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閉門造車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題:
一個粒子做一維簡諧振動,當粒子的速度為時,其與平衡位置的距離為,當粒子的速度為時,其與平衡位置的距離為,那么,其振動周期為
A.B.
C.D.
初看的時候,以為要使用圖象,或者簡諧運動的表達式,那就要糾結怎么處理的問題;轉念想畫單位圓旋轉矢量,估計也省心不到哪里去。
因為大部分高中物理是不講的,而且還不主張直接使用彈性勢能,自然沒向機械能的角度想。
然而掃了一眼4個選項,是干什么的?于是,湊出來,完事兒。
看,不管動能和勢能(和)之間怎么亂七八糟的折騰,守恒這個不變的大鏟子一下把變化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都給鏟平了。
這也說明選擇題的選項還是有一定的提示功能的,對選擇題來說,答案也是解答者思維的一部分,所以有趣的選擇題的選項,命題人會琢磨初窺門徑者、概念不清者、容易偷懶者、企圖硬整者、坐那兒一動不動褲子容易出褶、包子有肉沒肉也不看褶……會怎么想,然后把他的“會怎么想”制造成其中的一個選項;這種有趣的事情在選拔性考試之前遇到,顯然是好事,亦即考試之后的自我矯正和自我剖析的工作。有些標準化考試的批評者說選擇題不能反映被測的思維過程,看來也不是絕對的。我們得說服自己放棄“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
這題改成單擺背景,也是比較好玩的。
設擺角時,對應、,時為、,擺長,擺球質量為1個單位,反正它最后被約掉了。由
即
即
接著會發(fā)現(xiàn),高中沒講物理到那么深和難的,會發(fā)現(xiàn)就對應著,站在已知看著新知、跳一跳夠得著,以今天大力發(fā)揚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極力推崇知識本質的價值導向,這樣的對應也許會產(chǎn)生更多有趣的事情呢。
另,這個題來自上海那邊兒,上海的高中物理結構挺有意思的,有的地方壓根兒沒有,有的地方挖的也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