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

八味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首。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方之八味丸 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

八味丸即腎氣丸,記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方[1]。腎氣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丸、附子八味丸、八味腎氣丸、八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桂附八味丸、桂附地黃丸[2]

3.1 出處

金匱要略

3.2 組成

干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炮附子各一兩[2]。

3.3 制法

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2]。

3.4 用法用量

每服十五至二十五丸,酒送下,日二次[2]

3.5 功能

溫補(bǔ)腎陽[2]。

3.6 主治

腎陽不足而致的腰酸腿軟,胖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脈虛弱,及腳氣,痰飲,消渴,轉(zhuǎn)胞等癥;近代也用于慢性腎炎,糖尿病,以及性神經(jīng)衰弱等屬于腎陽不足者[2]

3.7 方解

方中熟附子、桂枝溫補(bǔ)腎陽;干地黃、山茱萸、山藥滋補(bǔ)腎陰,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為陰中求陽之法;牡丹皮配桂枝可調(diào)血分之滯,有利于通陽;茯苓、澤瀉滲利陽虛所生之濕,使?jié)袢t陽生,且可防滋膩藥斂邪。諸藥合用,共有溫補(bǔ)腎陽之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載本方,將桂枝改作肉桂,將干地黃改作熟地黃[2]。

3.8 實驗研究

本方具有抗衰老免疫增強(qiáng)、抑制吸收亢進(jìn)作用,同時能改善實驗動物脂質(zhì)代謝,促進(jìn)膽固醇代謝[2]

4 《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方之八味丸 click to expand contents

5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朱氏集驗方》卷二方之八味丸 click to expand contents

6 《魏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八味丸 click to expand contents

7 《普濟(jì)方》卷三九七方之八味丸 click to expand contents

8 參考資料 click to expand contents

  • 詞條八味丸banlangfengchuile合作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