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使勁教你學好,目的是由著他們使壞。
這是我讀西游記所想到的一句話。西游記表面寫的是怪力亂神的故事,實則是一部成年人的生存法則。
童年時,看西游記電視劇被唐僧師降妖除魔、匡扶正義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中年后,再讀西游記卻有一股揮之不去的霧霾與悲哀。
當中的妖怪,并不是只在吳承恩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們身邊。
與其說西游記是一部書,不如說它是我們成年人的殘酷世界。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
在西游記當中,一只妖怪要想存活下去,要么有一座不可撼動的靠山,要么自己能力強、本事大,敢于別人斗狠比惡。
想靠積善行德,幻想進入神佛圈子的路大概率行不通的,甚至會落得凄慘的下場。
西游記有名有姓的妖怪總共有96只,別管最終死的活的,大部分都是無惡不作且該死的妖怪。而有些妖怪不同,他們擁有比人類還光輝的人性,結(jié)局罪不至死。
西游記寫到八十四回鳳仙郡時,價值觀的味道已經(jīng)變味了。此前,那種善惡分明已經(jīng)不再明晰,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拷問。
鳳仙郡大旱三年,天庭未曾給郡縣百姓施舍半點雨水,老百姓在生死線上垂死掙扎。起因只是郡守夫人不敬天神,發(fā)潑掀翻供奉玉帝享用貢品的桌子。
因為婦人的撒潑行為,鳳仙郡全城百姓跟著遭殃受罪,易子相食,尸橫遍野。這大概是整部西游記最慘烈的懲罰。用鳳仙郡侯的話:三天餓死兩亭人,一亭還似風中燭。
此時,那些神佛整天念念叨叨的積德行善和慈悲心懷在哪。要是覺得郡守婦人對天不敬,哪怕是直接捏死她也可以,何必讓整個郡的百姓活在人間煉獄。
再往后,更叫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再次上演。
唐僧達到金平府,住宿在慈云寺。因為唐僧來自天朝上國,寺里的方丈對他格外尊重,因此想多留宿唐僧眾人數(shù)日,讓他們過完兩天后的元宵節(jié)再啟程。
唐僧盛情難卻,同意了方丈的建議。結(jié)果在元宵節(jié)那天晚上,意外發(fā)生了。唐僧在賞燈時,看到三盞大油燈格外顯眼。隨口問方丈為什么用這么大的油缸做燈。
和尚解釋說,這不是普通的燈油,而是酥合香油。一斤油價值三十二兩銀子,三盞燈總共一千五百斤燈油,花費銀子四萬八千兩,再加上制作工錢,至少五萬兩銀子起步,而且一點就是三天。
悟空在旁邊問道,為什么要點三天,那不是浪費嗎?
方丈說,因為十五月圓夜時,佛爺會現(xiàn)身,如果第二天油都干了,說明佛祖收了油燈,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要是燈油未干,當年必定大旱欠收。
五萬兩銀子數(shù)額很大,但并不需要老百姓出資,出資提供燈油的是金平府的二百四十家富貴大戶,他們每年每家出二百多兩銀子給佛祖供香油。
在他們聊天的時候,忽然一陣大風吹過,和尚拉著唐僧離開,說這是佛祖來取燈油。但唐僧不肯,執(zhí)意走上前跪拜,結(jié)果唐僧連同三缸燈油一同被大風卷走。
慈云寺和尚口中所謂的佛祖,實際上是三只犀牛精。他們卷走唐僧只是一場誤會,根本沒有吃唐僧的想法,因為他們最愛吃的是香油。
而且犀牛精在金平府從未作惡,他們只是想吃香油而已,但也不是白吃,金平府給他們提供一次香油,他們保佑金平府五谷豐登,算是非常公平的交易,總比那些吃人的妖怪要友善太多,更難得可貴的是他們從來不剝削窮人,只是讓金平府二百多戶大家族出二百兩銀子而已。
憑自己的本事賺五萬兩白銀的香油,讓金平府所有百姓全年收益,當中獲利最大的應該是窮人,因為他們不用出任何錢。如此有原則的妖怪,比起玉帝懲罰鳳仙郡三年大旱餓死人無數(shù)的故事,稱犀牛精一聲“大善人”應該不過分。
但三只犀牛精的下場極其慘烈。犀牛精“辟寒”直接被天庭的井木犴咬斷脖子,剝了皮,鋸了角,牛肉送給了老龍王。
另外兩只辟暑和辟塵在被押到金平府審判示眾后,直接被豬八戒砍了,鋸下來兩只牛角送給四木禽星。
其余兩只角,一只放在金平府存放,以此警告妖怪以后不得再來征收燈油。另一只被悟空藏起來準備獻給佛祖。
三只犀牛精的皮全部做成刀槍不入的鎧甲送給金平府大王,辟暑和辟塵的肉分給全城官民享用。
書中沒有交代老百姓有沒有吃犀牛精的肉。如果吃了,不知道他們吃犀牛肉時是什么樣的滋味。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以后會不會有人繼續(xù)跟他們做風調(diào)雨順的交易。
金平府一難,三只犀牛精死得很冤枉,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兒,甚至是在平衡貧富差距,讓富人拿錢保障窮人獲益,但窮人這種“不勞而獲”的待遇,在唐僧到來以后徹底被“剝奪”。
說起西游記會降雨的妖怪,還有火焰山的鐵扇公主、烏雞國的青毛獅子、通天河的靈感大王、車遲國的三位國師。
我們就拿鐵扇公主來說,她降雨的條件是四豬四羊,花紅表里,異香時果,雞鵝美酒,沐浴虔誠。
咋聽條件并不苛刻,但鐵扇公主是有附加條件的,即十年內(nèi)降雨一次。也就是說火焰山的百姓要每十年才有一次溫飽。問題是其余九年都不下雨,老百姓能不餓死嗎?
同樣是做“降雨”生意,鐵扇公主被降服后,非但毫發(fā)未損,反而放下屠刀,修成了正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的丈夫牛魔王是妖界霸主,她的兒子紅孩兒是觀音菩薩的愛徒。
至于沒有背景靠山的犀牛精,雖然誠信經(jīng)營、薄利多銷、童叟無欺,但最終逃不出死無全尸的結(jié)局。
西游記當中的大妖怪有45只,死亡21只,活命24只。在死亡的21只妖怪中,沒有背景的死了20只。
再看沒有背景的26只妖怪中,活下來的6只妖怪都有哪些。
黑熊精、紅孩兒、蜈蚣精、鐵扇公主、牛魔王、九頭蟲。其中前5只全部皈依佛門,只有九頭蟲逃走不知所蹤。
以上5只沒有背景的妖怪,沒有一只不是狠角色。哪怕是拿小孩做藥引的鹿精,頂多是手段殘忍,但稱不上狠。
黑熊精、牛魔王的戰(zhàn)斗力不用多說,紅孩兒放到現(xiàn)在簡直就是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的問題少年,哪怕是戰(zhàn)斗力最渣的蜈蚣精也是江湖狠人。
他本身并不作惡,也從來不摻和吃唐僧肉,只是受到蜘蛛精的挑唆,聽蜘蛛精說豬八戒調(diào)戲她們,故而站出來替姐妹出頭。原文說:
聽這話的語氣完全是混社會的大哥口氣。誰要是不服,我們就干他的形象。
說起斗狠,孫悟空何嘗不是從斗狠起家。
一開始,眾神仙對于這只憑空冒出的野猴并不了解,也并不放在眼里。如果早知道是菩提祖師的愛徒,大概不會如此戲弄他,至少給他一個相對不錯的職務。
因為多次被當成猴耍,孫悟空一怒之下大鬧天宮地府,真是手提兩把菜刀從南天門砍到北天門,手起刀落一刀一個,眼睛都沒眨一下。
至于自己的神兵利器金箍棒也是從老龍王手里搶得,在花果山自立為王時,直接挑出“齊天大圣”的旗號,一副誰來騷擾我,我就把誰打趴下的樣子。
最后,打的那些人心里罵罵咧咧,臉上還得笑呵呵。
以前,老師和長輩教育我們說,低調(diào)謙虛是一種美德?,F(xiàn)在來看,低調(diào)謙虛何嘗不是無能懦弱的表現(xiàn)。
那些所謂“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都是愚弄人心的手段, 聽起來十分高大上,但背后是人性的用心險惡和毫無邏輯的謊話。
做人一定要有脾氣,凡事物極必反,善良過了頭,要么會助長惡的肆意橫生,要么讓自己活得忍氣吞聲。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善被人欺,妖善無全尸,無底線的善良不見得是正確的善良。該拒絕就拒絕,該狠心就狠心。
如果你沒有興趣讀西游記,但你總能對孫悟空有印象,孫悟空的人生不正是從一棒子打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