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丫鬟鶯兒了,整個《紅樓夢》里,你看誰敢數(shù)落寶釵了?只有她數(shù)落別人的份兒!
薛姨媽要賣香菱,寶釵就能當下攔??;王夫人要派人去買人參,寶釵也能當場阻止;平輩的寶玉、黛玉、湘云、岫煙、她哥哥薛蟠,丫鬟里的香菱、平兒、襲人,更是只有她提意見的。
唯一的例外是賈母。賈母曾經(jīng)批評寶釵的屋子太過素凈。但這也是很客氣的批評,談不到“數(shù)落”。
并不是大家都格外尊重寶釵。而是寶釵的性格,成熟穩(wěn)重,實在不適合被“數(shù)落”。就像她罵小丫頭靛兒:“你要仔細,我和你玩過你再疑我。我你素日嬉皮笑臉的那些姑
黛玉就不一樣了。她根本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任性而嬌慣,在與寶玉的愛情里,更有許多口是心非之處。她嘴上說的話,不代表她心里想的,有時還跟真正的想法截然相反。比如和寶玉吵了架,明明在等寶玉來賠不是和好,但是寶玉真的來了,她又吩咐“不許開門!”她只管賭氣,也不想想,真要不開門了,寶玉沒辦法進來低頭認錯,這場糾紛如何了結(jié)?
黛玉的賭氣不講理,當然不止這一回。每當此時,就需要一個身邊親近的人,來否決黛玉的決定、指出她的不合理處、甚至代替她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比如紫鵑一邊數(shù)落黛玉“姑娘又不是了”,一邊直接“出去開門”。有了紫鵑,才能放寶玉進來,千錯萬錯地認錯道歉,讓他們的愛情繼續(xù)成長。
丫鬟敢不敢數(shù)落小姐,不是由丫鬟決定的,而是由小姐的性格決定的。就像探春的丫鬟侍書,只會聽命,如臂使指,讓她罵人就罵人;而迎春的丫鬟繡橘(還不是最大的丫鬟),就敢違抗迎春的命令,甚至指責迎春:“姑娘怎么這樣軟弱。都要省起事來,將來連姑娘還要騙了去呢!”替迎春追回被偷走的首飾。
小姐和丫鬟,公子與小廝,直到今天的領(lǐng)導和下屬,都是內(nèi)心團結(jié)、性格互補,才能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讓聰慧的紫鵑數(shù)落黛玉,替黛玉挽回賭氣時的錯誤決定;讓嬌憨的鶯兒采摘花木,替寶釵爭取權(quán)益;讓侍書嚴格聽命于敏慧的探春;讓大膽而自主的司棋、繡橘不聽迎春的“省事”之言。
這些,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