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家公司,領導都喜歡用“自己人”。
換句話說,在關鍵崗位的用人上,領導們都喜歡任人唯親。
那怎么才能成為領導的“自己人”呢?
市面上,幾乎所有講職場關系的書籍,都會教大家如何去經(jīng)營上下級關系,其實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熊太行老師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贊同:
最好的上下級關系,是師徒關系。
(一)
為什么你需要在職場上找一個師父?
因為你作為下屬,你需要成長和發(fā)展,需要有牛人帶,需要有導師教。
因為你位低權輕,你需要給自己找個保護罩,遇事了你希望有人能幫你頂住。
因為只要選擇成長,就會犯錯,你需要留給自己一點犯錯空間。
那請問,找誰做自己師父是最合適的呢?
要我說,肯定不能找個比自己水平太差的,我相信你總應該不會找個應屆生做自己導師吧。
有人問,那找同事行不行,找那種資歷老、能力強的同事,不好意思,這也很難,因為他跟你在同一條賽道上競爭,你們之間是存在利益競爭關系的,人家未必會真心教你。
你會發(fā)現(xiàn),雖然在平時同事之間,大家都是客客氣氣的,彼此稱兄道弟,但是到了晉升的時候,大家是不會惜力氣的,就這么個機會,憑啥讓給你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找其他人,就找說了算的,就找你直屬領導。
道理很簡單:
既然你位低權重,那你就想辦法找個位高權重的師父。
你想啊,最位高權重的自然是老板,可你作為底層員工,老板哪會注意到你呢,老板也有自己的核心圈,有自己的心腹。
既然你能力還不足,那你就想辦法找個能力強的師父。
你想啊,能爬上去的都是少數(shù)人,哪個領導沒有幾把刷子呢?再說,你想要做出成績被領導看到,你至少得完成部門層面的幾個重大任務吧,那請問任務又是誰分配的呢?
既然你怕利益沖突,那你就找個利益不沖突的師父,你和你領導利益是不沖突的。
你想啊,你能力強,領導巴不得自己團隊戰(zhàn)斗力強,因為能力強才可能做出業(yè)績;你業(yè)績好,領導開心的不得了,因為這都是他領導的好,帶領團隊做出的業(yè)績,大功勞都是他的。
(二)
現(xiàn)在我們知道要找誰拜師了。
可問題是,人家憑什么收你為弟子呢?
想清楚這個問題,是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
領導不是圣人,他在選擇培養(yǎng)誰,選擇在誰身上花更多心思,自然是有所圖的。
越厲害的領導,在“收徒”的時候就越會小心和謹慎。
因為他們都是“通過別人拿結果”的高手,他們會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會花大量的時間尋找有潛力的人,會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yǎng)心腹和接班人,努力去構建自己核心圈和打造自己的智囊團。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領導,你會找哪些人呢?
第一,找工作上有能力,執(zhí)行力強的人。
大家都吐槽說領導是SB,喜歡用那些溜須拍馬的小人,可如果領導真的有這么差勁他能爬得上去嗎?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快,技術迭代快,業(yè)務變化快,領導肯定需要具體做事,做實事,有真本事的人。
越是高層領導,就越是厲害,就越是現(xiàn)實,越理性。
因為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是現(xiàn)實主義玩家,一定是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領導需要什么樣的人,能力強的人嗎?
什么叫能力強?
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這個人執(zhí)行能力怎么樣,領導需要的是一個誠實可靠的執(zhí)行者。
所以,他不關心其他的,他只關心你的水平如何,你的技術如何,你能不能穩(wěn)定可靠地輸出價值。
換言之,你是不是一個好用的、可靠的、安全的工具。
第二,能維護自己權力,對自己忠誠的人。
很多人為什么有能力卻上不去?
因為他們太清高,太自以為是,太自以為了不起了。
請記住,沒有哪個公司會因為某個人的離開而停止運轉,也沒有哪個部門會因為某個人的離開就會選擇把部門給解散掉。
我們多看看歷史就知道,越是牛逼的人,越是功勞大的人,就越要懂得低調和收斂,就越要學會謹言慎行,因為如果讓老板覺得你自以為是,甚至覺得你功高震主,你是很難善終的。
人才市場上牛人多的是,工作能力強的人一撈一大把。
你越是有工作能力的人,就越是要處處維護領導的權力,早請示每晚匯報,有功歸上,讓他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你要有政治意識,要有權力意識,這樣你的工作才能得到領導的認可。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這個順序是有講究的,是萬萬不能錯的。
你能打勝仗,就意味著你能力強,能力強就意味著你傷害力大,可如果讓領導覺得你不夠忠誠,你不聽指揮,第一個要干掉的就是你。
如果沒有權力意識,你工作能力越強,就讓領導越是感到威脅,很多有能力的人,對領導毫不尊重,對權力不敬畏,自然備受打擊。
第三,生活上有交集,自己很熟悉的人。
領導要信任一個人,必定要對他,足夠了解,足夠熟悉。
熟悉才會產(chǎn)生信任,有了信任才會產(chǎn)生喜歡。
喜歡才會把你當自己人,你是自己人領導才會重用你。
可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又分的很清楚,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下班了也就沒有什么交集了,如果你和領導之間僅僅是工作關系,如果沒有產(chǎn)生私交,那就意味著兩個人的關系并不是很穩(wěn)定。
職場上,私交是關系的粘合劑。
所以,聰明的下屬總是在想辦法和客戶、和領導產(chǎn)生私交,當然這個交集要偶然,要找準機會和把握機會,更要把握好度,比如孩子在一個培訓班,妻子在一個瑜伽館。
因為太過于刻意的交集,不僅會讓領導煩,還會覺得你有心機。
(三)
現(xiàn)在,整個社會環(huán)境有一股妖風。
很多人動不動就覺得資本家在剝削自己。
同樣,職場上也刮起了一股妖風。
很多員工動不動就覺得領導在PUA自己。
領導也僅僅只是一個職業(yè)經(jīng)理人而已,他也是打工的。
公司不是領導一個人的,如果你覺得有人剝削了你,那自然也會有其他人去剝削領導。
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
不要把自己的領導的關系,極端地看成是“剝削—被剝削”或“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不然你的職場道路肯定會越走越窄。
職場上,當然會有PUA員工的領導。
他們習慣性爆出口,經(jīng)常性對下屬發(fā)泄情緒,否定下屬的工作成果,打擊下屬的自尊和人格,讓下屬對自身能力產(chǎn)生自我懷疑。
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領導是真心想為你好,只不過脾氣差了點而已。
和“馴化你”的領導不同,他們發(fā)脾氣、爆粗口只是“恨鐵不成鋼”,是在給你提要求,對你有期待,我們要學會區(qū)分。
怎么區(qū)分呢?
看他在發(fā)泄情緒后,在否定你之后,有沒有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改善措施,能不能幫助我們做得更好,能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大概率是那種對你“恨鐵不成鋼”的領導。
遇到這種領導,你反倒要好好珍惜,試著去適應這種領導風格,因為對方本來沒有義務這么做,他完全可以把你干掉然后換個能力更強的就行了。
我們不要奢望,領導脾氣好,能力強,又舍得彎下身手把手教。
人不能靠別人的客氣態(tài)度活著,要靠自己的實力活著。
把自己變得更強,變得更具競爭力和生存優(yōu)勢,這才是最重要的,高人就是高人,牛人就是牛人,態(tài)度好不好,這一點也不重要。
最后,肯定有讀者會問,怎么才知道自己和領導的關系是不是師徒關系呢?有沒有什么判斷標準?
在《不完美關系》這本書中,熊太行老師分享了3個標準:
第一,看領導是不是特別關心下屬的個人成長;(給你講職場經(jīng)驗)
第二,領導對下屬的心理安撫頻率高不高;(跟你談心,幫你解決私人問題)
第三,領導有沒有出現(xiàn)安排下屬前途的行為。(愿意在更高層領導面前推薦你)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對你有幫助。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