),他們忙著收麥子,麥子裝進口袋后又忙著耕地,白天看守蘋果園的任務就交給了孩子們。說是看守,其實只是防止有人路過的時候順手牽羊摘幾個,因為不是每家都有蘋果樹的;也是為了防止烏鴉、喜鵲把蘋果啄爛了,這些家伙最知道哪只蘋果已經(jīng)成熟,哪只蘋果最好吃了。
我一般都帶了弟弟、妹妹在蘋果樹下玩。要么拿個小鏟子在一塊小坡上修“公路”,要么挖個小坑坑倒上水玩泥泥,總之內(nèi)容豐富多樣,樂此不疲。再大一點,就和隔壁果園里的小伙伴們湊在一起玩撲克,抓螞蚱等一些小昆蟲,也玩泥泥,一直玩到有人耍賴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一直玩到日落西山紅霞飛,一直玩到媽媽叫你回家吃飯。
最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終于盼到蘋果完全成熟了,幫大人們采摘。直到前幾年奶奶在世的時候,還經(jīng)常講起我小時候的聰明伶俐。大概是五六歲的時候,蘋果成熟,來了幾位鄰居幫忙采摘,我怕他們不會摘,會把蘋果把揪掉影響售賣,于是告訴他們奶奶告訴我的小秘訣:“摘的時候要往上摘,不能往下拽”,然后再接受他們的稱贊。摘下了之后,總是把最好的裝箱賣給客商,把一般的、有缺陷的留下來自己吃,就算是給孩子吃,也是選一些缺陷較少的,誰都舍不得吃掉那些最好的蘋果,然而,我們?nèi)匀环浅M足。
記得上初中那幾年,蘋果價錢還可以,政府鼓勵大家種蘋果樹,還引進了一些新品種。然而結果是果樹還沒有來得及掛果,蘋果價錢便開始持續(xù)低迷,甚至無人問津,很多人又都把種好的樹挖了,種回了糧食。再后來,蘋果價錢上漲的時候,大家又都后悔把果樹挖了可惜了,又開始有人主動種果樹。
幾經(jīng)波折后,家鄉(xiāng)的果樹規(guī)模卻漸漸發(fā)展了起來,一直到前幾年,土地幾乎都種成了蘋果樹。每到五一前后,蘋果花開,滿山遍野都是一片花海。走在路上就像走在人間仙境,走進果園,就像走進了畫卷。彩蝶飛舞,蜜蜂忙碌,一派生機盎然。而每到國慶前后,便已經(jīng)果實累累。有的爬上枝頭把樹枝壓彎,有的藏在樹葉后面偷笑,有的露在外面被太陽曬得通紅,有的鉆在樹底堅守著一抹鮮綠和淺黃。沒有人能經(jīng)得住這樣的誘惑,無不想立刻采摘下來送到嘴邊。
離開家鄉(xiāng)以后,就一直盼望著什么時候能夠回去,再當一回農(nóng)民,只是,那些年,已成往年,那些事,已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