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張大先生和張小同學的一段對話。
哎,真的是郁悶呀,如果今天的語文作業(yè)比較繁瑣,那么數學再啰嗦一下,我就會耽誤到很晚。張小同學在自己的臥室書桌臺燈下,邊翻著語文書,邊感慨到。
是嗎?那也沒關系,如果這樣的話,那也不要緊,你就收拾一下睡覺好了。張大先生邊在廚房洗碗邊對著臥室張小同學說道。
那怎么可以呢?作業(yè)不完成怎么能睡得著呢?又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多的不合理,張小同學喃喃道。
如果累了,先睡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張大先生又說到。
我在書房里,剛打開電腦,準備匯總今天的日課作業(yè),聽到他們的對話,不禁莞爾。
其實,這幾天看了談到教育中一些類似于,父母不該給孩子說快樂的學習,學習本就是痛苦的;亦或者一定要給孩子絕對的自由,讓孩子在自我釋放的空間里自由成長;這些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所有的家長,請不要完全照搬,哪怕專家學者的精囊妙計。父母與孩子之間,像極了彈鋼琴,每個旋律都銜接的恰到好處才可能是一首韻律優(yōu)美,流暢和諧的曲子。
昨日,小外甥女感覺不舒服,先提出明天我可以不去學校嗎?
姐姐和姐夫說,想啥呢?沒曾想小外甥女晚上就發(fā)起了高燒。
我問姐姐,你看本來她就不舒服,想著不上學,好好休息,沒曾想你們都不給她希望。
姐姐說,咋辦,初三了呀。
我問,那今天怎么樣了?
姐姐說,不行,還是發(fā)燒,沒去學校。
接著姐姐說,小妞說了,生病太不舒服了,還是去學校好。
沒曾想,二姐家的大外甥女知道后,說,妹妹如愿以償了。
聽這話,就感覺,現在的孩子,想休息都發(fā)瘋了,合著生病都可以,只要不去學校上課。
你看看,這些孩子,就不想好好上學,只要不說去學校,干啥都行。姐姐在一旁說,一臉的焦急。
看看她,我問道,你想想,你上學那會兒,喜不喜歡?
姐姐望了一眼我,沉默了,過會說,我上學時,至少比較認真。
看姐姐避重就輕的樣子,我便沒再說話了。
我記不太清自己上學什么樣子了,但是,特別喜歡,好像也沒有,因為上了高中,尤其是高二之后,有很多卷子要做,是非常辛苦的,題海戰(zhàn)術不得不面對的。
但是,總感覺,隔著硬邦邦的東西,總該有個海綿接住。這樣比喻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體會到,其實孩子學習的苦和累,家長是知道的,不要因為看著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別人家孩子考出好成績,別人家孩子考上好大學,你就可以全然不顧這些因素,只是把難,那為啥別人家孩子都考得挺好的作為一個理由放在自己內心,然后裝作不知道,硬邦邦地要求孩子,你咋還那么多作業(yè)沒做呀?本來就很累,又得不到最親的人溫柔以待的理解和愛,孩子的心力上不去呀。
還記得曾看過的日本電影《墊底辣妹》,沙耶加在高二下學期開始努力學習,卻實在很累,很痛苦,她在遭遇挫折時想到了放棄,痛苦難耐,大雨淋透了她的衣服,她呆呆地站在母親晚上打工的廠子門外,母親看到她被淋濕心疼不已,回到家,換上干爽的衣服,坐在沙發(fā)上,母親只說了一句“如果太累了,就放下吧”,沙耶加在母親的懷抱里,聽著母親輕聲地對她說,剛有了沙耶加時,父親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也很苦,家里都是母親操持,沙耶加又很愛哭,那時候母親很累很痛苦,也開始大哭,突然沙耶加不哭了沖著媽媽笑,似乎對媽媽說,你別哭了,有我在呢。母親在那時就暗下決心,只要能看到這孩子的笑容,我就是幸福的,我想讓這孩子一直這樣,幸??鞓废氯?。
其實,對于父母來說,這就是初心。
當然,這個與開篇提到的,很多人嘗試讓孩子快樂學習,這是不正確的,學習本身就是苦的。父母對孩子的初心與學習本身是苦的這個觀點沒有沖突;孩子要在父母信任的前提下,自由地釋放自己,也沒有沖突;關鍵是作為父母,能是否能和孩子的心在一起,也就是上一秒,你們可能發(fā)生一點矛盾或者沖突,這都不要緊,下一秒你們是否能特別親密地一起聊起輕松的話題,這個就很重要了,這代表,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排斥你,即便他(她)在一個非常敏感而多變的年齡段,但是他的心始終可以將你納入自己的圈子里。
剛回到家,進門時,張小同學還在他的地墊上捯飭他的樂高玩具,因為最近他很晚睡覺,我就建議他可以開始寫作業(yè)了,他也是如狂風暴雨般說,我知道呢!我這不正在思考呢嗎?好大的嗓門,我心里想著,卻沒敢啃聲。
十二三歲時,我也曾對自己的母親輕聲問起的任何話都帶著極大的挑釁,總感覺這天天盯著自己的中年婦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親媽,除了給我做飯吃,管下我上學放學晚上睡覺要洗漱,怎么看都不像親媽,咋那么多事呢?
這會兒,我坐在電腦跟前,張小同學把泰戈爾的《飛鳥集》拿過來,對我說,老媽,你看,這些詩句是多么滋養(yǎng)人呀,讀起來好美,整個人都輕松了,好享受,你快看。他翻開,飛鳥集,那些把燈背到背上的人,把他們的影子投到了自己的前面,多美呀。
的確,這些詩句,讓人浮想聯翩,雀躍歡唱,一天的疲憊一掃而光。
張小同學把詩集放在我桌前,去寫作業(yè)了。
我不想催促他,內心在沉靜一些,對于孩子,我們只需要給出我們的內心最真實的愛,就夠了,至于作業(yè),至于考試,或者學業(yè),其實與我們關系不大。我們能給予的也只有愛了,因為在一切物質,或者精神方面,似乎我們都顯得局促不安,比較的時候,我們都是窮人,但是,當一個人將他的愛,真誠地表現出來時,他卻又是那么的富有。
對于孩子,他的學習,他的成績,其實都不是什么,可是,因為愛,他卻想用自己的努力來呈現出自己美好的一面,只因為,累的時候,爸爸說,沒關系,好好休息;考的不好時,媽媽說,那也沒關系,我依然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