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是踐行清單讀書法,在介紹這個方法之前,先看看讀書常用的幾個方法。
有的人習慣于拿起書就讀,讀完扔在一遍,讀完書還是新的;
或者拿一支筆邊讀邊劃,讀完書上留下了很多重點,便于重讀時找重點。
還有的是以邊讀邊摘抄書中句子或段落,慢慢積累自己的素材庫。
這些方法都可以讓自己讀起來。但我想說的是下面的幾個讀書方法:
首先是收集知識的“摘抄+思考”筆記讀書法。
這個方法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及過。是我讀《如果有效閱讀一本書》時學會的。簡單好用,你只要嘗試,就能很容易讓大腦動起來。
我剛開始寫文章時,這個方法的啟發(fā)比較多。但這個方法有個弊端,那就是讀過的知識,實際上沒有經過大腦太多的加工,本質上這些知識還是別人的。
這樣的讀書筆記記多了,會感覺書讀的挺多,但要表達的時候卻又說不出來。我想很多人一開始寫讀書筆記,大多都是用的這個方法。也都會有這個困惑。
另一個是創(chuàng)造式的說書筆記法。
這是我在錘煉俠訓練營學習寫作時學到的讀書方法。寫說書筆記要比前面的讀書方法難一些。
首先通讀一本書,把書中的反常識的知識,用卡片摘抄下來。每一張反常識的卡片,都有 “舊認知,反常識,新認知”三個部分,每一張卡片都是一次對知識的微創(chuàng)作。
把一本書拆成十幾張反常識卡片。然后從中挑三到五個最重要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些精華串起來,并用口語化的文字表述。這樣解讀完一本書,讓知識真正穿過身體。既訓練了思維也刻意練習了寫作。
再一個就是踐行清單式讀書法。如果說上面的讀書方法都種在思考,那么這個方法強調踐行。畢竟讀書本身沒有什么作用,閱讀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動才有意義。
一本書讀完之后,在合上書之前問問自己:這本書有那些內容解決了你的困惑,有哪些內容值得你去身體力行。
舉個例子,五月份我重讀了《成為作家》,書中有些段落提到了作家的兩重人格與三重人格,這些對我目前來說用處不大。但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我去做的:
1,每天清晨起床后,不做任何閱讀進行自有寫作;
2,每天白天定時寫,我暫定每天12:00寫15分鐘;
3,每天一次閉目,盡量讓大腦保持清凈,保持一分鐘;
之所以選擇這三件事來做,是因為每天清晨和白天定時寫,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訓練不費勁地輸出。
而主動閉目清醒一分鐘,這件事有點像冥想,一分鐘成本足夠小,開車前熱車或者午飯后就可以主動閉目一分鐘。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說書筆記和踐行清單法讀書,是對我?guī)椭畲蟮淖x書方法。
你有什么好的讀書方法?
你又從書中獲得了什么好的踐行方法?
參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愛積累的磊
人只有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之后才能進步
學習學習(名詞)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