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從玄宗時發(fā)生安史之亂,一個繁榮無比的王朝登時跌入四分五裂狀態(tài),好不容易平定亂事,卻形成天下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政令走出都門不遠,雖然幾代皇帝勉力圖治,終于事無補,每況愈下。
到唐僖宗時,內(nèi)外交困,激起民變,黃巢大起義席卷全國,鋒芒正勁,一路勢如破竹,唐僖宗驚惶失措,自己逃入四川劍南的同時,傳檄天下討賊。
各路節(jié)度使各懷鬼胎,邊剿邊壯大自己,義軍內(nèi)部也出現(xiàn)分化,黃巢手下朱溫被河中節(jié)度使王重榮打得找不到北,又因內(nèi)部不和,見勢不妙,向唐王朝投降,唐僖宗欣喜之余,賜名全忠,沒想到此人后來成了唐王朝的掘墓人。
朱溫降唐之后,官越做越大,做到太尉、中書令一職,權(quán)勢滔天,手握重兵,時人比為三國時期的曹操,漸成尾大不掉之勢,經(jīng)過多年運籌,拉一派打一派,朱溫占據(jù)了中原地帶,又控制了朝廷,開始有了篡唐自立的打算。
天佑元年,朱溫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這時一些節(jié)度使打著討伐朱溫光復李唐的口號聯(lián)合起來,準備對朱溫用兵。朱溫整頓兵馬,在出征前,擔心唐昭宗在背后搞些小動作,苦思良策。
昭宗自到洛陽后,每天憂慮發(fā)生意外事變,整日與何皇后沉湎酒中,或相對哭泣。朱溫讓樞密院使蔣玄暉偵查昭宗的言行,并隨時向他報告。
這時,占據(jù)各地的藩鎮(zhèn)將領如李茂貞、李克用、劉仁恭、王建、楊行密等來往傳移檄文,以興復唐皇室為說辭,起兵討伐朱溫,朱溫怕自己不在時宮中產(chǎn)生變故,就想殺掉昭宗,另立幼君,以解后顧之憂。
904年八月十一日,樞密院蔣玄暉帶領龍武牙官太史等百多人,在夜里敲擊何皇后殿門,說軍事前線有急事奏報,要面見昭宗,夫人裴貞一開門,見來者身懷兵器,厲聲斥責先被殺。昭儀李漸榮對內(nèi)大喊說,寧可殺了我們,不要傷害陛下!
昭宗剛上床睡覺,聽得聲音吵雜,急忙起身,穿著單衣繞柱逃跑,史太追上去把他殺了。李漸榮用身體去擋昭宗,也被殺死。然后朱溫假造詔令,稱李漸榮等后妃謀殺昭宗,立李祚為皇太子,更名為李柷,代理軍國政事,是為昭宣宗。
次年,朱溫指使蔣玄暉將唐昭宗諸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瓊王李祥等人全部縊殺,然后投尸于九曲池中,徹底斷絕來自皇室的隱患。
在柳璨等人的慫恿下又將裴樞、獨孤?lián)p、崔遠、王溥等名門宿望之臣三十余人誅殺于白馬驛,元祐四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封為濟陰王,僅過了一年,也被朱溫毒殺,時年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