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格言錄
1、被逼者勇,自逼者強。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每個人都是有各自獨特的潛能的,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在安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自然很難適應(yīng)惡劣環(huán)境的變化,當面對壓力的時候,冷靜果敢、三思而后行,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被逼,直可稱為梁山英雄,自逼,則可順應(yīng)時勢稱為天下英雄。
生命就是那叢里中的樹木,唯有不斷向下扎根大地,努力吸取養(yǎng)分,不斷向上擴展枝枝葉葉,竭力吸收陽光,如此方可成為參天巨木。除非自己愿意甘做灌木叢。
2、窮則思變,達則思遷。
古云知足常樂,以何為足?一日三餐溫飽,足乎?起居有廣廈,足乎?行走有轎車,足乎?來去前呼后擁,足乎?坐臥間左環(huán)右抱,足乎?人之**無窮,豈可有足哉?是故人生當有目標,目標窮,則當思變,目的達,則當思遷。
人生好比逆水行舟,唯有不斷前進,百尺高桿更進一步,方可生存。
3、放開心靈,享受現(xiàn)在。
生活的壓力大,事情肯定很蕪雜,心靈的負荷自然沉重,但豈可計較太多得失榮辱?安能為成敗而怨天憂人?所謂“求放心”,那是一種面對事態(tài)或問題的一種態(tài)度,即所謂重壓下的灑脫是也。既要寬容別人,更要容忍自己。如此心態(tài),即可以旁觀者心觀己,其樂無窮。
生命就是那條跌宕而至的小溪,無論遇見怎樣的環(huán)境,總是一路蜿蜒歡歌,跳躍而去,終究要成為江河,成為浩蕩咆哮的奔騰。
4、珍惜現(xiàn)在,把握今天。
人生雖如戲,人生更似幻夢,然而,生命卻不可以重來。時光流逝不復(fù)再來,今天遠去豈能等待明天?在人生目標確定的前提下,讓生命自己去彩排自己,演繹好自己的角色。今日事,當今日畢,盡量不要拖延到明天。
相聚是生命執(zhí)著的緣,好好珍惜相依相親的現(xiàn)在,孝敬父母、關(guān)愛孩子、體貼親人和善待朋友。
5、知人者智,自知者慧。
古往今來,但凡稍有才華者多易恃才。比如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年輕時期“每自比管仲、樂毅,好為梁父吟”,這也就是恃才放曠。諸葛亮無疑是一位能知人的智者,但卻非慧人。這以至于后來表現(xiàn)的似乎劉備缺了諸葛亮就不能生存一樣,導(dǎo)致劉備疏遠諸葛,惕防諸葛,以致關(guān)羽失荊州,最后一意孤行伐吳,終究導(dǎo)致“隆中對”“兩路進取中原”的戰(zhàn)略失敗,實際也就是諸葛亮謀略的失敗。
如果諸葛亮能恃才矜己,能自知自己的書生狂傲之缺點,能謙卑容人,蜀中豈無人哉?倘若能自知,豈能投備而棄曹乎?諸葛亮不能自知,以為以一己之力可克曹操,是故未能審時度勢;自以為可借劉備漢室宗親的關(guān)系,憑借自己過人之才智,可以復(fù)漢,不料中原英杰何其多也,最后亮只能選擇鞠躬盡瘁,死而后己。是故諸葛亮非慧者也。
現(xiàn)實中智者很容易得,可為;然慧者,難得,難為也?;壅?,司馬懿是也。
6、朋者自朋,友者自友。
古云:酒逢知已千杯少。魯迅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美酒佳肴的滋味是需要醉后方知,而朋友知己的妙處,卻是在孤獨時候領(lǐng)悟到的。因為現(xiàn)實生活的忙碌,往往多是結(jié)識了新朋友忘記了老朋友。朋友之間聯(lián)絡(luò)漸漸少,友誼日益淡,閑暇心來,感覺是孤獨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因為我們對自己要求往往和要求朋友一樣,這就使得我們心靈時刻有堤防心理,不容易結(jié)識朋友。反過來看,如果自己不去主動了解別人,不主動讓別人了解自己,怎么能成為朋友?所以云“朋者自朋,友者自友”。何必再畫地為牢,自我封閉呢?
固然交友要慎重,堤防被人利用,這點的確不假,但也不至于因為要慎重而不去交友。
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回報的。時常抽點時間,聯(lián)絡(luò)朋友聚聚,一起聊聊天,情誼會在歡笑聲中升騰。當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要記得挺身竭力幫助,即便幫不上忙,也是一種精神安慰和支持。
7、知錯當改,知恥而勇
即便圣賢,亦有過錯,何況乎普通人。圣賢也是由普通人中練出來的。人,總會犯錯,卻總難改正,明知錯了,卻欲罷不能,一錯再錯。能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已經(jīng)不容易,能改,那就更是艱難了。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個人在把握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方向的時候,未能堅持自己的原則,面對眼前的威逼利誘或是忽悠,放松警惕,麻痹了自己,貪圖一時快樂或眼前利益的假象,終究再次付出慘痛代價。
是故知錯當改,以錯為恥,改則勇矣。生命必須要堅守自己的某些基本的原則,這些原則并不一定是個人原則,而往往是社會和倫理道德所公認的原則,而這樣的原則是不以某些個體就可以挑戰(zhàn)的,挑戰(zhàn)這社會道德倫理,往往會付出慘痛甚至悲哀的代價。
至于社會道德淪喪,公德缺失達到到一定程度成為普遍現(xiàn)象的時候,社會亦將發(fā)生變革或災(zāi)難。如果同流合污,以為社會如此,人人如此,我亦當如此,那么災(zāi)難當即刻而至,悔之晚矣。
8、悲者自悲,樂者自樂
哀莫大于心死,自卑而自悲也?;蛞蚯楦械檬?,或因財富得失,或因親人失卻,人生失去目標,失去依賴,失去意義,其念俱灰,或為郁郁寡歡,或為自我了卻生命,如此悲哉!
此為過于看重所念之物事,過于計較得失榮辱,重于物事而輕于生命,重于外而忽于心,以為所追求者,既是本心,一旦受一點挫折,就變得極度自悲,失卻繼續(xù)前行的勇氣。殊不知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外而在于內(nèi),不在于物事而在于心。生命的意義在于物事行為而獲得快樂,在于享受這得失之間的生活樂趣。
生亦樂,死也樂;得也樂,失亦樂;榮樂之,辱悅之。何妨放開心,站在一邊看自己,可樂乎?可悲乎?可笑乎?
9、愛非常愛,情非常情。
生命是男人人不可承受之重,愛情是女人不可承受之輕。愛情是什么?這個自從有了生命就開始產(chǎn)生的東西,總讓人琢磨不透,卻又無所適從,讓人神魂顛倒,亙古難忘。“有花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指面對愛情的時候,要大膽勇敢一點,說出自己的愛。生命總有生老病死,不去表達或努力,錯過了愛情的機會,就等于錯過了一次生命的精彩。
為了獲得愛,贏得情,當然就要用非常的愛去愛,對所愛的人就要付出非常的情。這也是符合生命競爭法則的,唯有非常者、特別者、智慧者、強勇者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故這愛豈能是常愛哉?此情焉能是常情焉?
固然有錢人可以獲得婚姻,卻不一定可以獲得愛情。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相信愛情這東西,只相信肉體的感覺和對金錢的貪欲。殊不知這樣的結(jié)果,最后都是以悲劇結(jié)束的——這樣的人甚至自己也認為和動物別無二致,也即畜生或是禽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