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吵架的時候最先脫口而出的是兩個字:“走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要你管!”
漸漸的,這樣的話語常常出現(xiàn)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
那個叫小敏的女孩每年寒暑假都會踏上去學校的征程,她已經(jīng)不用爸媽操心了,每年學校的補助外加自己勤工儉學所掙的費用,已經(jīng)夠她養(yǎng)活自己了。“需要給你買點兒荔枝嗎?你小時候最喜歡吃荔枝了。”每次出門,媽媽總會問小敏需不需要帶些什么?!安恍枰铱梢栽诰W(wǎng)上買,還能便宜很多呢!”小敏拒絕了媽媽的好意。這都什么年代了,誰還需要自己帶水果到學校。小敏心想,買東西網(wǎng)購就好,吃飯叫外賣就好,打車叫網(wǎng)約車就好?,F(xiàn)在手機功能這么方便,誰還需要麻煩父母。
小敏是懂事的孩子,她想要幫父母省心。漸漸地,她變得獨立自主。她想要“成長”,因為長大了,就不用讓父母操心了。但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冬天給她送來新的羽絨服,看到好看的毛衣就自作主張給她買。母親時常問她:“以后工作有什么打算,有什么需要就跟媽說,別累壞了身體?!焙髞恚∶舢吜藰I(yè)離開自己生活的城市打工,住在一個大城市的出租房里,每個月3000塊的房租需要她省下一大筆工資,她算好了每一塊錢的去處,每個月存1000塊錢寄回給家里。她突然覺得自己很驕傲,不需要爸爸媽媽操心了。而這種感覺在父母看來,卻不見得是真正的開心,女兒不常聯(lián)系也沒時間回家,住的房間粘滿灰塵,就像是一個人走了很久很久,去了很遠很遠。
上個月,爺爺忽然患上腦梗住進醫(yī)院,每天需要人照顧。小敏第一次回家,看到爺爺把自己染的黑發(fā)剃光了,只剩下白花花的頭發(fā)渣子,她的情緒一下子失控了。她從沒想過,一向不服老的老教授,一夜之間虛弱到這般。時間一嘀一嗒地走,輸液管一滴一答地流,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刻進了小敏的心中,每走一秒,小敏的爺爺就蒼老一秒。小敏從小就是家里的小公主,爺爺奶奶的開心果,但這時她卻開心不起來。她想起以前爺爺偷偷塞給她零花錢的情景,爺爺總對她說:“敏敏,你需要什么就跟爺爺說,爺爺一定給你買?!睜敔斂偸呛芤獜?,即使一把年紀了還在堅持忙自己的事業(yè)。他總說,要出一部中醫(yī)食療的經(jīng)典,他覺得人們應(yīng)該科學地關(guān)注自身的身體健康,所以他一定要用自己的畢生專業(yè)來解答人們的疑惑。作為一個被敬仰的老教授,他總覺得自己被需要著。
人只有被需要,才不只剩活著的這副軀殼。爺爺緊握著小敏的手,那時候的小敏突然覺得自己也是個被需要著的人,自己久違的陪伴和關(guān)心,寬慰了父母離開兒女的孤獨。父母也被小敏需要著,只要父母能過得好,能健健康康,對于小敏來說,就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孩子需要父母的任何幫助,在他們看來都是義不容辭的,他們總想做一個被孩子需要的大樹,即使葉落凋零,也在所不惜。一旦孩子不再需要他們,他們就會滿心失落和自責。
有時候,我們希望從他人那里獲得被認同、被需要的感覺,因為這對于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是一種超越自身滿足感的幸福源力;而有的時候,我們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創(chuàng)造被需要的感覺,將自己的專長應(yīng)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專業(yè)”中獲得被需要的價值。我們服務(wù)他人,他人也為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便利。這樣,我們既會因為聽到需要我們的人說一聲:“辛苦了”而滿心歡喜;也能主動為他人施以便利,甚至甘愿為事業(yè)或者國家奉獻自己默默無聞的一生。
落紅尚潤土,葉落始歸根。被需要,能滿足一個人對歸屬感的最大渴望。
談心社,這是20多歲年輕人深夜談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談心社”關(guān)注我們,傾訴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