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萍合處蜻蜓立,紅蓼開時蛺蝶飛。
——宋·歐陽修《小池》
漫步河湄,我遇見了久違的紅蓼。紅蓼花因盛開在秋天,人們便賦予了它秋光與秋色的象征。
秋水鷺飛紅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唐·杜荀鶴《舟行即事》
白蘋紅蓼西風裹,一色湖光萬頃秋。
——宋·孫銳《四景圖》
照水蓼花紅,秋光瀟灑中。
——清·乾隆帝弘歷《紅蓼》
……
吟誦這諸多寫蓼花的詩句,秋光便綻開了最絢爛的笑容,呈現(xiàn)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深淺霜前后,應同舊渚紅。
群芳坐衰歇,日日舞秋風。
——宋·石延年《題蓼花》
記憶中,鄉(xiāng)下水邊、溝旁、河灘上,到處可見紅蓼的倩影。它們漫生漫長,一叢叢、一簇簇的紅蓼絳枝翠葉。婀娜的莖稈多生枝蔓,每枝上有三五稻穗般的花序,一串串倒垂,像狗尾巴似的。數(shù)十朵紫紅色的小花細密地簇在一起,擁擁擠擠,紅紅紫紫。小花美得驚人,纖纖柔柔,娟秀嬌艷。微風里蕩漾著一波波紅暈的漣漪,宛如未施粉黛、清雅脫俗、明眸含情的少女般純真清麗。
梧桐落,蓼花秋。
——唐·馮延巳《芳草渡》
蓼花一抹嫣紅,綻放出清秋灑脫的野趣。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先秦《詩經(jīng)·鄭風·山有扶蘇》
“游龍”即紅蓼。鄉(xiāng)野的紅蓼搖曳在《詩經(jīng)》的風雅殿堂上。大概紅蓼枝節(jié)纖細,與鄉(xiāng)村正月里的舞龍別無二致;而龍喜水,紅蓼又多在水畔蔓延生長,因而就被古人稱作“游龍”了吧?
水鄉(xiāng)占得秋多少,岸岸紅云是蓼花。
——宋·高翥《下塘》
紅蓼為野生,它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鄉(xiāng)下人還叫它“蓼筋”,是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植物之一。蓼花可謂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俏麗女子;它入得詩文殿堂,更融入農(nóng)家日常生活。紅蓼生長迅速,割過不久就長出新葉子,可惜羊和豬不喜歡吃,牛類也只有水牛吃它。故而,長在房前屋后水溝里、莊稼邊沼澤地的紅蓼,人畜不傷,故而能悠閑自得地生長著。
滌慮洗心名利少,閑攀蓼穗蒹葭草。
數(shù)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
“紅蓼花繁映月,黃蘆葉亂搖風”。古典名著里也時見紅蓼的倩影。這兩聯(lián)詩出自《西游記》第九回,是漁翁張稍與樵子李定兩人各夸到底是“山青”還是“水秀”的詩句。兩個老頭兒各說各生活的舒服愜意。用詩詞斗嘴,生動活潑,趣味幽默。詩詞中的蓼花,盡顯隱居生活的悠然自在及山水田園的清靜,讓人尋得心靈的寧靜與安適。
紅蓼莫慚顏色淺,榮枯同是一秋風。
——宋·許棐《湖邊》
如果說《西游記》里的蓼花給人一種富貴浮云、瀟灑出塵之感;那么,《紅樓夢》里的蓼花給人的是一種凄傷感?!按笥^園試才題對額”一回中寫道:(賈政帶領眾清客)來到“水聲潺潺,出于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之處;賈政道:“諸公題以何名”……寶玉道:“'秦人舊舍’是避亂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span>
有人考證,“蓼汀”一詞當從詩句“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唐·杜荀鶴《題新雁》)或'曾向江湖久釣游,極憐紅蓼滿汀洲。'(《蓼花》宋·舒岳祥)點化而來,意境蕭索。且“蓼汀”與“伶仃”諧音,隱喻著大廈傾塌,風流云散的命運,因而元春省親見到此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第七十九回中寶玉得知迎春出嫁的消息,“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是以情不自禁,”吟詩一首,頷聯(lián)云:“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在寶玉的眼里,蓼花、菱花是清新秀麗的女兒化身:
秋風畢竟無多巧,只把胭脂滴蓼花。
——宋·楊萬里《出城途中小憩》
“水作”的女子出嫁了,能不令人潸然淚下。
水蓼冷花紅簇簇,江蘺濕葉碧萋萋。
——唐·白居易《竹枝詞四首·其三》
紅蓼的花語是“思念、離別”,這也難怪賈寶玉筆下的紅蓼落寞惆悵,凄涼哀傷。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
——唐·司空圖《寓居有感三首》
蓼花艷艷,別情依依,秋水渡頭一叢叢蓼花,作為代表離別的“信物”,在詩人司空圖的筆下正式登場了。以蓼花寫送別詩,還有一則趣聞:一位鐵姓官員去遠方任職,送別的朋友中多是文人,只有一名外貌粗鄙的武官。眾文人打算為難武官,于是提出,送別者均即興作一首詩贈鐵官員。文人紛紛吟出詩句后,最后輪到武官了。武官開口便道:“你也作詩送老鐵,我也作詩送老鐵。”正當文人紛紛嘲笑時,武官的后兩句詩,卻令文人震掉下巴頦:“江南江北蓼花紅,都是離人眼中血?!痹婋m然樸實,意境卻非常契合送別的情緒。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
——宋·黃庚《江村》
紅蓼花穗從青青到紅紫,一般要經(jīng)歷白露至霜降這幾個節(jié)氣。有蓼花,便有蘆荻花。秋色里,水湄的蘆荻花白了,蓼花紅了。蘆花淡雅、閑靜、落寞,紅蓼熱烈、妖冶、紅火。最平常的野草凡花,卻成為秋天的主角,可見大自然在時序演化的節(jié)律中,是深諳美之真諦的?。?/span>
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
——宋·秦觀《滿庭芳》
碧云天,寒煙翠,挽起褲腳,涉足溪水,蒹葭蒼蒼,紅蓼花繁。
櫓聲歸去浪痕淺,搖動一濰紅蓼花。
——元·朱德潤《沙湖晚歸》
一紅一白,一艷一素,一榮一枯,蓼花與蘆花管領一溪秋色,直教人嘆為觀止!
秋色在何許,蓼花含淺紅。
——宋·王十朋《書院雜詠·蓼花》
小時候男孩子喜歡惡作劇,割草累了休息時,相互逗樂子。將搓過蓼花葉的手,偷偷從背后在同伴臉上胡亂抹一把,被抹者的臉,特別是眼睛火燒火燎的,因而我們又叫紅蓼為“辣草”。那時候衛(wèi)生條件差,身上經(jīng)常長癤子,癤皰小如黃豆,大如豆瓣,奇癢無比,手一撓就流出膿血。母親便揉搓紅蓼的莖葉,將汁水涂抹在癤皰上,要不了兩三天便可痊愈。后來我才知曉,紅蓼作為一種中藥材,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能。在風濕,痢疾,腹瀉,水腫及蛇蟲咬傷,疝氣,跌打損傷,瘧疾等疾病的治療中也具一定功效?!渡褶r(nóng)本草》就記載紅蓼的種子,“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生川澤。”
食魚味在鮮,食蓼味在辛。
——唐·賈島《不欺》
母親在煮魚時,往往在魚腹中塞上紅蓼,它有祛魚和動物腥氣的作用。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紅蓼吸附泥土和水中的重金屬,可以讓水質變得更加清潔。紅蓼雖為野草,可解病憂。它染紅了粼粼清波,也呵護著農(nóng)家曾經(jīng)的滄桑歲月。
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一溪。
——宋·陸游《秋日雜詠八首·其七》
望著河湄這片熟悉又陌生的紅蓼,它穿越歲月時光,依然美麗如初。
楓葉經(jīng)霜耀赤霞,籬邊黃菊正堪夸。
瀟湘秋色三千里,不見諸君說蓼花。
——齊白石題畫詩
搖曳生姿,散發(fā)著淡淡幽香的紅蓼,無論是在畫家的畫圖上,還是在文人的詩篇里,都是美不勝收。
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
——唐·白居易《曲江早秋》
紅蓼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它在詩經(jīng)里搖曳,在唐詩宋詞里依然呈現(xiàn)出“秋水無痕清見底。蓼花汀上西風起”的韻律(宋·謝逸《漁家傲》)。蓼花開了,如火似霞,渲染著秋日的清歡淺愁,讓人為之心神一動,給人無限溫暖與感動。
老作漁翁猶喜事,數(shù)枝紅蓼醉清秋。
——宋·陸游《蓼花》
清風爽爽,白云悠悠,蓼花映紅一灣溪水,秋陽醉了,紅蓼醉了,人亦醉了。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隨筆、詩歌、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wǎng)絡平臺。在征文及網(wǎng)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