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閨蜜的婆婆十年前過世了,留下了73歲的公公。閨蜜的夫家一共有6兒女,幾個孩子做好了養(yǎng)老爹的準(zhǔn)備,可誰也沒想到,老人選擇的養(yǎng)老方式和子女無關(guān)。
閨蜜的公公張大爺身體很好,在老伴沒去世之前,兩個人根本談不上養(yǎng)老的問題,自己賺錢自己花,自己種菜還自己養(yǎng)花,子女們逢年過節(jié)給點錢,老人也就存上了,年輕時候,有些積蓄,手頭不缺錢,日子過得滋潤又自在。
可老伴忽然得了癌癥,檢查時已是晚期,不到半年撒手人寰,扔下張大爺一下就落單了。
開始老伴過世的兩個月,子女們換班陪伴著老爺子。
張大爺很明事理,子女各自有家,有的還要上班、看孫子,管自己的孩子,人人都得討生活,誰能總陪著他呀?
于是他就把子女們攆回去了,說看著他們煩。其實,子女們也都知道,自己替代不了老媽,來陪伴父親,可是看著父親執(zhí)意讓他們走,也就各回各家了。
其實子女們一走,張大爺心里也空落落的,畢竟一個人的日子是真不好過呀,別看張大爺是農(nóng)民,可他思想一點不保守,養(yǎng)了6個兒女,他也不覺得,兒女就應(yīng)該養(yǎng)他。
胡適先生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養(yǎng)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于你,你便無需報答我。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我并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xù)篇。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并不因我而來,你是因?qū)ι目释鴣?。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張大爺也許從來沒看過這段話,但是他的思想與這段話不謀而合。他并沒有要求兒女們一定要報答他,雖然那看起來應(yīng)該天經(jīng)地義。
余生,他覺得還應(yīng)該有精彩出現(xiàn)的,他手里有積蓄,憑借個人魅力硬是找個小他五歲的老伴。
我閨蜜的老公是他最小的兒子,起初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畢竟母親過世才不到半年,你這對共同生活的50年的老伴的感情是不是太那啥了?
接受不了,其它兒女有的贊同,有的無視,有的反對。
后來張大爺只問了一個問題,兒女們都悄瞇不吱聲了。
張大爺就問子女們,誰能象老伴那樣給他陪伴。
既然子女們做不到,那張大爺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不給兒女們添麻煩,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我閨蜜的老公,張大爺?shù)男鹤樱虼擞卸螘r間和老爹的關(guān)系很緊張,一年多,都不肯原諒老爹,也不去看望張大爺。
后來我閨蜜反復(fù)規(guī)勸。
我閨蜜說的很現(xiàn)實也很樸實,兒女對他再好,替代不了身邊有個人陪伴,有個頭疼腦熱有人端個水,有個寂寞孤單,有人嘮嘮嗑。
而張大爺自從辦了后老伴,人也很快走出了情緒低谷,畢竟故人已去,活著的還要活下去,還要好好的活下去,這難道不是為兒女減負(fù),告慰逝者的最好辦法嗎?
終于閨蜜老公也接受了這個事實,2年后,父子關(guān)系重歸于好,也會經(jīng)常去看望老人。
如今10年過去了,張大爺已經(jīng)83歲,或許有一天,他和他的二婚老伴會分開,個人找個人的子女,但是這10年的陪伴,誰又能說,它不重要呢?自然張大爺不僅僅是自己有錢,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