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炮制
臨床應(yīng)用
烏龜一般在每年4月的下半月進入繁殖期,交尾多在傍晚進行,5~8月為產(chǎn)卵期,每年產(chǎn)卵3至4次,每次一穴,穴內(nèi)有卵5~7枚。產(chǎn)卵前雌龜在岸邊尋找向陽且庇蔭處,用后肢在松土處掘穴產(chǎn)卵,再用土覆蓋于卵上。
一般50-80天后幼龜出殼,出殼后就可獨立下水生活。烏龜?shù)男詣e可由孵化溫度控制,孵化溫度在23-29℃時會孵出雄性,孵化溫度在29-33℃孵出雌性。
1.雄性烏龜泄殖孔距離腹甲后端較遠,雌性烏龜泄殖孔距離腹甲后端較近。
2.雄性烏龜?shù)奈舶图氶L,基部粗大;雌性烏龜尾巴短小,基部較細。
3.雄性烏龜腹甲凹陷,利于趴于雌性背部交配。雌性烏龜腹甲平坦無凹陷。
雄性烏龜---示腹部凹陷(張繼老師提供)
4.將個體成熟的烏龜腹面向上,擺直龜尾,泄殖腔孔有黑色陰莖伸出的是雄性烏龜,如果泄殖腔有泡沫或稀粘液排出者,為雌性烏龜。
雄性烏龜背甲外表面觀—示背部凹凸不平
(張繼老師提供)
將烏龜殺死或用沸水燙死,剝?nèi)「辜缀捅臣祝埲猓瑫窀?,即得“血板”,光照?/strong>“血板”呈現(xiàn)透光現(xiàn)象。用沸水燙煮血板,去凈殘肉,曬干后即得“燙板”,又稱“湯板”,“燙板”較潔凈,對光照,不透光。
血板
湯板
烏龜背甲-示三條脊棱
烏龜血板-示缺刻
烏龜腹面-示腹板紋理
世界龜類有 20 余屬 220 余種, 我國有 26 種, 《中國藥典》僅收載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Gray)。目前市面常見的偽品有:
1.中華花龜(Ocadia sinensis(Gray)):中華花龜背甲長20cm,寬16cm左右。龜頭部、頸部及四肢的皮膚上長有亮綠色和黑色的條紋,龜頭部較小,頂后部光滑無鱗,上緣有細齒,中央部有凹陷。幼體背甲呈淺灰綠色,有三條明顯的脊棱;成年背甲偏于棕色,背甲上只有一條明顯脊棱。腹甲棕黃色,每一盾片具有一塊大墨漬狀斑塊,腹甲后緣缺刻。甲橋明顯,背甲腹甲間借骨橋相連。中華花龜背甲呈粟色且略拱,無鋸齒狀后緣。
中華花龜背甲
中華花龜腹甲
2.中華花雜草龜:系烏龜(雄)與中華花龜(雌)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烏龜頭背部光滑無鱗,吻短,吻端向下斜切,上喙不呈鉤狀。背甲扁平,中央隆起,具有三條明顯的脊棱(幼體明顯)。腹甲前緣平,后緣缺刻,呈棕黃色或淡黃色,盾片具有大塊黑色斑塊,具放射狀紋理。
中華花雜草龜背甲
中華花雜草龜腹甲
3.黃喉擬水龜(Mauremys mutica( Cantor).):黃喉擬水龜長約15~20cm,頭小,頭頂平滑,上喙正中凹陷,背甲具三條脊棱(幼體明顯),中央脊棱較明顯。后緣略呈鋸齒狀,腹甲外表面淡黃色、黃色、橙黃色或淡棕色, 后端缺刻深三角狀,各盾片上均有黑斑,無從黑斑外展的放射狀紋理。
黃喉擬水龜背甲
黃喉擬水龜腹甲
4.巴西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頭較小,吻鈍,頭、頸處具有黃綠相鑲的縱條紋,眼后有1對紅色斑塊。巴西龜背甲扁平,每塊盾片上具有圓環(huán)狀綠紋,后緣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具有黑色圓環(huán)紋,似銅錢。后緣不呈鋸齒狀。
巴西龜背甲
巴西龜腹甲
此外,還有龜科動物安布閉殼龜Cuora amboinensis(Gunther),三線閉殼龜Cuora trifasciata(Bell),黃緣閉殼龜Cuora flavomarginata(Gray),印度棱背龜Kachuga tectum( Gray),大地龜Geoemyda grandis(Gray),緬甸陸龜Testudo elongata(Blyth),凹甲陸龜Testudo impressa( Gunther ),眼斑沼龜Moremia ocellata( Boulenger),平胸龜Platystemon megacephlum( Gray )等品種作為龜甲流入市場,應(yīng)注意鑒別。
鱉
鱉甲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wǎng)狀皺紋和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棱,兩側(cè)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紋8條,外皮脫落后,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nèi)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頸骨向內(nèi)卷曲,兩側(cè)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zhì)堅硬。氣微腥,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