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緣何餓斃長沙
侯杰
蔡京(1047-1126),又稱蔡太師,曾4次出任宋徽宗時期的宰相,拜相17年,權(quán)傾朝野,富可敵國。這么一位“大腕”級人物,為何餓死在湖南潭州(今長沙)?
熙寧三年(1070),蔡京進(jìn)士及第,先是力挺保守派司馬光廢免役法,獲重用。后又力挺變法派章變行免役法,再獲重用。徽宗即位,因其官名不佳,被劾削位,住在杭州。正好宦官童貫?zāi)舷滤褜嬚淦?,蔡?/span>抓住機(jī)遇籠絡(luò)這位宮廷紅人,得以重新入相。
蔡京有才子之稱,詩詞、散文過人,《宣和書譜·蔡京傳》贊其書法“議者謂飄逸過之,至于斷紙余墨,人爭寶焉”,喜歡玩藝術(shù)的徽宗皇帝和他臭味相投。宣和末年(1125),他第四次為相時,年已80歲,老眼昏花,徽宗準(zhǔn)許他于私第治事,三五日一造朝。蔡京為相時,仆從居高位,滕妾封夫人,兒子6人、孫子4人同朝為官,長期獨(dú)斷專行,獻(xiàn)盡讒言,打擊異己,排斥忠良,糊涂徽宗卻寵信有加,不以為疑,還曾下詔褒美他“忠貫金石,志安社稷”。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風(fēng)潮掀起,宋徽宗總是雷聲大,雨點(diǎn)小,把他外放一下,然后很快又官復(fù)原職。
徽宗退位后,太學(xué)生陳東等上書欽宗,請求誅殺蔡京等“六賊”。剛剛即位的欽宗也想給百姓重整山河的印象,貶蔡京為秘書監(jiān),分司南京(今河南商丘)。但朝野認(rèn)為罪大罰輕,只好下詔移衡陽(今屬湖南)安置。眾臣依然不服,再貶于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其他子女分送湖南。蔡京父子還未出發(fā),右正言程瑀又接連上疏,抨擊蔡京罪惡滔天,死有余辜,欽宗第四次下詔貶謫儋州(今屬海南?。鲇写笊?,亦不許量移(由遠(yuǎn)移近,由邊疆移內(nèi)陸)。凡州縣官吏中有蔡京親屬者一律革職。
蔡京浸淫官場數(shù)十年,故吏門生滿天下,當(dāng)他與家人行至江陵(今屬湖北)時,知府李偃是他過去的下屬,依然對他感恩戴德,小心侍奉,甚至購買宅第,供日后久居。消息傳出,輿論大嘩,欽宗當(dāng)即將李偃革職。警鐘一響,沿途地方官員再也不敢厚待蔡京,唯恐避之不及。
屋漏偏遇連陰雨。郁郁寡歡的蔡京剛離開江陵,忽有圣旨來到,索取身邊寵姬慕容氏、邢氏和武氏,他倍受打擊。
蔡京本有惡名,再加李偃被革職、失去寵姬等事,沿途官員商家百姓痛打“落水狗”,據(jù)王明清《揮塵后錄》記載:“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罵,無所不至”。年邁蔡京一聲長嘆:“京失人心,何至于此!”
靖康元年(1126)七月,蔡京行至湖南潭州,只能住到城南五里外破舊的東明寺,酷暑、饑餓、羞辱一并襲來,81歲的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作詞一首:“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凄涼之至。
幾日后,蔡京一命嗚呼。當(dāng)時的潭州知州憎惡蔡京,暴尸數(shù)天,不得殮葬,負(fù)責(zé)押送的人后來以布裹尸,把他埋進(jìn)專門收葬貧病無家者的漏澤園。 事已至此,時人仍窮追猛打,據(jù)《宋史》記載:“雖譴死道路,天下猶以不正典刑為恨”。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漏澤園正是蔡京當(dāng)政時大力推廣的社會救助制度之一,后人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