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很多讀者會先入為主:“黛玉是賈政的外甥女,怎么會不好?”甚至演繹下去:“寶釵是王夫人的外甥女,黛玉是賈政的外甥女。所以賈政一定喜歡黛玉,討厭寶釵?!?/span>
這樣的答案,顯然是格局太小了。是的,把寶釵黛玉放到一起來比較,就有“我外甥”、“她外甥”的區(qū)別。但是,榮國府那么大,賈政那么見多識廣,他考慮問題會只考慮“我外甥”、“她外甥”嗎?畢竟,除了“我外甥”、“她外甥”之外,還有個兒子,是“我倆共同的兒子”呢。
寶玉才是賈政與王夫人的根本利益所在。如果娶了寶釵會對寶玉有害,那就是再喜歡寶釵,也一定不會選她。如果娶了黛玉對寶玉有利,那就是再討厭黛玉,也一定會接受。雖然什么是“對寶玉有利”,什么是“對寶玉有害”,賈政與王夫人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大有出入,但無論如何,決定寶玉的婚姻對象一定是以寶玉為第一要素的?!罢l的外甥女”也重要,卻不是決定性因素。
拋開寶玉的婚姻對象這個問題,再來看賈政對黛玉好不好,是不是就簡單多了?
黛玉初進(jìn)賈府的那天,沒與賈政見面。不過賈政是公事不在家,并不是回避,更不是冷淡。以后賈政與黛玉肯定見過面,就像元宵宴時“上面賈母、賈政、寶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寶釵、黛玉、湘云又一席”,是在一個房間的兩張桌子上吃酒,開席前一定有過拜見問候之類。這是禮儀。
作品中沒有寫賈政與黛玉單獨見面,更沒有言語交談、感情交流。唯一一次寫賈政對黛玉的態(tài)度,是七十六回凹晶館聯(lián)詩,黛玉對湘云轉(zhuǎn)述了幾年前的話:“誰知舅舅倒喜歡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就該叫他姊妹一并擬了,豈不有趣?!苑参覕M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黛玉在詩詞上很用心,有過“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的想法,也因“未得展其抱負(fù)”而“自是不快”過。賈政欣賞她的才華,她自然頗為自詡,多年不忘。但是對于賈政來說,這也不過是對晚輩才華的單純肯定,就像“我們姑娘的學(xué)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夸獎呢”一樣,不會因此決定對她的態(tài)度。
但是在另一次,寶玉得罪了黛玉,黛玉就嚇唬他:“我告訴舅舅、舅母去”。如果賈政王夫人對黛玉冷淡甚至刻薄虐待,黛玉絕不會搬出他們來威脅寶玉的。
好吧,把前面的分析總結(jié)一下:賈政欣賞黛玉的才華,但還不至于因此改變對她的態(tài)度;黛玉對賈政很信賴,可也沒有更深層次的交流。
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了:賈政對黛玉,不好不壞。
就是一個長輩對寄居的晚輩親戚的普通態(tài)度:生活上照顧她,物質(zhì)上滿足她,可是談不到“無微不至”或者“視為己出”。
無微不至,那是賈母對黛玉的態(tài)度。在那個“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社會里,賈政對黛玉,只能做到不好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