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年輕時在基層工作多年,非常了解普通百姓們生活的困苦和艱辛。同時由于北宋初期邊關(guān)經(jīng)常告急,朝廷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經(jīng)費,使得國庫空虛,讓皇帝也感到極其焦慮。于是宋神宗在王安石的輔助下,便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革新。
可是由于步伐太快,又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詩人在朝堂內(nèi)外都遭遇了一片反對。作為一位儒者,詩人深知前途未卜,于是便希望激流勇退。他多次請求辭去宰相職務(wù),雖然皇帝一再挽留,最后荊公還是毅然決然地開始了歸隱生活。下面介紹王安石非常難懂的兩首絕句,意境朦朧,表達委婉,卻極富深意。
《壬子偶題》
黃塵投老倦匆匆,故繞盆池種水紅。
落日欹眠何所憶,江湖秋夢櫓聲中。
詩人離開了紛紛擾擾的朝堂,雖然有點依依不舍,但是他更知道此處就像一個即將噴發(fā)的火山,只有及早離開,方可平息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動亂,也能惠及更多的平民百姓。
此時荊公已經(jīng)年過半百,不再有年少時的雄心壯志,他也并不怨恨那些嘲笑和反對他的人們,只要自己心安,比什么都強。
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深感身心疲倦,仿佛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變得憔悴不堪,每天百無聊賴,就圍繞著盆池,觀看那些生機旺盛的水草。
黃塵,指塵世間?!?/span>倦匆匆”三字,傳達出對光陰易逝的感慨。正因為詩人擔(dān)任宰相時,經(jīng)常焦慮萬分,才會感到焦躁和煩悶,精神也極度疲憊,所以也容易變得衰老。
詩人追憶過往,擔(dān)憂未來,也無法在現(xiàn)實生活安然地過好每一天,后兩句表達出對閑適生活的期待,“落日欹眠何所憶,江湖秋夢櫓聲中?!毕﹃栁鲏嫛⑶锞笆捝?,詩人斜躺著休息,他心緒不寧、胡思亂想,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夢鄉(xiāng)。
詩人在夢里搖著櫓,一葉扁舟倏忽間就行進了很遠(yuǎn)。荊公來到了一處無人之境,那里秋景絢爛、湖光秀美,終于讓他的內(nèi)心變得平靜和閑適。
此時他深懷盈滿之憂,更不愿因為一己私利,而讓社稷陷入困境。法家積極進取的精神,曾讓他不顧一切,奮發(fā)有為;儒者謙恭退讓的襟懷,又讓他甘于淡泊名利。全詩語言質(zhì)樸,情感深沉,令人感觸極深。
《懷府園》
槐陰過雨盡新秋,盆底看云映水流。
忽憶小金山下路,綠蘋稀處看游鰷。
詩人擔(dān)任宰相時,看到朝廷內(nèi)外交困,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采取有力措施,讓大宋王朝變得國富民強。于是他便著手設(shè)計了很多新法,便立即督促手下付諸實施。
可是王安石只是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卻沒有很好地與其他王公大臣進行有效的溝通,加上在具體落實時,很多州郡官員的做法都走了樣,最后形成了一片怨言的局面,讓詩人也始料不及。這首詩雖然沒有明寫詩人的焦慮情緒,卻委婉地表達出作者的無奈和惆悵。
前兩句交代時節(jié)特點,抒寫了作者貌似淡然的心境。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不僅讓門前的槐樹變得清新,也令人感受到一絲涼爽的秋意。雖然落葉飄零、殘花殆盡,可是秋雨也讓空氣變得濕潤,詩人憂愁的心情也暫時得到轉(zhuǎn)移。
庭院的附近栽種了很多花木,清澈的水池中漣漪激蕩。雨后天晴,云開日出,明媚的陽光拂照大地,天上的云彩也在水中形成倒影,一切都顯得那樣悠然和自在。
后兩句表達出詩人對過往的美好念念不忘,“忽憶小金山下路,綠蘋稀處看游鰷。”詩人想起自己曾在揚州瘦西湖的小金山游玩,一條幽徑通向一個池塘,池水清澈、綠萍蕩漾,幾條小魚在水中悠然地暢游。詩人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化作游魚,不去理會人世間的那些紛爭和煩惱。
詩人知難而退,并以退求存,不過他看似思在歸舟、心樂游魚,其實根本難以忘懷那些讓其刻骨銘心的朝堂經(jīng)歷,也就無法徹底放下,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塵世的煩憂。全文意境朦朧,表達委婉,卻極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