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老去,你夢想中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樣的?是子女陪在身邊,是和老伴安享晚年還是不為錢發(fā)愁。
人不管到什么年齡階段,都是充滿感情的,也需要感情,生來就是要愛與被愛的,這個和年齡無關(guān),所以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人愛,也能有愛人的能力,正所謂人間有愛才溫暖,有愛才能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所以,很多人希望自己年齡大了之后,身邊有朋友,有家人,有老伴,這樣的幸福和溫暖,才是一個完美幸福的晚年生活。
上周五吃過晚飯,自己就下樓散步了,恰巧在小區(qū)里遇到了出來遛彎的鄰居張爺爺,我不禁有些納悶,因為前段時間聽說他和老伴去給兒子帶孫子去了,這還不到半年時間,怎么突然就回來了?而且走的時候說不回來了,這里的房子當(dāng)時也賣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正和張爺爺閑聊的時候,張奶奶緊跟了過來,并把藥和水遞給了張爺爺,她隨身攜帶著張爺爺?shù)乃?,張爺爺有冠心病,我最終沒忍住問了張奶奶怎么突然回來了,張奶奶直搖頭,說在那待不下去了,被氣回來的!
張奶奶和張爺爺雖然年齡大了,也沒有多少退休工資,但是當(dāng)?shù)弥獌鹤觾合鄙撕⒆又?,還是二話沒說就來到兒子工作的城市,二老從來沒離開過家,雖然不適應(yīng)但是為了兒子也為了孫子有人照看,只能慢慢適應(yīng)。
本來一切都很和諧,兒媳也很感激二老能幫忙照看孩子,發(fā)工資的時候還會給二老買一些衣服鞋子之類的,到周末也會帶二老去公園或者附近的旅游景點轉(zhuǎn)轉(zhuǎn)看看。
沒想到,過了一個月之后,本來是每個星期兒媳都會把家里的菜油米面的錢給張奶奶,可是突然就不給了,張奶奶也沒當(dāng)回事,畢竟是一家人,不必分的那么清楚,何況自己和張爺爺還有退休金,從這個時候開始,兒子兒媳家的生活日常開銷就由二老承擔(dān)了。
千好萬好,兒媳也不說一句好,反而雞蛋里挑骨頭,抱怨張奶奶菜炒得淡了咸了,而且看護小孩也總是指責(zé)張奶奶不要這樣那樣,張奶奶說幾乎沒有什么好臉色,由此慢慢自己心里感覺很委屈,整晚整晚的睡不好覺,休息不好。
張奶奶說,其實這些都不算什么大事,讓張奶奶最難受的是自己的兒子,面對父母受的委屈,做兒子的非但一句話沒說,反而提出了一個過分的要求,兒子讓張奶奶把老家的房子賣了,來這座城市跟他們一起住,而且賣了老家房子在這里可以買一個更大的房子。
張爺爺是一萬個不同意,在張爺爺?shù)男睦?,老家的房子是自己的根,在那里生活了一輩子,無論發(fā)生多大事情都不能賣掉,兒子聽了之后很不高興,和張爺爺頂了幾句嘴,張爺爺本來就有冠心病,這下氣的一下子住了院。
張爺爺住了院,醫(yī)生說需要交手術(shù)費,張奶奶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錢,最后兒媳沒有辦法還是出了這筆錢,但是在言語上說的話刺激了張奶奶,說什么干了一輩子這點錢都拿不出來這類的話,這讓兩位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很心寒。
張爺爺病好之后,張爺爺和老伴就收拾了行李就回了老家,一路上張爺爺并沒有感傷,反而很慶幸,他們慶幸給自己留了一手,如果當(dāng)初答應(yīng)兒子賣了老家的房子,那今天離開就不知道往哪去了,也張爺爺不敢往下想了,想想都有些后怕。
這是這位70歲的張爺爺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他告訴我們,人到老了,要學(xué)會給自己“留一手”,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自己的生活還是需要自己去把控,否則也許自己的晚年生活就會充滿無奈和委屈。
雖然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孝的人會被他人唾棄和指責(zé),但是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能夠不嫌棄自己年邁的父母都已經(jīng)不錯了,能做到對老年人真心贍養(yǎng)和照顧的就更不多了,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現(xiàn)在真的應(yīng)該多呼吁一下關(guān)于贍養(yǎng)和孝順老人的問題。
平日里對父母指責(zé)吆五喝六,買房買車的時候想起自己的父母了,而且總自以為是的認為父母的錢理應(yīng)就是自己的,而有些老人也是太過溺愛自己的孩子,想著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一聽子女要用錢,便傾其所有,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子女,更有甚者賣房也愿意。
老人傾其所有的付出,卻并沒有換來子女真心的孝順,反而是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晚年生活也沒有了任何保障。
其實老年人的開銷并不少,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開支,多數(shù)老年人身體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或者老年病,這是在所難免的,每月吃藥打針,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就導(dǎo)致了,如果不留一手,用來維持自己身體健康的資本都沒有了。
我們小時候向父母要錢,總是理所當(dāng)然,趾高氣昂,好像是父母應(yīng)當(dāng)給我們,而當(dāng)年邁的父母向我們要生活費,醫(yī)藥費的時候,卻張不開口,都不好意思,而這個時候,應(yīng)該是子女盡孝的時候,而老人卻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在自己一手帶大的子女面前毫無尊嚴可言。他們再也沒有以前拿起掃帚吵我們的勇氣了。
不得不說,這樣的子女是應(yīng)該受到譴責(zé)的,贍養(yǎng)老人本來就是做子女的義務(wù),要了錢又不贍養(yǎng)父母兌現(xiàn)承諾,枉為稱人。
“啃老”是一部分年輕人的狀態(tài),說句狠話,這是在嗜血和蠶食父母的血汗錢,也是耗用父母的養(yǎng)老錢,他們的晚年誰來承擔(dān)?
而懂得給自己留一手的老人,不管到了什么時候,都有足夠的錢給自己養(yǎng)老,生活,看病等,他們不需要看其他人任何人的臉色活著,也不用低三下四的去求子女。
如今七十歲左右的老人,都經(jīng)歷了上個世紀的艱難困苦時期,他們可以說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就已經(jīng)老了,辛苦了一輩子,誰不愿意到了晚年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釣魚、下棋、遛鳥,或者跟老伴出去旅旅游散散心。
上面哪一種,都是需要經(jīng)濟做支持,如果子孝孫賢,子女每月都給自己零花錢或者養(yǎng)老錢還可以,這樣自己的晚年生活質(zhì)量可以大大提高,也會有多余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若是指望不上子女,或者子女只想著從自己這里拿錢,那么老人的晚年生活質(zhì)量就會大打折扣。
在錢上“留一手”,自己的錢掌握在自己手里,這不是自私,也不是不疼自己的孩子,這是對自己生活的一份保障,那條法律規(guī)定父母的就必須給子女呢?都給了他們,你怎么辦?
其實,如果子女真的孝順,那這錢你給他們他們也不會要,反而他們會主動承擔(dān)起孝敬和贍養(yǎng)父母的責(zé)任,在孝順子女面前,是付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我們總說,只有付出才有回報,這不僅適用于工作和朋友之間,親人和家庭也是如此,誰的心冰時間長了都會涼,再寒的心暖時間久了也會熱。
步入老年,最大的財富不是子女掙錢多少更不是有多少房產(chǎn)汽車,而是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千金難買,還有就是子女孝順,這也萬金難求,你不想想子女再有錢,即使有十套房都不讓你住有什么用?如果你能擁有這兩項,那你的晚年生活一定會是幸福美滿的。
房屋萬間,只睡一塌,想一想如果讓你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一個別墅里,你心里好受嗎?百善孝為先,子女再有錢,不舍得為你花一分,又有何用?
人這一輩子,不管到了什么年紀,都要學(xué)會為自己計劃,要記住,一味索取的人總是貪得無厭的,真正孝順的人給都不會要,如果你想要有一個安穩(wěn)幸福的老年生活,那就首先照顧好自己,有一個好身體。
“留一手”不是自私而是保障,也呼吁年輕人百善孝為先,一個不孝的人即使做事也干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