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北京香山正白旗村里,有個陳燕秀老人搬動木床時,不小心刮下來一塊墻皮。讓人吃驚的是,墻皮里邊還有一層墻皮,上邊還寫著毛筆字。陳燕奇覺得很神奇,繼續(xù)扒拉墻壁,出人意料的時墻壁上露出的字越來越多了。
陳燕奇沒有什么文化,她也看不懂墻壁寫了一些什么。因為當時正值特殊時期,她擔心這些文字會不會給家里帶來什么危險,所以她也不敢聲張,只能膽戰(zhàn)心驚地等著。晚上,等到老伴舒成勛回家,她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他。
舒成勛看到墻壁景象,他都愣住了,因為他家大半面的墻壁上全都寫滿了字,這些字還非常有規(guī)律,長方形的,善行的,還有不少的詩文和對聯(lián)。
舒成勛自身有一些文化底蘊,雖然這這些字不至于給家里帶來麻煩,但他還是想自己先研究看看。
對于這些突然出現(xiàn)的文字,舒成勛很困惑,因為他們居住的這個存在叫正白旗村。正白旗是清朝八旗軍隊之一,這里也就是當年正白旗的兵營。按照規(guī)定,八旗子弟只能習武不能學文,所以為何還有人不顧規(guī)矩私自題詩作詞呢?
舒成勛一邊思索,一邊看墻壁,一副對聯(lián)“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他剛好在報紙上看到過這副對聯(lián)背后的故事。
就在8年前,著名的紅學家吳恩裕、周汝昌等人到香山拜訪了一位叫作張永海的老人,這個老人祖上以唱“蓮花落”為生,所以他知道很多關于曹雪芹的故事。
張永海說乾隆16年,曹雪芹住到香山用心開始寫《紅樓夢》,在這里他認識了一個叫作鄂比的好友。
有一次,曹雪芹去親戚家借錢,可是他卻空手而歸。他的朋友鄂比這件事后,就送給他一副對聯(lián):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有 ;疏親慢友,因財絕義世間多!
既然墻壁上這副對聯(lián)與曹雪芹有這樣的淵源,那么這間屋子和曹雪芹又有什么關聯(lián)呢?想到這里,舒成勛老人非常興奮,他迫不及待的把房間里的秘密上報。
很快就有一群紅學家來到老屋考察,但是經(jīng)過他們的一番研究,他們認為墻壁上的詩文和曹雪芹無關,只是題詩者不知道從哪里抄來寫上去的。
得到這個結(jié)果,舒成勛很失望。等到眾人離開后,他打算把剝落的墻皮清理掉,但是他發(fā)現(xiàn)這些墻皮的背面,居然還貼著一層印花白紙。上面寫著一些字:“蘇秦”、“今日無米為炊”等字。
老屋經(jīng)歷多年,前人想要刷墻自然是平常事,可是一般直接用新墻灰刷一遍就可以了,何必在墻上貼了一層白紙再刷墻呢?是不是這就意味著墻壁上的文字很珍貴,原主人不愿意破壞上邊的內(nèi)容,所以才貼上了一層白紙。
有了這個意識,舒成勛老人決定自己找尋這面墻壁的秘密。他讓外甥把墻壁上的文字拍照,洗出來相片,并且把它們貼到殘墻上,直接把這件屋子做成了對外的展覽室。
沒過多久,很多紅學愛好者都來這里參觀,只是所有人都沒有說出一個所以然。
舒成勛自己在墻壁上觀察,他發(fā)現(xiàn)有一個明確的名字“拙筆”,一次是拙筆學書,另一次是學題拙筆。可是“拙筆”與曹雪芹好像沒有什么聯(lián)系。
但是,經(jīng)過走訪調(diào)查,舒成勛發(fā)現(xiàn)在乾隆年間,他們村里真的有一個叫作鄂比的八旗兵,他不僅喜歡舞文弄墨,還是曹雪芹的好友。
這個“拙筆”,雖然不是曹雪芹,但他會不會是曹雪芹的好友“鄂比”呢?
1977年,一個叫作張行的年輕機械工人,他來到正白旗村解開了舒成勛心中的疑惑。
原來張行的家里有一對祖?zhèn)鞯臅?,其中一只箱子的蓋子上有一個落款,就是“拙筆”,還寫著乾隆二十五年的字樣。
他說這對箱子是他太爺爺在時就出現(xiàn)在他家了,因為是朋友寄存在這里的,所以就他們好好保存著,但是一直都沒有人來取,他們家也不敢賣了,所以就留到現(xiàn)在了。
乾隆二十五年,這與曹雪芹生活的年代相符。舒成勛對比墻壁上的字跡后,他發(fā)現(xiàn)書箱上的字和墻壁上的字,是同一個人寫的。
而且在另外一個書箱蓋子上,居然發(fā)現(xiàn)了贈予“芹溪居士”的幾個小字。這讓舒成勛非常高興,因為芹溪居士就是曹雪芹的號。
那么這對書箱就是友人“拙筆”送給曹雪芹的,“拙筆”的名字出現(xiàn)在老墻上,那么是不是意味著舒成勛家的老宅就是曹雪芹住過的地方呢?
舒成勛老人打開書箱,在箱子蓋的背面,他發(fā)現(xiàn)了用毛筆寫的幾行書目。若果箱子屬于曹雪芹,那這些書目就該是他親筆寫的。
經(jīng)過這一番推論,最后終于舒成勛的老屋就是曹雪芹住過的地方,上邊的詩文是他和朋友一起留下的。
1984年,舒成勛的家——香山正白旗39號,被復原建設成曹雪芹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