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的提綱,它是以表證的臨床表現(xiàn)來作為提綱的,"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那是表證的臨床表現(xiàn)。"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作為陽明病的提綱,講的是陽明病的主要證候的基本病機,胃家實屬于一個病機,它不是一個癥狀表現(xiàn)。而對于少陽病的提綱來說,它以"口苦、咽干、目眩"提示少陽病容易氣郁、容易化火的這樣的一個特點,就夠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三陽病的提綱在描述的思路上,一個是講癥狀表現(xiàn)的,一個是講病機的,一個是講特點的,如果推而廣之的話,我們學(xué)習(xí)任何一條原文,都應(yīng)當(dāng)達到通過臨床表現(xiàn)進一步抓病機,抓住病機以后進而把握它的特點,通過表現(xiàn)抓病機,進而把握其特點,這就給我們提示了學(xué)習(xí)《傷寒論》的任何一條條文,我們都應(yīng)當(dāng)這樣作。
三陰病篇的提綱講的也是這個問題。三陰病的提綱,"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這是講的太陰病的主要證候,太陰脾虛寒證的癥狀表現(xiàn)。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少陰病有許多的癥狀,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畏寒啳臥、冷汗自出、它卻以"脈微細,但欲寐"這樣簡單的兩個癥狀,提示了少陰病心腎陰陽俱衰,而又以腎陽虛衰為主的、具有全身性的正氣虛衰的這樣一個證候。
可是到了厥陰病,他就說"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因為厥陰病是或寒或熱、或虛或?qū)?,或自愈或死亡,或厥熱進退、或寒熱錯雜,變化多端、兩極轉(zhuǎn)化,這樣的一個證候,用一個熱證不能代表它,用一個寒證不能代表它,用一個自愈證也不能代表它,用一個死證更不能代表它,正因為厥陰病具有一個或寒或熱、或死或活,或厥熱進退、或虛實夾雜的這樣一個兩極轉(zhuǎn)化的特征,所以張仲景在厥陰病篇他所用的提綱就是一個寒熱錯雜,以一個寒熱錯雜證的條文來代表厥陰這種錯綜復(fù)雜、兩極轉(zhuǎn)化的特點。
所以六經(jīng)病的提綱,從三陽是講表現(xiàn)、講病機、講特點,從三陰還是講表現(xiàn)、講病機、講特點,由此我們知道,我們學(xué)任何一條條文的時候,都要通過臨床表現(xiàn)進一步抓病機,最后要掌握它的病變特點。這就是我們學(xué)習(xí)《傷寒論》六條提綱證,仲景給我們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