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NG
點個藍字關注我們
“愿我六根常寂靜,心如寶月映琉璃。”這句充滿禪意與智慧的話語,猶如一泓清泉,潤澤著我們在塵世中疲憊而浮躁的心靈。
六根,乃是我們感知世界的六種途徑: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境,意生念。在這繁華喧囂、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六根常常被外界的繁華與紛擾所牽動,使我們的心陷入無盡的躁動與迷茫。
眼,本是我們欣賞世間美景的窗口,然而,當我們過度沉迷于虛榮的外表、奢華的物質,眼睛便失去了其原本的清澈與純凈?!皝y花漸欲迷人眼”,這紛繁的世界就像那迷亂的繁花,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耳,本應聆聽美妙的樂章和智慧的教誨,可如今,充斥著嘈雜的噪音和無意義的閑言碎語,讓我們的耳根難以清凈。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鼻、舌、身,同樣容易陷入過度的追求與貪戀。對美食的無度追求,對舒適環(huán)境的過分依賴,使我們的身心變得慵懶和脆弱。而意,這思維的源頭,更是被無數(shù)的妄想、憂慮和執(zhí)念所占據(jù),讓我們的心不得安寧。
然而,當我們努力讓六根常寂靜,便能回歸內(nèi)心的寧靜與平和。寂靜并非是對世界的冷漠與逃避,而是一種超脫于世俗紛擾的智慧抉擇。就如同莊子所說:“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在贊譽與詆毀面前,保持內(nèi)心的堅定與平靜,不被外界的聲音左右,這便是六根寂靜的一種體現(xiàn)。
當六根寂靜,我們的心便如寶月般皎潔明亮。寶月高懸于蒼穹,灑下柔和而純凈的光輝,驅散黑暗,照亮大地。我們的心亦應如此,不受世俗的陰霾所遮蔽,始終保持著善良、正直和慈悲。正如孟子所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在喧囂的塵世中,堅守這份內(nèi)心的本真,便是心似寶月的真諦。
心如寶月映琉璃,意味著我們的內(nèi)心要如同琉璃般晶瑩剔透、毫無瑕疵。琉璃之美,在于其純凈無瑕,能映照出世間萬物的真實模樣。我們的心也應如此,不被偏見、成見和私欲所扭曲,以一顆公正、客觀的心去看待世界。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智者都通過讓六根寂靜,實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升華。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時,摒棄了外界的干擾和雜念,最終領悟了“知行合一”的真諦;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冥想,斷絕六根的紛擾,從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他們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有讓六根寂靜,才能洞察生命的真相,領悟人生的真諦。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和誘惑所驅使,忙碌于功名利祿的追逐,忽略了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在社交媒體上攀比炫耀,在名利場中爾虞我詐,在物質的世界里迷失自我。然而,當夜深人靜,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時,是否會感到空虛和迷茫?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讓六根常寂靜,便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比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臉上,我們用心去感受這份溫暖與寧靜;與家人朋友相處時,用心傾聽他們的話語,感受那份真摯的情感;在閱讀一本好書時,沉浸其中,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內(nèi)心寧靜,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wěn)。讓我們學會克制欲望,不被外界的虛榮所迷惑;學會專注當下,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瞬間的美好;學會寬容與慈悲,以一顆善良的心對待他人。
愿我們都能如這句禪語所期望的那樣,讓六根常寂靜,讓心如寶月映琉璃。在這喧囂的世界中,堅守內(nèi)心的一方凈土,以寧靜而堅定的步伐,走向人生的光明與美好。讓我們用寂靜的心去聆聽世界的聲音,用純凈的心去映照世間的萬象,在這紛繁復雜的塵世中,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正如慧能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我們的內(nèi)心真正達到寂靜的境界,便能超越世俗的煩惱與紛擾,實現(xiàn)心靈的解脫與自由。讓我們向著這一崇高的目標不斷努力,讓內(nèi)心的寶月永遠照耀,讓心靈的琉璃永遠純凈。
end
點 擊 下 方 卡 片 關 注 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