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群里,經(jīng)常聽說有患者做了胃切除手術,切除范圍有大有小,甚至還有全切的。
有些剛剛確診的患者及家屬就會有點慌了,問題也特別多:
明明腫瘤沒有多大,為什么要切除那么多的胃?
那胃要是切除了2/3,還能慢慢長出來嗎?
那胃都切了,還能正常吃飯嗎?
今天海心就集中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一、為什么要切除2/3的胃?
對于正常人來說,切掉2/3的胃,簡直是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但是對于罹患進展期胃癌的病人朋友們來說,手術切除卻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一些早期胃癌患者,只需要借助胃鏡“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者“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就可以清除腫瘤。
但臨床上,胃癌的內鏡治療有嚴格的適應癥——適用于淋巴結轉移可能性極低,且腫瘤的侵犯深度不超過黏膜層的患者。
對于不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的胃癌患者,就得采用傷害更大的“胃癌根治術”了,這時候就需要行胃2/3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
常用的胃切除方法包括:遠端胃切除術(切除2/3的胃)近端胃切除術(切除2/3的胃),甚至是全胃切除術。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明明腫瘤沒有多大,為什么要切除那么多的胃?
這是因為癌細胞是浸潤生長的,像水母的觸手一樣伸向周圍,腫瘤旁邊肉眼看起來是正常的組織,很可能已經(jīng)有癌細胞跑過去了,切的太小就容易復發(fā)。
目前臨床上確定“胃癌根治術”的安全邊界——切口要遠離腫瘤5公分,才能保證很小的復發(fā)概率,這樣以腫瘤為中心,畫一個圓,切除直徑就得10厘米以上了。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手術切除之后,不會有癌細胞殘留,在關閉手術切口前,會取幾塊切除邊緣的組織,做快速的冰凍病理切片。
由專業(yè)的病理醫(y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看有沒有癌細胞浸潤,如果有的話,還需要擴大手術范圍。
二、割掉了2/3胃,還能再長出來嗎?
有些人可能從新聞中看到過“割肝救子”的故事,手術成功的話,不管是捐贈人還是被捐贈者,術后一周左右就能恢復到原先肝臟體積的70%,一年左右就可以恢復原來大小。
這是因為,肝臟是由大量相同的小單位“肝小葉”組成,只要剩下的肝組織是正常的,就像33層高樓,切掉一半,只要順著原來的鋼筋結構延長,一間間房子填充復制,就能恢復原來的大小和功能。
但是,人體除肝臟外,其他大部分組織都沒有完全再生的功能,所以很遺憾,切掉的胃再也無法長出來。
胃組織是“袋狀”的空腔組織,從賁門、胃底到胃體,再從胃竇部到幽門,不同部位甚至連細胞都不同,所以很難再生。
三、切除的胃長不出來,人會餓死嗎?
先回答問題:只要注意飲食,胃切除術后,不僅不會餓死,還能恢復到和以前差不多的體重呢。
很多人都知道胃負責食物的消化,以為胃切除后,沒法消化了,就沒法吃東西了。實際上,胃主要負責粉碎食物,人體吸收營養(yǎng)的地方主要是小腸。
胃癌手術切除一部分胃后,會把十二指腸或空腸和剩下的胃組織連接起來,雖然胃沒有了或只剩下一小部分了,只要在吃上下功夫,把食物咀嚼到足夠小,那么食物進入腸道之后照樣可以吸收營養(yǎng)。
只是在術后一段時間可能會經(jīng)歷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甚至發(fā)生傾倒綜合征?;颊邆冎灰曔@些問題,堅持合理飲食,待消化道重新適應新的狀態(tài),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具體要怎么做呢?
首先,心理上要做好準備,就像小時候學習騎自行車一樣,你需要再次學習如何吃飯:
1.你不會接收到胃發(fā)出的饑餓的信號了,你需要很關注身體缺乏能量的細微跡象,比如感到顫或者頭暈目眩。
2.要少食多餐。術后4周左右恢復正常飲食之后,也要注意每次進食不能太多,一天可以吃5~6餐,而且兩餐之間還可以增加點心補充熱量,忌吃生冷、油煎、湯圓、糍粑等難消化或者容易脹氣的食物。
3.要干稀分離,細嚼慢咽,因為胃的儲藏和研磨作用沒有了,稀的食物和難消化的干性食物很快同時進入腸道,會加重吸收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病人很有可能會嘔吐或感到不適。
4.注意微量元素的缺乏,胃酸可以促進鐵離子的吸收,鐵是紅細胞的必須元素,胃還能分泌“內因子”。
它是維生素B12吸收的關鍵物質,而維生素B12對紅細胞生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皮膚黏膜來說是必須的成分,缺乏B12會導致“巨幼細胞貧血、神經(jīng)障礙、舌炎”等。
所以術后一定要遵從醫(yī)囑,按時復查血常規(guī)等各項檢查,如果檢測到缺乏了,一定要及時補充缺乏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