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淇語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損失厭惡。指一個人得到了東西,最后又失去了,即便是再小的,他也會很難接受。
比如你借錢給別人,說好了什么時間還,但過了時間,別人始終不還錢,你去要,對方還會覺得你小氣,就不想還錢。這就是典型的“損失厭惡”,因為借錢的人會覺得你把錢借給我了,就表明你不缺錢,錢自然而然就是我的了,既然是我的,肯定不想給(還)回去。這就是為什么借錢容易,還錢難!
其實這和親戚在自己家暫住,一不小心成了常住,賴著不走了一樣,請神容易送神難。
知乎上有個題主就分享了自己遇到的這種情況并向網(wǎng)友求助:親戚和她四年級的兒子要來我家住至少4年,可以不同意嗎?
事情大概是這樣:
題主是位女生,高中畢業(yè)準大學生,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有她和媽媽兩人。媽媽的妹妹,也就是題主的小姨,姐妹感情很好,但她和小姨從小到大幾乎沒有接觸過,熟悉的陌生人。
在她高三的時候,小姨帶著四年級兒子在她家住了大半年,由于題主的不適應和臨近高考,四月份的時候媽媽以高考需要安靜環(huán)境為由讓他們搬了出去。現(xiàn)在高考結束了,她小姨卻提出“既然孩子考上大學了,那讓我繼續(xù)住,至少住到大學畢業(yè)”的意思。
題主表示她不愿意,即便是自己上大學不在家也不愿意他們住進自己家,但又不想讓媽媽夾在中間難做。因為媽媽小時候生活很苦,姐妹一起打工的時候是互相照應?,F(xiàn)在小姨家庭困難,來她家這邊找工作還帶著孩子,讓他們住進來媽媽可以互相照應。
至于為什么題主很討厭她這位小姨和表弟,是因為在她家住的那段時間,小姨他們一點沒有分寸,表弟偷拿她的文具,偷完她的手機;甚至還要求她給表弟洗內(nèi)褲,另外題主媽媽有次不在家,小姨還讓大兒子和朋友來家里,把她家搞得一團糟。
按照題主的表達,小姨一家很不禮貌,不尊重人。當?shù)弥∫滔朐俅巫∵M她家時,她是很抗拒的,但同時又擔心媽媽罵她不懂感恩,很難做人之類的。
現(xiàn)在不知道怎么做了,尋求網(wǎng)友自己可以不同意小姨的做法嗎?
看完題主對整件事情的描述,如果她說的是真的,我想大聲告訴她:你完全可以不同意別人住進你家!這是你的權利!
按照題主的描述,她的這位親戚,她的小姨,種種做法完全沒有了分寸感,不懂得尊重人。
首先即便是再親的姐們,結婚之后有了各自的家庭,去對方家里都是去做客,是客人。既然是客人,就不能在別人家隨心所欲,更別說沒經(jīng)過主人同意就擅自去拿別人心愛的東西。在提醒之后并沒有改正,多次犯同樣的錯誤。
有句話說:你可以詆毀我,但不能詆毀我喜歡的東西。
題主就是這樣,她喜歡筆,買了很多,表弟不止一次拿她的筆玩,還是好朋友送的生日禮物。并且小姨還認為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任由小孩子的做法。
這種沒有教養(yǎng)和家教的行為令題主很是反感。
其次,題主還提到小姨讓她給表弟洗內(nèi)褲,四年級的男孩子都十歲左右了,作為長輩,怎能好意思讓一個十七八的女孩子去洗男孩子的內(nèi)褲。趁題主一家人都不在家的時候,還私自讓大兒子帶著朋友來家里,絲毫不懂得避嫌,好像只要自己住過了,就是自己的家一樣。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題主也不是一開始見她小姨就討厭,如果不是做了不能忍受的事情,誰會討厭,況且又是自己的親小姨。
在最后,題主在糾結是表達自己不同意的態(tài)度,還是為了媽媽委屈求全的同意他們住進來兩者之間徘徊,不知道要怎么辦才好。
題主描述的問題我想在生活中,很多人多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吧。
某個親戚去到你所在的城市,說要暫住幾天,你出于“親情”收留了他們,一不小心把暫住變成了常住,你不好意思開口讓他們走,他們很好意思的一直住。開口讓他們走吧,又會被說成冷血無情之類的,明明是好心,卻好心辦壞事。
有些人會說,畢竟是親戚,是朋友,總不能看他們流落街頭吧。
不,你錯了,流落街頭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大小旅館遍地都是,只要有身份證,多少錢的旅館都可以找到,就看愿不愿意。
即使你同意讓對方去家里住,最后他們沒有了走的意思,你更要開口說出自己的感受。他們都好意思賴下,你為什么不好意思表達呢,除非你能接受對方一直住下去。
《幸福到萬家》中幸福和慶來最初進城,住在陰冷潮濕的小單間,慶志不忍心,沒和亞妮商量就讓他們住進了自己的婚房,誰知卻住著不走了。因為這事,亞妮差一點和慶志分手,這個矛盾以幸福兩口子搬走才算和好。
在這件事上,慶志是做錯了,一是沒有和亞妮商量,就私自做主讓哥嫂住進家里,雖然首付是王家出的,但貸款是慶志和亞妮一起還的,就不能說房子是王家的,亞妮也有絕對的話語權。二是沒有和慶來說清楚規(guī)則,住可以,但要有個日期,到期之后要搬走,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這不是對自家人無情、冷漠,而是有分寸和邊界。慶來和慶志雖然是親兄弟,但兩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慶來總是失去邊界感,讓人不喜歡。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yǎng)。
所以,朋友們,如果日后再遇到類似借錢、暫住這樣的事情,心里有一點糾結的話就明確拒絕,考慮他人感受之前要先顧及自己感受;或者要說清楚規(guī)則,到期要怎樣,如果沒有兌現(xiàn)要有個說法,不要吃啞巴虧。
如果兩者都做不到,那也就只能當送人了。
作者:歡淇,寫作者,外表思文冷靜,內(nèi)心熱情豪放。關注我,一起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