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謎中有一種“先拆字,后提義”的方法,比如“才進門,便關門”,謎底是“閉”字,因為“才”進入“門”中為“閉”,恰好是“關門”之意;“未見其人,已見其謎話詐”射“佯”字,“未”即十二生肖中之“羊”,加一單人旁成“佯”,恰與“詐”同義。
先拆字,后提義的謎,其前提必須是前后句的意思要連貫,也就是要有機的結合,互相照應。
例如,謎面是“諸君來猜謎,不要多言不要走,且站在旁,對著細想”,謎底射“粗”字。這個謎面的前兩句為拆字,后兩句半拆字半會意,第一句拿“謎”字做文章,“不要多言”去“言”旁,“不要走”去“走之旁”,剩下“米”字待用?!扒艺驹谝慌浴钡摹扒摇弊?,看似閑文,實則與留下的“米”字構成謎底“粗”字,這后一句是暗示你從“細”的對面去想,實在俏皮,其手法也是先拆字,后提義。
曾看到條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詞句“但寒煙衰草凝綠”扣“茵”字的謎語,其解釋為:“寒煙”是“煙”中少“火”而得“因”;“衰草”則去掉“草”之下半,僅留草字頭,用“凝”字為這兩部分作連接,成為“茵”字,而“茵”正好與“綠”相照應,真是天造地設。
再舉一例,“加勁勞動,個個有份”打一字,謎底是“力”。為什么的“力”字呢?
原來,在“加勁勞動”四個字中都有“力”字,換言之,都有它的份,謎面很是巧妙。
“立在兩日旁,反而沒有光”(打一字),謎底是“暗”,此迷用雙扣法,前句拆字,“立”在兩個“日”之旁,拼合成暗”,后一句會意,“沒有光”進一步反襯是“暗”;“真正動腦筋”(打四字常用語),謎底“不假思索”,“不假”猜“真正”,“思謎話索”猜“動腦筋”都十分貼切。
再說幾條其他的謎語。
“劇團收入,全部捐獻”(打一文學名詞,秋千格)
謎底是“演義”,因為謎底為秋千格,須倒過來作“義演”來解,非常切題。
“戈壁鏖兵”(打一京劇名)
謎底“戰(zhàn)長沙”。“戈壁”是“長長的沙漠”,“鏖兵”是“戰(zhàn)斗”,將地名“長沙”如此解釋,創(chuàng)意出奇。
“元明前后”(打一水滸人名)
謎底“宋清”,元朝前和明朝后,分別是宋和清兩個朝代,故扣之。
“懸崖勒韁”(外國國名)
謎底乃“危地馬拉”,謎底別解為“危險的地方把馬拉住,哈哈。通常說“懸崖勒馬”,可此謎謎面卻謂“懸崖勒韁”,是為了不讓“馬”字泄露而故意如此,燈謎最忌諱謎面與謎底字有重復。
最后說幾條字謎。
心有余而力不足 (打一字)
謎底是“忍”,“心”多了一點,“力”則“不足”。
一生桃李滿天下 (打一字)
謎底是“帥”,“帥”字再加個“一”就是老師的“師”字,緊扣謎面這句贊揚教師的話。
兼并該廠有點子 (打一字)
謎底是“廉”,“兼”并個“廠”再多個點,不就是“廉”嗎?
秦晉前緣半已盡 (打一字)
謎底是“香”,“秦”、“晉”二字的前半部分去掉,分別是“禾”字和“日”字,結合起來,就是“香”字。
說到香字,想起了香港,希望香港盡快恢復平靜,東方之珠再放異彩。
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