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氏宗親網(wǎng)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臺
新聞 | 族譜 | 文化 | 尋根 | 聯(lián)誼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彭水《文氏族譜》序
文氏宗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乃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朵奇葩。
吾族人眾,為官從政者有之,經(jīng)商者有之,于耕者其眾,越洋異域高就者不少,同宗同族活躍于神州大地,哺育出-代又一代謙和善良、 勤勞樸實、勇敢上進的偉大群體。為國忘家, 舍身取義。不斷進取, 奮力自強,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族人,名賢輩出,他們是人類的精英,社會的棟梁。有學思深邃、睿智驚世的思想家、科學家;也有群才大略、叱咤風云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有才華橫溢、卓然不俗的文學家、藝術家、作家、詩人。這些杰出人物是締造華夏民族燦爛文明的勛臣,是族中的佼佼者。他們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祖先、造福于子孫后代的輝煌業(yè)績,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驕傲之極、青史永存,閃爍著旺族之光。
公元2012年8月,100余位族賢聚集關口鳳凰山莊,成立彭水文氏宗親會,大會確立了文氏宗親會的宗旨:自愿相聚、開展聯(lián)誼活動。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繼承祖先功德,聯(lián)誼宗親情誼。以宗族為依托,宗親會為平臺,團結(jié)一致,內(nèi)外聯(lián)盟,開拓進取,共謀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次會議為我們編寫族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宗親理事會根據(jù)各片區(qū)收集報來的世系資料以及對各地文氏文物的進一步普查考證:我們這支散居的宗族均由江西遷湖南、湖北輾轉(zhuǎn)入川渝來。數(shù)百年來歷經(jīng)世事滄桑。我有山青水秀,人杰地靈。年年枝繁葉茂,歲歲芳華似錦,族人達數(shù)萬之眾。準確、祥實,完整地記載各支系字派,責任落到我們現(xiàn)代族人之肩上。隨著歲月流逝,支系不清,輩份紊亂。老族譜多數(shù)丟失,編寫族譜迫在眉切。不忘祖訓,承襲祖?zhèn)鳎y(tǒng)一宗規(guī),做一曲追根溯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盛世華美樂章。編寫族譜是時代的呼喚,族眾的期盼。但收集整理彭水文氏族譜實非易事,這是一項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因涉及到歷史、人口、地理、經(jīng)濟、文化、文物、民風民俗等方方面;資料繁雜,數(shù)據(jù)眾多,加之沒有老族譜,僅存的碑文有限,非一二人能為之。 這次編寫族譜述后世支系,主張男女平等,均署大名入冊。力求正本清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然樹之有根,水之有源。根固而后枝繁葉茂,源深而后川涌長流。2013年10月,部份族人參加永新縣江右坑東文氏春元公祠奠基儀式,并考查了江西永新的族譜資料,且和湖南文氏宗親會文橋貴會長等進行了交流。2014年12月,部份族賢在成都參加了川渝文氏宗親第一次聯(lián)絡會。2015年5月,接待彭水外遷貴州長順縣文昌雄一行回家尋根祭祖。2015年8月,部份族賢又去務川、風崗、遵義考截彭水文氏外遷人員情況。
截止11月20日,為修編譜牒召開大小會議26次。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近幾年來,為編寫彭水文氏族譜之事,組織數(shù)百族人參與,不計得失,無私奉獻。下基層踏遍青山綠水,越過雄關漫道,崢嶸崎嶇,險峻逶迤,考查古跡,考證墓碑,訪古問今,推敲佐證,任務艱巨而繁重。然而集族賢之錦智,含辛茹苦,奔波5載,為慰悼千古亡靈,成宗族之盛世,創(chuàng)族眾之壯舉,傳后世之瑰寶。終于將一部精心凝練、圖文并茂長達100萬字的族譜以嶄新的卷容呈現(xiàn)在族人面前。“留之則百看不厭,存之則留芳千古”。
此次編寫,按片區(qū)分別指定人員收集資料,譜中個人信息或祥或略,或褒或貶,或真或偽均來至收集人員。若有誤,請各自更正;若有遺漏,請各自增添。待下一次續(xù)編時一一更正。
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在編寫過程中難免錯漏,敬請諒解!
譜中引載參照《中華文氏宗親網(wǎng)》部份內(nèi)容,在此表示敬謝!
譜中大量采用前輩族賢記錄、珍藏的寶貴資料,在此表示敬謝!
愿家族枝繁葉茂,子孫瓜瓞;勵精圖治,人才輩出。
2018年1月10日
誠征稿件 聯(lián)系方式
文四海(編輯維護)QQ224263172
微信wen0737
文正超(家譜顧問)QQ602106848
微信wenzhengchao
中華文氏宗親網(wǎng)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網(wǎng)址:www.wxzq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