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人喜歡《西游記》無非就是被其中各種神仙、妖精以及各類法術和法寶所吸引,不過咱們也都知道,《西游記》不過是通過這些元素來制造噱頭,其故事主線講的乃是唐僧一行人求取真經(jīng)的過程,在歷經(jīng)了九九八十一難后,唐僧與悟空順利成了佛,八戒也成了凈壇使者,而沙僧則是金身羅漢,白龍馬都成了廣力菩薩,這取經(jīng)之旅就如同是鍍金之旅,唐僧一行雖然吃了苦,但最后也的確獲得了相應的回報,尤其是孫悟空,從一個“妖猴”成了佛,他能夠成佛,最該謝的人是誰呢?有人說是唐僧,其實不然,應該是這三位,一個凡人,一個神仙,以及一個妖精。
(悟空與菩提祖師劇照)
孫悟空乃是石頭里蹦出來的猴妖,也許正是因為自己出身“不凡”,所以他很快就在花果山那群小猴妖們身上找到了自信,順理成章的成了猴王,不過他并不滿足于此,于是想要去找個高人來教自己一些法術,咱們都知道,他后來遇上了菩提祖師,的確傳授了他不少法術,諸如72變、駕馭筋斗云之類的,讓他的本領又更上一層樓,不過在此之前,他得先謝一個人。
(樵夫與悟空劇照)
那是一個凡人,此人便是他在乘著木筏來到西牛賀洲之后遇上的那個樵夫,起初悟空以為那樵夫是神仙,后經(jīng)那樵夫自己介紹,自己并非神仙,乃是一凡人,當然,很多人對樵夫的身份存疑,認為他是某某仙人的化身,但那都只是各位的主觀臆斷而已,正是在這樵夫的指點下,孫悟空才找到了菩提祖師,之后拜入他的門下,若非這樵夫指點,他也不會成為后來那個敢去闖天庭的“齊天大圣”了。
(如來劇照)
話說在悟空有了一身高超的本領后,他果真如菩提祖師說的那樣,可謂野性難馴,跑去天庭鬧了一番,還招惹上了如來佛祖,最終被壓在五行山下,而且據(jù)原著描述,悟空乃是自王莽篡漢年間就被壓,一直到唐初貞觀年間才得救,也就是被壓的時間是超過了500年的,如來不僅壓了他,還騙了他,但如來這個神仙卻是第二個他該謝的人,若非這超過500年的“囚禁”,像悟空這樣的潑猴,只怕依舊我行我素,難免誤入歧途,最終淪為《西游記》中其他的妖精一樣,作惡一方,然后被取經(jīng)團隊所殺。
(悟空與唐僧劇照)
在被唐僧救出五行山后,悟空也算是入了佛門,但是要讓一個好斗的猴妖立刻就皈依佛門又談何容易,不經(jīng)歷點挫折,只怕是很難讓他大徹大悟,于是一個妖精出現(xiàn)了,那就是白骨精。白骨精可以說《西游記》中最慘的妖精之一了,這姐們被打死了三次,不過她也是讓悟空最痛徹心扉的妖精,因為唐僧為了這妖精居然要趕悟空走,那么為何要說悟空還得謝這妖精呢?其實白骨精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悟空明白他已經(jīng)皈依我佛,已經(jīng)不能像從前當妖精那樣為所欲為,自打悟空被趕走再歸來后,可以說他對唐僧的態(tài)度就端正多了,也正是因為白骨精一役,讓悟空這個猴妖有了一個臺階可下,讓他去服從一個他不太服的唐僧,這才有了后來取經(jīng)團隊成功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悟空也能成了“斗戰(zhàn)勝佛”。
(白骨精劇照)
可以說孫悟空之所以能成佛,最該謝的就是那個凡人樵夫、壓他五百多年的如來以及讓他放低姿態(tài)的白骨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