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咨詢
百度健康內容審核團隊優(yōu)選
病態(tài)心理包括癔病心理、憂郁心理、躁狂心理、分裂心理、偏執(zhí)心理、猜疑心理、冷漠心理等。
1.癔病心理也叫癔病性格,稱情緒不穩(wěn)定性格,有可能在輕度緊張的情況下,就會引起比較嚴重的情緒沖突。愛表現自己,喜歡博得別人的同情以及贊揚,稍不如意就會暴跳如雷,遇到事情往往會驚慌失措。
2.憂郁心理,性格比較低沉,心胸不開闊,不愿與他人來往,對于一切事物缺乏興趣,嚴重時有輕生念頭。
3.躁狂心理,具有躁狂的性格,會出現雙相情緒變化。有可能會出現情緒高漲,心情愉快,而過一會兒就會出現情緒低落,少言懶動,對一切事物沒有興趣。
4.分裂心理,會表現為冷漠、膽怯、缺乏進取心、工作不積極,總感到不如他人,容易產生自卑,自己瞧不起自己,做事情畏首畏尾。
5.偏執(zhí)心理,自我感覺好,對自己評價過高,做事情獨斷專行很容易否斷他人的言行,而且經常喜歡與人爭吵,喜歡強詞奪理。
6.猜疑心理,不信任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說三道四,會影響正常的工作關系以及朋友關系。
7.冷漠心理,對任何事情不聞不問,言語刻薄。
甘露春副主任醫(yī)師中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心理衛(wèi)生中心
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參與社會交往,社交的范圍與每個人的職業(yè)、愛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但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總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沒多久,朋友又離他而去,且平時和同事的關系也不融洽。
究其原因,是這種人在社交中心理狀態(tài)不佳,阻礙了人際關系的正常發(fā)展,而這種心理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態(tài)心理,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
二、怯懦心理
主要見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卻不敢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對自己產生看法,不愿成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辦事,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說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辦事,卻又向其他人打聽朋友辦事時說了些什么。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系。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說明自己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我就認為壞;你說對,我就說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五、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說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面,就會說與某人交往有多深。這種人與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沒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見到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過河拆橋”。這種貪圖財利,沾光別人的不良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七、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各種事情只要與己無關,就冷漠看待,不聞不問,或者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tài)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人格”,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一些朋友。
心理變態(tài)者:
可能展現出一系列特征,這些特征有助于識別和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以下是心理變態(tài)者可能具有的10個核心特征:?1
?控制欲強?:心理變態(tài)者往往有強烈的控制欲,他們可能通過說謊、威脅或其他手段來達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缺乏同理心?:他們難以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痛苦,對他人的困境缺乏共鳴,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滿足。
?自戀傾向?:心理變態(tài)者通常具有自戀傾向,認為自己比他人更重要、更聰明,甚至認為自己擁有特權。
?不負責任?: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行為后果不承擔責任,容易逃避責任,將問題歸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善于偽裝?:心理變態(tài)者擅長偽裝自己,表面上可能表現得友好、親切,但在關鍵時刻會露出真實面目。
?恃強凌弱?:他們可能傾向于欺負或虐待那些比他們弱小的人,如下屬、小孩或老人,以顯示自己的力量。
?沖動行為?:心理變態(tài)者可能表現出沖動的行為,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突然大發(fā)雷霆或陷入極度的消沉之中。
?反社會行為?:他們可能不顧及社會規(guī)范和法律,表現出反社會的行為,如盜竊、暴力、欺騙等。
?缺乏道德底線?:心理變態(tài)者可能對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準則不以為然,行事無所顧忌。
?報復心強?:如果覺得自己被冒犯或受到阻礙,他們會想盡辦法進行報復,不考慮后果。
這些特征并非全部都會在每個心理變態(tài)者身上體現,且這些特征也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這些特征為識別和理解心理變態(tài)者的行為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