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能夠在絕境時力挽狂瀾,也能在順境時帶來災禍。
千古謀圣鬼谷子也認為: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正所謂:禍從口出。隨便講話會傷害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社會上有很多老實人,他們心地善良,卻天生不善言辭,言語木訥,無意中會得罪很多人,在生活中處處受挫。
千古謀圣鬼谷子認為,對待品行不同的人,交談方式也要不同,方能在生活中占據(jù)主動,游刃有余。
生活中有智者、博者、辯者、貴者、富者、貧者、賤者、勇者、愚者。
對待這幾種人,鬼谷子總結了九句箴言,讓我們做個嘴巴富貴的人。
一、與智者言依于博
釋義:與聰明的人交談要靠博學多聞的見識。
聰明的人只要和你說三句話,就知道你是什么層次,如果你沒有讓他感興趣的地方,他會找理由拒絕跟你交談,或者禮貌性的敷衍你。
因此,我們與聰明的人打交道,要讓他“提起興趣”。
聰明的人往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好奇心重,好學,對未知的東西感興趣。
對待這樣的人,我們需要博學多聞,聊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引起他的興趣,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二、與博者言依于辯
釋義:與博學多聞的人交談要靠條理清晰的言辭。
博學多聞的人往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事件萬物都略知一二。
這樣的人與智者一樣,同樣充滿著好奇心,但是他已經是博學多聞的人了,我們應該怎么和他交談呢?
對待這樣的人,我們要“求精”,要在某一方面比他更精通。
比如說他很喜歡歷史,但是對每個朝代并不精通,如果你對宋朝很精通的話,可以以此為話題展開交談。
三、與辯者言依于要
釋義:與條理清晰的人交談要靠重點的言辭。
條理清晰的人,往往什么大道理都懂,但是不清楚事情的重點,需要他人指點。
這種人像是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等人,他們統(tǒng)領大局,但是需要謀士相助。
如果你與這樣的人交流時,能抓住其重點,讓他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必然會受到看重。
四、與貴者言依于勢
釋義:與地位尊貴的人交談要圍繞權勢。
地位尊貴的人他們肯定不缺錢,生活無憂,但他們通常更有野心,還想更上一層樓。
這樣的人腦子里全都是權勢,地位,你和他說其他的,他根本聽不進去。
在他眼里,什么東西都可以與權勢掛鉤。
對待這樣的人,我們與其交談只能用權勢來打開突破口,才能獲取他的注意。
五、與富者言依于高
釋義:與富有的人交談要以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
與貴人一樣,富人同樣不缺錢,但是他們缺地位,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夸贊。
就像有社會上很多暴發(fā)戶一樣,大金鏈子小手表一戴,拼命地炫富,因為錢在他們眼中只是個數(shù)字,他們想要名,來滿足其虛榮心。
對待富者,我們要在交談中給予夸贊和尊重,方能博得好感。
六、與貧者言依于利
釋義:與貧窮的人交談要圍繞利益。
如果你問一個窮人,想要面包還是愛情?
他肯定會說面包。
很現(xiàn)實,愛情大部分是給富人的。
在社會上,有一些人生活在最底層,干著最辛苦的活賺錢養(yǎng)家。
你和他談理想?談愛情?
對不起,他們只看重利益,因為他們深刻體會了生活不易,嘗盡世間冷暖。
他們只想讓自己和家里過得好一點。
因此,我們與貧窮的人交談要圍繞利益,解決最現(xiàn)實的問題,他們會很感興趣,如果你能幫助他們的話,他們也會很感激你。
七、與賤者言依于謙
釋義:與地位低下的人交談要態(tài)度謙遜。
生活在社會底層且性格內向的人,往往很自卑,心理敏感、脆弱,受不了太大打擊。
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心里一直有一道防線,不容易被人接近,朋友也很少,有時候別人無意中的一個眼神,都會被他們浮想聯(lián)翩,影響情緒。
對待這樣的人,我們要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不要輕視他,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關懷,他們會是很好的朋友。
八、與勇者言依于敢
釋義:與勇敢的人交談要表現(xiàn)得堅定果斷。
勇敢的人往往做事不慌張,不猶豫,性子直爽,不喜歡扭扭捏捏的人。
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張飛,水滸里面的李逵,他們性情剛猛直爽,說話不喜歡繞彎子,也不喜歡別人揣測污蔑他。
他們最看重的是信任、忠誠,我們和這樣的人交談也要表現(xiàn)得果斷一點,坦誠以待,不要妄加揣測。
九、與愚者言依于銳
釋義:與愚蠢的人交談要用對方能理解的言辭。
在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是很聰明的人,他們思想簡單,眼界狹窄,和社會主流格格不入,活在自己的世界,很少有人能聊得來。
其實這樣的人往往沒啥壞心眼,比較靠得住。我們與其交流時,要多考慮他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跟他交談,他會很開心。
聲明:本文由百葉君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鬼谷子》,持續(xù)更新國學內容,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