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閩江源頭,地處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處,是福建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是福建歷史最悠久、文化最燦爛的地區(qū)之一。南平俗稱“閩北”,為中原入閩的主要通道,也是福建最早開發(fā)的區(qū)域之一。
歷史上,福建最早的五個縣份中有三個位于今南平市,福建古八府(即“八閩”)中有三個府的府治也位于今南平市。現(xiàn)在,南平市共轄2區(qū)8縣(含3個縣級市),分別為延平、建陽兩區(qū),浦城、順昌、光澤、松溪、政和五縣及建甌、邵武、武夷山三縣級市,其中延平、建陽、浦城、建甌兩區(qū)兩縣就為福建最早五縣之四,而南平所轄八縣更是全為千年古縣,其中一縣歷史上更為福建中心,福建也因此縣而得名。
建甌市,位于福建省北部,為福建省縣級市,由南平市代管,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名城、古縣。建甌,古稱建安、建州,其最早設縣于東漢末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因年號而得名“建安縣”,是福建最早所設五縣之一,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建縣史。
建安設縣后歷為郡、州、路、府等治所,其中三國吳時所設之建安郡統(tǒng)轄今福建全省,當時建安縣為建安郡郡治所在,為當時福建政治中心。唐朝時于建安設建州,北宋時析建安置甌寧縣,自此兩縣并置并同城。民國初,建安、甌寧兩縣合并為建甌縣,建國初曾于建甌設建甌專區(qū),后隸屬于建陽專區(qū)、南平專區(qū)等,1992年升格為縣級建甌市,1994年南平地區(qū)撤地設市,建甌市由南平市代管。
浦城縣,位于福建省最北端,地處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處,為一腳踏三省之地,是福建省的“北大門”,自古為中原入閩“第一關”。浦城設縣于東漢建安初年,也為福建最早五縣之一,最初名“漢興”,此后隨著王朝變遷,先后有“吳興”“唐興”“武寧”等名,唐元寶元年(742年)定名浦城,縣名沿用至今。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古為福建八府(即“八閩”)之一,現(xiàn)為福建省縣級市,由南平市代管。邵武歷史悠久,其設縣于三國吳時,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建縣史,其最早稱昭武縣,晉時為避諱改用現(xiàn)名。邵武地理位置特殊,群山環(huán)抱、易守難攻,自古為軍事重地,北宋時就于此設邵武軍,有“鐵城”之稱。
松溪縣,位于福建省北部、閩浙兩省交界處,古屬八閩之建寧府,現(xiàn)為南平市轄縣。松溪建制最早始于三國吳時,稱東平縣,但東平縣僅存在了兩百余年,南朝梁時縣廢。五代南唐時(951年)設松源縣,北宋時改稱松溪縣,此為現(xiàn)代松溪縣之始。
順昌縣,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古為延平府轄縣,現(xiàn)隸屬于南平市。五代后唐時(公元933年)省建州永順場為順昌縣,隸屬于建州,南唐時改屬新設之劍州,此后劍州先后改為南劍州、延平路、延平府等,順昌均屬之。
光澤縣,地處福建西北閩贛兩省交界處,古為邵武府轄縣,現(xiàn)在隸屬于地級南平市。光澤設縣前為邵武縣地,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從邵武縣析出,隸屬于邵武軍,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西北閩贛兩省交界處,古為建寧府崇安縣,現(xiàn)為福建省縣級市,由南平市代管。武夷山市歷史悠久,其前身為宋淳化五年(994年)所設之崇安縣,歷代先后隸屬于建州、建寧府、建寧路等,1989年撤縣設縣級武夷山市,因武夷山而改名。
政和縣,位于福建北部閩浙兩省交界處,古為建寧府轄縣,現(xiàn)隸屬于南平市。政和設縣于公元1000年(北宋咸平三年),因由關隸鎮(zhèn)升級而得名關隸縣,宋政和五年(1115年)改稱政和縣,自此縣名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