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一開始就交代了明蘭的母親是因為家里太窮,迫不得已才自愿賣身到盛府做小妾。是大娘子買來送給盛老爺與林小娘斗法的棋子,可想而知明蘭的母親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過得是怎樣謹小慎微的生活。小明蘭雖然也是盛府的女兒,但因為母親不得寵,自己從小也就過著缺衣少食的生活。
由于父親對自己的母親并沒有感情,所以連帶小明蘭也并不得父親的寵愛,甚至父親常常會遺忘他還有這么一個生活卑微的女兒。
不僅如此,明蘭上面還有三個受寵的姐姐。兩個是正房夫人大娘子的女兒,一個是受寵遠超大娘子的林小娘的女兒。她們不管吃穿用度,還是受父母寵愛的程度都遠超過明蘭。明蘭在她們面前永遠都只是個陪襯,有時候她們做錯了事,明蘭也只能陪著她們一起受罰。
這么一個家大業(yè)大的府里,在無數(shù)明爭暗斗的利益圈里,明蘭是怎么一再逆襲,成為姐妹里嫁的最好,也過得最好的那一個呢?我想這就要從她生命中出現(xiàn)的幾個貴人說起。
毋庸置疑的第一個貴人自然是明蘭的母親,雖然母親身世清貧,但是貴在知書達理,從小就告誡明蘭不要出頭拔尖,做人要低調(diào)。面對清貧的生活,為了能夠安全活下去,更要一再忍耐,盡量不要給人添麻煩。對少年顧廷燁的仗義相救,母親雖然剩了最后一口氣,也沒忘記讓小明蘭將自己繡的一對護膝送給他。讓小明蘭知道受人恩惠,一定要有恩必報,謹記在心。
因為母親的這些教誨,明蘭順利的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就是她的奶奶,就是盛老夫人。盛老夫人在盛家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本來大娘子和林小娘都想將自己的女兒送到老太太房里,讓老太太教導(dǎo),但偏偏老太太選了最沒根基的明蘭,是為什么呢?老太太的說法是她們都有自己的親娘教導(dǎo),只有明蘭沒了母親。她沒道理放著沒有母親的明蘭不教導(dǎo),反而要去教導(dǎo)有母親的如蘭和墨蘭。老太太說的于情于理,但試想如果明蘭是個頑劣不堪的孩子,老太太還會這么想要她嗎?說白了還是因為明蘭懂事、乖巧,不像她兩個姐姐那么跋扈,所以才更得老太太的歡心。
有了老太太的疼愛和悉心教導(dǎo),明蘭雖然表面一如既往的低調(diào)內(nèi)斂,但是一個人的內(nèi)秀是藏不住的,所以很快的就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三個貴人,小公爺。小公爺出身名門,是真正的豪門貴族。但他偏偏就慧眼識珠,喜歡上了秀外慧中的明蘭。雖然最后他們并沒有修成正果,但是正是因為小公爺?shù)那嗖A,讓很多豪門大族開始注意到有這么一個出身雖然低微,但是卻也不可小覷的姑娘。
和小公爺打馬球一戰(zhàn)成名的明蘭,首先就受到了她命中第四個貴人,伯爵府夫人吳大娘子的極大關(guān)注,吳大娘子對明蘭的人品,相貌都無比中意,為了能讓明蘭嫁給自己不成器的兒子,一再放低姿態(tài)到盛府去結(jié)交。吳大娘子的熱情自然是幫助明蘭極大地提高了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明蘭也成了豪門千金里灼手可熱的人物,在自己的個人命運歸屬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也為明蘭順利進入侯府奠定了更為平展的道路,她終于等到自己命中的第五個貴人,顧廷燁。這位出身侯府的公子,是一個真正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的一個人物。經(jīng)過明蘭的兩次相勸,顧廷燁本來已經(jīng)流落草莽,卻又風(fēng)發(fā)圖強,不僅自己封爵,還為明蘭掙來一頂誥命夫人的帽子。夫妻兩個互相成就,就像兩顆明珠一樣,互相輝映,在生活中綻放異彩。
明蘭到底是如何將一手爛牌,打成了這么一手讓人艷羨的好牌的呢?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借鑒那些方面呢?
我想明蘭能頻繁遇到貴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來自父母的教導(dǎo)。對于明蘭來說,她的主要是教導(dǎo)人是母親和奶奶。母親教會了她做人要低調(diào),隱忍,有恩必報等好的品質(zhì)。奶奶教會了她除了隱忍,更要學(xué)會把握時機。培養(yǎng)了她承擔責(zé)任,以及如何與人應(yīng)對自如的能力。
第二個原因,是讀書。劇里表現(xiàn)的是明蘭讀書并不是特別好的樣子,但是有一個細節(jié)是盛老爺因為小兒子在外面胡說八道被連累,受到了官家的斥責(zé)。最后還是因為想起明蘭讀書時說的一句話,才免受了責(zé)罰,安全回家。這說明明蘭不僅書讀的好,還非常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讀書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給孩子讀能夠開發(fā)智慧的書籍尤為重要。
其實以上兩點說的都是一個人的良好教養(yǎng),給自己的命運帶來的巨大好處。那么培養(yǎng)孩子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我想從以下三點入手,應(yīng)該還是比較容易能培養(yǎng)出一個教養(yǎng)良好的孩子的。
第一點,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和孩子就像一棵樹,父母想要孩子長得直,長得正。首先自己就要往正了長,否則自己都是歪的,孩子怎么能長直呢?所以父母要經(jīng)常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自己要多學(xué)習(xí)好的行為,然后再去要求孩子,孩子看到父母的榜樣,心服口服,也就會很容易擁有好的行為。
第二點,一定要給孩子選擇好的書籍。我推薦孩子從小還是要讀一些經(jīng)典的書籍,因為經(jīng)典是經(jīng)過千百年無數(shù)人考證過的書籍,確實是非常有價值,才會流傳下來。所以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早點接觸這些經(jīng)典,可以早早開發(fā)孩子的智慧,盡早給孩子心里種下一顆智慧的種子。
第三點,就是生活中一定要多帶領(lǐng)孩子去實踐書中的道理。王陽明先生說,一個人要“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了解天地的大道。我們一般普通人也許沒有辦法達到那么高的高度,但是實踐可以提升孩子讀書的興趣。當孩子將書中的道理懂得越多,也越能在生活中印證的時候,那么不需要任何人給孩子信心,也不用再去督促孩子要好好學(xué)習(xí),孩子也會為了印證更多真理,而奮勇向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