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主要觀點:
賈南風通常作為女人禍國的典型,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其實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有更深次的歷史背景,讓一個女人來背鍋,把應該承擔責任的王侯將相解脫出來,非常符合儒家正統(tǒng)大老爺?shù)目谖丁?/strong>
魏晉時期,士族大家已經(jīng)成為最重要的社會力量,賈南風成為皇后是幾大家族運作的結果,包括賈家、郭氏、弘農(nóng)楊氏、潁川荀氏。
司馬炎與司馬攸都是皇位的有力繼承人,司馬炎逼死親弟弟司馬攸后,史書描寫司馬炎假裝慟哭,惟妙惟肖,在晉書這種非常強調(diào)官方正統(tǒng)性的史書中,算是很直接的批評了。
壹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崩逝,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
晉武帝司馬炎自滅吳之后,盡享十年太平盛世,榮華富貴。
除了北方更為蠻荒的鮮卑族仍有邊患,國內(nèi)還是安定繁榮的。
晉武帝政治上采用與世家大族相互妥協(xié)扶持的政策,大封司馬宗族諸王,與世家大族互相婚姻,共同掌握權力。
客觀上確實緩解了其父司馬昭留下的惡名,也逐漸減弱了篡奪曹魏皇位而帶來的反對聲浪。
但濫封宗室和扶持世家大族的政策,也在不久的將來釀成禍端。
除此之外,晉武帝的主要精力就在流連后宮,除了留下“羊車望幸”的佳話之外,其后宮姬妾上萬,著實壯觀。
司馬炎倒也真不糟踐這么多資源
晉武帝二十多年的皇帝生涯,文治武功頗可稱道,也享盡了皇帝之福。
但一直有個巨大的心病,困擾了他一生。
貳
司馬炎是嫡長子,但他二弟司馬攸,才能與威望都超過自己。
當年爺爺司馬懿欽定,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大伯司馬師為嗣,司馬師是長房,司馬攸就是長房長孫,司馬炎是次房長孫。
輩分差一截。
萬幸司馬師死的早,死時司馬攸才十歲,當時司馬家革命尚未成功,因此權位落入司馬昭之手。
正因為這層特殊的淵源,司馬昭和妻子王元姬在選擇繼承人時,一直猶豫不決,最終司馬炎以嫡長子身份的微弱優(yōu)勢勝出。
但司馬昭和王元姬都不放心,怕司馬炎將來掌權后對弟弟不利,苦口婆心,諄諄告誡,臨終托孤,都要求司馬炎必須善待弟弟司馬攸。
晉武帝即位后,司馬攸封為齊王,總統(tǒng)軍事,撫寧內(nèi)外,天下歸心。
本身兄弟二人還算是相親相愛,兄長慈愛包容,弟弟傾心輔佐。
在魏晉禪讓、穩(wěn)定四方、發(fā)兵滅吳的過程中,算是兄弟齊心,共擔大任。
但隨著皇權的鞏固,天下的安定,晉武帝的太子司馬衷,已顯出智力低于常人的愚蠢
這時候,司馬攸的地位就愈發(fā)尷尬了。
因為司馬攸的特殊身份,以及極高的聲望,即使他自己沒有奪權的想法,也架不住朝野流言紛起。
兄弟二人心中,也開始打起小算盤來。
司馬攸看哥哥以四十多歲高齡,整天坐著羊車四處交配,這身體肯定虛
太子又蠢又笨,自己比哥哥小十歲,正值壯年,難免心理不活泛活泛。
史書中有“朝臣內(nèi)外,皆屬意于攸”的記載,可見司馬攸一直也沒閑著,私下沒少運作。
司馬炎這邊當然也時刻掌握朝中動向,寵臣荀勖和馮紞等察言觀色,表達出對于司馬攸的擔心,深得皇帝之心。
太康三年,司馬炎下詔命司馬攸為大司馬、假節(jié)、都督青州軍事,讓他回到齊地封國。
這招一出,圖窮匕見,兄弟二人隱藏多年的矛盾終于激化。
司馬攸知道要被趕走后,非常憤怒,于是稱病不從,上書要求為母親王元姬守陵,抵死不回封國。
司馬攸此時抬出已經(jīng)去世十來年的母親,頗有深意。
知子莫如母,王元姬早已覺察這兩個兒子之間的隱患,臨死前流著淚告誡加威脅,如果司馬炎容不下弟弟,那就是不孝。
所以司馬攸抬出母親這尊佛像,要挾其兄。
諸多朝中重臣也極力勸諫,甚至不惜遭受謫貶、牢獄之災,也要為司馬攸上書,不讓他離開京城。
晉武帝司馬炎看出問題已十分嚴重,終于起了殺心。
帝遣御醫(yī)診視,諸醫(yī)希旨,皆言無疾。疾轉(zhuǎn)篤,猶催上道。攸自強入辭,素持容儀,疾雖困,尚自整厲,舉止如常,帝益疑無疾。辭出信宿,歐血而薨,時年三十六。
帝哭之慟,馮紞侍側曰:“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今自薨隕,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帝收淚而止。
——《晉書諸王列傳》
雖然之前兄弟二人的矛盾一直深藏,但司馬炎終于逼死了親弟弟司馬攸,解除了一塊巨大的心病。
史書寫的也很傳神,把司馬炎逼死其弟,假裝痛哭哀悼,寫的栩栩如生。
在《晉書》這種很強調(diào)君主正統(tǒng)性的官方史書中,能寫成這樣,已經(jīng)算是很直接的批評了。
叁
晉武帝司馬炎殫精竭慮,逼死弟弟司馬攸,就是為了給兒子司馬衷鋪路。
但這個兒子,又是他另一樁心病。
司馬衷是司馬炎的嫡長子,其母是皇后楊艷。
楊艷是名門弘農(nóng)楊氏之女,家族門第非常顯赫。
楊艷倍受司馬炎寵愛,生三子三女。
但皇后楊艷也有個女人的通病,就是嫉妒。
當然,他老公那個德性,嫉妒也是難免的
女人嫉妒,控制欲就強,所以在司馬炎選后妃,以及太子選妃時,皇后都會盡力把控。
皇后楊艷臨死前,怕司馬炎立所寵愛的胡夫人,于是泣血推薦了堂妹楊芷繼任皇后,司馬炎流著淚同意了。
這個楊芷是一個苦命人,我們后文詳述。
楊艷的兒子司馬衷是嫡長子,魏晉禪讓之后,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太子。
但司馬衷確實是智商不高,雖然達不到白癡的地步,但也比一般人要愚笨。
立為太子時年齡尚小,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愈發(fā)顯露出來。
但司馬炎此時正在全力戒備弟弟司馬攸,他自己當初就是因為嫡長子的微弱優(yōu)勢勝出,所以即使自己的兒子司馬衷顯得愚笨,也絕不能廢長立幼,否則司馬攸就更有借口奪權,也就更加堵不住悠悠之口。
到了太子司馬衷十三歲時,就該迎娶太子妃了。
這個太子妃非常有故事。
以當時的政治形態(tài),皇室聯(lián)姻肯定是從世家大族里面選。
賈充是司馬家最重要的幫手,當年司馬昭弒殺魏帝曹髦,就是賈充動的手。
同時賈充還是齊王司馬攸的岳父,與司馬家已經(jīng)是姻親關系。
此番另一個女兒賈南風又嫁給司馬衷做太子妃,其地位更加穩(wěn)固。
為謀取太子妃之位,賈充的夫人郭槐主動走皇后楊艷的門路,得到了皇后的支持,同時拉攏朝中重臣如荀勖、荀顗,獲得他們的支持。
本來晉武帝想選擇衛(wèi)瓘之女,但架不住皇后及重臣都強烈推薦賈充之女,因此賈南風最終成為了太子妃。
我們算算賈南風有幾大家族的背后加持。
其父賈充是司馬氏最重要的功臣,其母郭槐是曹魏大將郭淮的侄女,郭氏一門也是大族。
皇后楊艷是弘農(nóng)楊氏,還有潁川荀氏,都是賈南風的支持者。
這個賈南風,更是超越其母的女中豪杰。
嫁給司馬衷后,先穩(wěn)固住丈夫的儲君地位,等丈夫即位后掌控朝政,未來十來年間將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
只是最后因為殺死了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從而誘發(fā)了“八王之亂”,導致西晉滅亡。
西晉滅亡和一般王朝滅亡還有所不同,直接導致五胡亂華,北方大片國土淪陷于異族,大批士人衣冠南渡。
可以說,西晉滅亡,是漢族對北方游牧民族,由壓制到被壓制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也是第一次中原文明發(fā)祥地,黃河流域整體淪陷于異族之手。
背了這么大一個黑鍋,賈南風作為頗有權謀和作為的女政治家形象被遮蔽,被史家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是女寵禍國的典范,萬劫不復。
史書對賈南風極盡抹黑之能事,心如蛇蝎,嫉妒成狂,淫蕩無形,黑矮丑,簡直是看一眼、想一下都想吐。
其實證明她相貌丑陋的最核心史料,是司馬炎在選太子妃時所說的“丑而短黑”,這句說的還真可能不是賈南風,而是她妹妹賈午。
另外司馬衷雖然愚蠢,但不瞎,能跟賈南風生四個女兒,說明他們夫妻生活不差。
證明她殘忍暴虐的,主要是下面這段話。
妃性酷虐,嘗手殺數(shù)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
——《晉書后妃傳》
說后妃因嫉妒而害死其他后宮姬妾、皇子,其實史書中并不鮮見。
但把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寫的跟武林高手似的,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反而讓人不信了。
至于證明她淫蕩的史料,更是寫的跟艷情小說似的,云山霧罩,難以琢磨。
其實賈南風和她母親郭槐,都是女中豪杰,政治生物。
她們當然會殘忍的除掉政敵,維護自己的權力,這是所有政治生物的通病。
其他的暴虐淫蕩,甚至是相貌丑陋,都未必是歷史真相,反映的是后世正統(tǒng)文人對她的態(tài)度。
如果我們拋開這些花花草草,單看賈南風掌權時的政治作為,就可以看出一個頗具政治權謀,善于任用人才,將天下治理得“海內(nèi)晏然、朝野寧靜”的女政治家。
“八王之亂”確實是賈南風殺司馬遹所引起,但也是之前濫封諸王開啟的禍端,不能全怪賈南風。
司馬諸王推翻賈南風上臺后,其殺戮酷虐,禍國殃民,更甚于賈南風。
把五胡亂華的民族慘禍,一股腦推到一個女人身上,把她抹黑成千年不遇的妖孽,就把那些該承擔責任的王侯將相解脫出來,這種玩法深得儒家正統(tǒng)大老爺們的青睞。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轉(zhuǎn)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