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黨潛伏在敵人內部的特工,一般人可能會想到《潛伏》里戴眼鏡的余則成,《黎明之前》里酒不離手的劉新杰,《風箏》立驕橫跋扈的“六爺”……二般人可能會想到我黨的“特工之王”李克農,而知道和李克農并列為“龍?zhí)度?/strong>”的胡底的人可能就寥寥無幾,所以駱駝今天就來專門聊聊他,看他為何能和“特工之王”相提并論,又為何會“銷聲匿跡”。
“叛逆”的富家子
胡底和駱駝前面聊到的大多數英烈不同,他家境富裕,早年幾乎沒有吃過什么苦。因為家境殷實,所以他到了上學的年齡,就先去了大伯家的私塾啟蒙,后來又順利地進入了當地(胡底老家在安徽舒城縣,和三國時的周瑜,民國時的孫立人是老鄉(xiāng))的小學,因為他為人聰明,所以當他的同學小學還沒結業(yè)時,他已經以“中考”第三的優(yōu)異成績,進入了安徽省立中學。
他在高中僅上了兩年學,就又通過“高考”考進了北京中國大學,這所學校的前身是孫中山等人創(chuàng)辦的國民大學。當初孫中山先生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革命火種”,就借鑒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模式創(chuàng)辦了這所大學,除孫先生任校董之外,這所大學的前兩任校長分別是“中國憲政之父”宋教仁、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黃興。
因為這所大學創(chuàng)辦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新式”人才,所以教授的內容也幾乎都是和“革命”相關,因此胡底在上了大學以后,傳統(tǒng)思想開始迅速轉變。后來他的家人遵循“傳統(tǒng)”,把他誆回家中“騙婚”,但已經接受了新思想的胡底怎么可能“重蹈覆轍”,于是又孤身返回北京。
當時胡底除了上學之外,還偶爾去北京的安徽會館,在這里他經同學介紹,結識了老鄉(xiāng)張振華姐弟,而未來的“龍?zhí)度?/strong>”之一的錢壯飛正是張振華的丈夫。此時的張振華姐弟其實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她和弟弟看錢壯飛和胡底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新人”,就把他倆一起引進了我黨。
深入“虎穴”的潛伏者
在加入共產黨以后,胡底和錢壯飛根據組織安排,創(chuàng)辦并加入了一家名為“光華電影公司”的影視公司,明面上胡底和錢壯飛參演電影(他倆參演的《燕山俠隱》曾遠傳海外),但暗地里他們卻一直進行黨的秘密活動。后來因為蔣介石叛變,張作霖在北京搞“白色統(tǒng)治”,一大批共產黨人都受到了波及,這其中就有胡底和錢壯飛。組織上為了他倆的安全,就安排人把他倆從北京接到了上海。
當時我黨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國民黨,就開始籌建屬于自己的情報組織,當時上層牽頭的是周總理,中層負責管理的是陳賡,經過層層篩選,胡底和錢壯飛也有幸加入其中。胡底當時為了掩飾身份,就加入了當地的影視公司,并拍出演了《盤絲洞》、《昆侖大俠》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而錢壯飛則因為有無線電方面的經驗,進入了上海國際無線電管理局(國民黨把控的情報機構)工作,而此時的無線電管理局局長是一個叫徐恩曾的人,這個人是國民黨高層陳氏兄弟的親信。因為錢壯飛刻意表現突出,而且又透露出自己是浙江人,所以同為浙江人的徐恩曾就開始關注錢壯飛,他通過觀察發(fā)現自己的這個小老鄉(xiāng)很有能力,于是就把錢壯飛收為了自己的親信。
后來錢壯飛隨徐恩曾返回浙江,胡底因為身份暴露也輾轉跑到了浙江,并住進了錢壯飛家中,隨后在錢壯飛的安排下,他進入了國民黨把控的浙江建設局工作(徐恩曾是建設廳的廳長,在這期間,錢壯飛應該把胡底引薦給了徐),后來他倆隨著徐恩曾的升遷,又返回了上海?;氐缴虾V?,胡底把自己結識的好友李克農,又引薦給了錢壯飛,自此“三杰”開始聚義。
當時恰逢徐恩曾按雙陳的要求擴大情報組織,于是胡底和李克農就在周總理同意后,經錢壯飛安排,考進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從此三人開始了傳奇的潛伏生涯。胡底和李克農在進入國民黨的情報部門后,很快就像錢壯飛一樣成了國民黨情報機構的核心人物,蔣介石等人當時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制定的很多機密計劃,還沒傳到一線,就由這三位活躍在他身邊的特工傳遞回了我黨。
從1229年到1931年,他們三人雖然在國民黨的情報部門分工不同,但他們總是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互相協(xié)助,從而在危險萬分的蔣介石身邊,一次次地把重要情報傳遞到了周總理手中,為我黨的安全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幫助。因此周總理曾夸他們是,深入敵人“龍?zhí)痘⒀?/strong>”的“三杰”,如果沒有他們,可能我黨的歷史都會改寫,因此后人也以“龍?zhí)度?/strong>”來稱呼他們。
1931年,我黨中央情報機構的一個科長(當時共有四個科,這里指的是行動科科長顧順章)被敵人抓捕,因為他熟悉我黨眾多潛伏人員的信息,因此周總理等人在接到“三杰”截獲的情報后,第一時間就安排人員撤離,胡底等人也在這次撤離行動中返回了延安。
胡底返回延安以后,除擔任政治保衛(wèi)工作之外,他還利用自己的表演特長,擔負了一部分文教工作。當時比較有名的《為誰犧牲》,是胡底等人根據毛主席建議,專為起義的國民黨軍所編排,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安撫作用,而胡底根據周總理腹稿編排的《殺上廬山》,一經出演立刻就引起了轟動,這為提高我軍士氣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聶榮臻在后來的回憶錄中,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后記
1934年,紅軍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開始長征,胡底因為長期從事情報工作,所以被任命為擔子很重的偵查工作,在艱苦的長征路上,胡底憑借過人的本領多次獲得敵人的布防信息,并想辦法為紅軍“找”來了最急需的軍用地圖,可以說他為我軍能順利完成長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來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以后,張國燾依仗自己實力較強,就在行動上不再聽從中央指揮,而開始一意孤行。當時胡底被迫編入張國燾控制的左路軍,胡底因為看不慣張國燾的行為,所以經常會發(fā)表一些對張不滿的言論,張國燾竟然因此先是污蔑“三杰”為國民黨特務,后又借機殺害了胡底,當時胡底只有30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胡底當年雖然在“三杰”中年齡最小,但是他的貢獻卻并不小,因此他足以位列“三杰”,而他后來“銷聲匿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去世的較早。
駱駝謹以此文向胡底烈士致敬!也向那些曾經的紅色特工致敬!你們所有的付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