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抵巇(xi)術(shù)——防守滴水不漏,攻擊見縫插針
善于攻心的人,不僅自己做事滴水不漏,而且可瞅準(zhǔn)別人的漏洞見縫插針。我們都喜歡那些說話做事都滴水不漏的人,他們說話嚴(yán)謹(jǐn),辦事縝密,不會出什么紕漏,更不會丟三落四。那么,我們該如何向他們學(xué)習(xí),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呢?
一、可抵而塞,可抵而卻——防止絲襪跳線,只需一滴指甲油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遠(yuǎn)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yuǎn)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巇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萬事萬物都有規(guī)律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對立的兩個方面。有時彼此距離很近,互相不了解;有時互相距離很遠(yuǎn),卻彼此熟悉。距離近而相互不了解,是因為沒有互相考察言辭;距離遠(yuǎn)卻能彼此熟悉,是因為經(jīng)常往來,相互體察。所謂“巇”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會由小變大。在裂痕剛剛出現(xiàn)時,可以通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通過“抵”,使其停止??梢酝ㄟ^”抵”使其變小,可以通過“抵”使其消失,可以通過“抵”而奪取器物,這是“抵巇”的原理。
大多數(shù)人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當(dāng)問題剛一出現(xiàn)時,往往對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直到有一天,問題已經(jīng)嚴(yán)重得無法補救了,方才扼腕不已。在這個世界上,愚蠢的行為有多種,此種行為便是一種。
對于容易犯下這樣錯誤的人來說,也許最應(yīng)該多聽聽“亡羊補牢”的故事。這已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不過它雖老,卻浸著智慧的汁液,可以供我們吸吮。
很早以前,有一個牧民養(yǎng)了幾十只羊。他白天把羊趕出去吃草,晚上就將羊關(guān)在一個用柴草和木樁圍起來的羊圈內(nèi)。
一天早晨,牧民照例去放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竟少了一只羊。原來是羊圈破了個洞,夜間有狼從洞鉆進(jìn)去,把羊叼走了。鄰居知道了,便勸他道:“趕快把那個洞補上,否則狼還會來的?!蹦撩駶M臉狐疑道:“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便拒絕了鄰居的好意。第二天早上,他又去放羊,卻發(fā)現(xiàn)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這個洞鉆進(jìn)羊圈,叼走了一只。牧民十分后悔沒聽鄰居的建議,及時把洞修好。于是,他趕緊把那個洞給堵上了,還整體加固了一番。這樣羊圈就變得更加堅固了,狼是根本沒辦法進(jìn)去的。
絲襪雖然只破了一點點,但還是馬上補上為好,否則它就會越破越大,穿著一雙破襪走在大街上,幾人能承受得起路人嘲笑的眼光?鬼谷子說:“可抵而塞,可抵而卻。”既然可以采取措施及時補救,為何不去做呢?如果螞蟻洞能及時被補好,大堤怎會瞬間崩塌?如果士兵早點把槍裝好子彈,又怎會讓對方搶先開槍?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得承認(rèn)古人的偉大。雖然他們無法建造出現(xiàn)在的高樓大廈,但別忘了,他們當(dāng)年建的那些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建筑已經(jīng)屹立在那兒成百上千年了。到底是今人的鋼筋水凝土建筑先倒,還是古人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先塌,這事還真說不準(zhǔn)。也許在做人做事方面,我們真有必要向古人取取經(jīng),看看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你的國家正處于外敵入侵的危急之際,而此時你與你的政敵又互相交惡,你想想后果會如何?很簡單,窩里斗的最危險的后果,就是給敵人以可乘之機。然而,如果你們能化干戈為玉帛,齊心協(xié)力,一致對外的話,也許你們還有滅了敵人的可能。
戰(zhàn)國時期,強大的秦國倚仗國勢,四處征伐。搞得其他國家個個心驚膽戰(zhàn),就怕得罪了秦王。一次,趙王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和氏璧。秦王得知后,便修書一封,表示愿以十五座城交換此璧。接到信后,趙王焦急萬分,便急召大臣商議此事。眾人一致認(rèn)為,秦王是在行騙,力勸趙王不要信以為真。但趙王卻十分為難。倘若拒絕,擔(dān)心秦王會派兵進(jìn)犯。正在這時,大臣藺相如站了出來。藺相如說:“我愿帶和氏璧前往秦國。若秦王真心交換,我便將璧交給他;若他不交,我定把璧帶回。那時秦國理屈,便沒了出兵的理由。”別無他法之際,趙王只得勉強同意了。
藺相如到達(dá)秦國后,面見了秦王,獻(xiàn)上和氏璧。只見秦王一味稱贊璧,卻絕口不提換城之事。藺相如料到秦王無意換城,便上前一步道:“這璧有一點瑕疵,讓我指給您看?!鼻赝跻宦牐惆谚到唤o了藺相如。藺相如捧璧后退,靠柱子站定,然后理直氣壯地說:“看來您并無意拿城交換?,F(xiàn)在璧在我手,你要強搶,我便和這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璧要向柱子撞去。秦王擔(dān)心璧被撞碎,態(tài)度立馬軟了下來,他命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又說:“這璧是無價之寶,得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我才肯交出?!鼻赝踔缓眉s定了一個日期。
藺相如深知,秦王在騙他。于是就讓手下帶著和氏璧化裝回國了。到了舉行典禮那天,藺相如對秦王說:“和氏璧已被送回趙國,您如有誠意,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會立馬派人送上和氏璧,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于事無補,還會讓您落下不講信用的污名!”秦王無奈,只得把藺相如送回了趙國。這次,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大喜,封他做了上大夫。
幾年后,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又為難起來。去,怕有危險,不去,又怕遭人恥笑。藺相如認(rèn)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好,于是趙王讓藺相如隨行。大將廉頗則帶著軍隊將他們送至邊界,然后作好了抵御秦兵的準(zhǔn)備。
趙王到達(dá)后,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便鼓了一段。秦王于是就命人記了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見秦王有意侮辱趙王,十分氣憤。便上前一步,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yuǎn),您若不答應(yīng),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無奈,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了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沒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頗也已作了準(zhǔn)備,便不敢拿趙王怎樣,只好讓趙王回去了。
藺相如又立一功,趙王遂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戰(zhàn)功無數(shù)。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要碰見他,定讓他下不來臺!”話傳到了藺相如那里,藺相如便假病不朝,以免與廉頗相見。
一日,藺相如駕車外出,遠(yuǎn)遠(yuǎn)看見廉頗騎馬走了過來,他趕緊命車夫調(diào)頭。他的下人有些看不下去了,便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怕貓,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下人說:“當(dāng)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何況廉將軍?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jìn)攻我國,就因為我們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趙國的力量就會削弱,秦國必會趁機來襲。我所以避著廉將軍,是為我們趙國著想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心一想,確實有理。為了爭一口氣,便置國家利益于不顧,實在是愚蠢。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特來負(fù)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此后,他們以好友相稱,聯(lián)手保衛(wèi)趙國。
將相不和,就會讓敵人有機可乘,趙國危矣!正是因為藺相如和廉頗二人及時彌補了這種空隙和漏洞,才保全了趙國社稷的大局。
國家如此,人與人相處同樣如此。人與人之間相處,產(chǎn)生隔閡和裂痕是在所難免的。不管是親人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還是同事之間,有了裂痕就要及時主動地去補救,不要讓裂痕越來越大,以致無法挽救。在有矛盾和裂痕時,我們一定要及時“抵而塞之”,在沒有矛盾和裂痕時,我們要加強和鞏固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這才是真正的“抵巇”之道。
“矛盾是無處不在的”,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合有離,都難免會產(chǎn)生裂縫,產(chǎn)生矛盾。因此,我們在為人處世時,一定要善于觀察矛盾的征兆,進(jìn)而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痹谶@五種態(tài)度中,“抵而塞”與“抵而得”是兩種最常用的方法。一旦發(fā)現(xiàn)了矛盾和裂縫,就要及時查漏補缺、彌補縫隙,這樣才能避免不利的事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