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 百公里越野
婁峰
群峰望斷,高路未曾平。疏林暗,長風勁,嘯遠聲,日月溟。浮生何難事,補天裂,皆人力,丘巒處,百里地,上征程。山居水鄉(xiāng),日色虹霓下,志氣縱橫。共行數(shù)友伴,燈火一天星。風鼓鳥鳴,戰(zhàn)歌聲。
疾行闊步,身影健,克難阻,事競成。時飛逝,心猶壯,過嶺地,緲山行,賽段曲折遠,青楓翠,未休停。奔跑勁,路人驚,贊豪情。誰說年華易老,慷慨望,終線搖旌。行罷人至此,壯闊滿胸膺,何懼汗傾。
這一篇文章,如同這一次跑過的距離,很長,記錄了這一次跑步的體驗,身在虐,心在樂。希望這一份快樂能感染到你,誘惑你跳入到這個越野坑里,如此,我就成功了。
初入越野江湖,是2018年收官之戰(zhàn),跑了25公里,用了5個半小時,這是比一場馬拉松還長的用時,如果乘以2,距離變成50公里,時間11小時,這是我跑過的超馬的最長用時,50公里,大概就是我的極限了,那時我想,跑110公里的,肯定是瘋了。
用鵬鵬的話說,“玩百公里以下的都是神經(jīng)病,玩百公里的都不是人,玩168公里的都是......”
然而,4月11日,濟南超級越野賽110km組,我竟然挑戰(zhàn)成功了,我也從“神經(jīng)病”跨入“不是人”的行列了。
時間很快過去了一周,各種記憶已經(jīng)開始漸漸模糊。抓緊做個記錄,留存一些回憶,這才對得起自己連續(xù)兩天的持續(xù)奔跑,忘情挑戰(zhàn)。
一、110公里之緣起
1.事不過三
今年已經(jīng)是第三次參加濟南超級越野挑戰(zhàn)賽,前兩次都是報的50公里。2019年第一次舉辦,恰好之前跑了2018年的25公里收官之戰(zhàn),覺得有些喜歡越野了,而且也置辦了一些裝備,不能浪費了,趁熱打鐵,就報名了50公里。而比賽之前,得知自己被選派下鄉(xiāng),怎么干?如何干?心中不免有些迷茫和困惑,這一路上又多是一個人奔跑。那次挑戰(zhàn)之旅是孤獨之旅,但縱情山林間的暢快,很享受,可謂享受孤獨。(【洪哥雷語】享受孤獨--記濟南越野挑戰(zhàn)賽)
因為這篇文章,為2020年爭取了一個免費的任意組別的名額。當時有挑戰(zhàn)110公里的想法,也曾經(jīng)跟王振在濟南跑吧的年會上一起對著鏡頭吹了牛。然而,進入2020年,因為疫情不斷反復(fù),比賽先后多次推遲,先是定在清明節(jié),后來推遲到五月份,眼看著這些時間自己應(yīng)該沒空參加,就遲遲沒報名。
比賽最終安排在國慶節(jié)期間舉辦,長假有時間,就找漿糊報了名,同時用上了那個免費的名額,也曾為110公里心動,但還是要務(wù)實一些,畢竟訓練不充分,也沒有上強度,仍然選擇了50公里組。
這一次賽道的難度明顯增加,除了距離更長,返程的那一段由原先的走第一段的回頭路改了一條新的線路,增加了幾處爬升,特別是最后兩個賽段那七八百米的極速爬升和陡降讓自我有些崩潰,成績也比第一次增加了3個小時。這一次,不止是孤獨,還有累和辛苦,同樣是一次的刻骨銘心的記憶。
2020年的這次比賽,或者因為忙,或者因為懶,只留下幾千字的亂七八糟的口述文字堆在哪里,沒有整理成賽記。
2.終于報名
吹過的牛,總該去兌現(xiàn)。第三屆來臨,不再猶豫,確定要報名110公里,因為110公里是兩日賽,意味著周末兩天都不在家,必須得請好假,跟老婆軟磨硬泡了幾次,終于同意了,按老鳥價報了名,800元,一公里7塊多,這是參加過的最貴的比賽了。
二、110公里之備戰(zhàn)
1.體能準備
我知道,110公里可不是簡單的50公里乘以2,而且今年的關(guān)門時間由去年的33小時縮短了兩個小時,據(jù)說去年沒有完賽的就不少,看看路線圖上那幾個高高的山峰,想想就有些害怕。
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得提早做一些訓練。越野跑就是耐力加力量。耐力的訓練跟日常跑步無異,無非就是多一些長距離。這段時間月跑量在250公里以上,也跑過了不少賽事活動,其中一場有速度的平陰半程馬拉松(暢跑黃河邊,最炫工大藍),153,3月21日趁著參加倒計時100天齊魯工大的接力跑活動,跑了一個操場100圈,大約45公里(工大,讓我們以奔跑的名義,向黨的百年獻禮!),大概4個半小時,沒有覺得多累,跑量沒問題。
2.裝備升級
這兩次活動,都順便磨合了一下新購買的越野鞋。為了這次110公里,越野裝備也進行了升級。去年穿的凱勒石鞋子,感覺鞋底有些薄,而且下山的時候一直頂著腳指頭,不敢落地。于是升級了泰尼卡越野鞋,花了不到1000大洋,還得有新的更大容量的越野包,又花了300多,再加一個頭燈,200左右,搭配一個容量更大的充電寶,100多,當然,還要有登山杖,這個兩年前已經(jīng)買過了,只是一直沒用,拿出來一看,杖一品牌,還是名牌啊!兩年越野賽竟然都沒有使用,真的虧了,今年無論如何得用上。
3.技術(shù)訓練
越野不只是耐力和力量,還需要技術(shù)。漿糊大神的訓練營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去年他辦過一期,我沒空去,今年這一批恰好周末有空,就去湊了個熱鬧,一共有30多個人參加,多是25公里組和60公里組的,110公里組就我一個,都參加三屆了,還像個菜鳥來學習,我是獨一個吧!不過反過來說明咱是愛學習的。
這次訓練營主要有三點收獲:一要加強力量訓練,二是下坡的一些技巧,三是用杖的一些技巧。除此之外,還有著裝、越野裝備等,也有一些提醒。這為今年的越野賽做了充足的技術(shù)準備。
漿糊先從穿衣講起,三層穿衣法,里面速干層,中間保溫層(抓絨),外面防風(雨)層,根據(jù)氣溫穿脫。但作為強制裝備,一定要隨身攜帶。講能量的準備,水的準備,要提前計算好,不要帶的太多,但也得兩個補給點之間保證夠用。如果覺得水足夠用,可以提前倒掉一部分。這些道理我都懂,但之前吃虧在研究賽道不夠,有時心里迷糊。漿糊提示,要提前把賽道打印出來,隨時拿出來看看,心里有數(shù)。確實,到了特別疲勞的時候,腦子是不夠用的。
我最感興趣的是登山杖的使用,前兩次跑50公里,都沒有帶,起因也是2019年賽前技術(shù)指導時,漿糊說帶不帶都行。這次他說用登山杖能省20%以上的力氣,杖的使用要力求協(xié)調(diào),用杖要去掉保護帽,保證用到金屬杖尖,抓地抓得穩(wěn)而不滑。杖不用的時候,要將杖尖朝前朝上,避免傷到后面的跑友。
漿糊講到下山保護膝蓋的要領(lǐng),下坡跑,不硬沖,彎膝蓋,盡量前腳掌先著地,身體稍后傾收重心可降低對膝蓋的沖擊力;有一定寬度的下坡,跑S或Z型路線,有效緩沖膝蓋壓力。
關(guān)于力量訓練,越野主要的幾塊肌肉是股四頭肌和腓腸肌,以及跟腱。股四頭肌最簡單的訓練方法是靠墻蹲,開始時大概也能堅持一兩分鐘,要堅持到七八分鐘才行,我自己試了一下,兩分鐘都堅持不到,果然是大腿肌肉承受不住,需要抓緊訓練。小腿肌肉可以多做提踵訓練,也可以訓練腳踝力量。去年幾個下坡路段遭遇的就是這些問題,要早得到這樣的真?zhèn)?,就不至于那么痛苦了?/span>
到賽道上一些有代表性的路段,漿糊就進一步給大家講跑步要領(lǐng),比如關(guān)于路線的選擇,他講到越野跑落腳,“有土踩土,有草踩草,踩大不踩小,踩埋不踩突,踩穩(wěn)不踩滑”。試試看,果然如此。
最后,漿糊講了兩步路軌跡的使用方法,據(jù)說110公里有些路段路標是不清晰的,得靠軌跡導航,以前沒有正兒八經(jīng)用過,這次學明白了。
我問漿糊,既然安排了休息點,110公里是否需要?他給的建議是不休息,大神們都不休息,一旦停下來,身體再啟動很難。他也建議我們每一個補給點不要停留太多時間,一個點省5分鐘,10個點就差不多一個小時。
這次訓練營,漿糊始終以謙遜的姿態(tài)給我們授課,說的不少,但也簡潔,帶來的是豐富的信息量,由是,對漿糊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4.力量訓練
關(guān)于力量訓練,是知道而沒有做到,太枯燥,期間也去健身房扛過幾次杠鈴,也做過幾次靠墻靜蹲,然而不能堅久,這一次又欠了帳,偷過的懶,將變成打臉的巴掌,偷懶越多,打臉越疼。力量訓練不到位,膝蓋就要受罪。
5.模擬練習
只學不練不行,比賽前的那個周末,帶上全套裝備,去徐志摩山,北大山進行了實地拉練,來回8公里,爬升870米,用時2小時,比賽時所能經(jīng)歷的賽道這里大多數(shù)都能練習到。這一來一回,強度不低。(孤獨寂寞北大山)
6.補給攻略
很多人說越野賽就是流通的自助餐,這話并不夸張。110公里組有10個補給站,全部提供用餐,意味著在一天半的時間內(nèi)要吃12頓飯(比賽前后各一頓)。每頓飯以補充能量為主,有包子,面條,水餃,米飯把子肉,等等,一般會有兩三種菜,也有各種小咸菜,幫助選手平衡鹽分。至于水果,像香蕉,圣女果,足量供應(yīng),干果葡萄干也是隨便食用。所以每到補給點,第一件事就是吃,吃的同時把水壺遞給志愿者,會按你的需求補足水和飲料。
越野需要強大的腸胃功能,一定要逼著自己吃一些,但不要吃得太多,既滿足能量的需求,又不給腸胃增加太多的負擔。所以,當跑完20多小時候再次站到體重秤上,有可能一兩都沒有減,甚至會增加體重,再次驗證靠跑步減肥是不可能的,最主要的是平衡飲食。
后來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說跑步減肥都是騙人的。
跑了一天一夜,體重竟然一點兒變化都沒有。
轉(zhuǎn)而一想,這一天比平時多吃了6頓飯?。?/span>
這次比賽,為了顯示賽事的熱情,在青銅山補給點還為168公里選手開設(shè)流水席。從直播的視頻看,有燉雞,有香椿炒雞蛋等10余道菜、有熱氣騰騰的面條。面對豐盛的美食,很多大神也不客氣的在這兒狂吃了一通。當然,這只是儀式性的一餐,不可能每餐都這樣,否則的話,一是太浪費,二是后面選手多,這種吃大席的吃法,也不夠衛(wèi)生安全,且如燉雞類過于油膩,也不好消化。所以,更多的是補給點是大眾餐,搭配一些地方特色美食。如濟南的把子肉,泉水面等。
當然,還需要準備一些能量用于中途補給,賽事組織方要求準備不少于800大卡的能量。也就是3支能量膠,我可是準備了8支的,其中隨身帶了5支,還有兩條能量棒,幾塊巧克力,還要兩小包榨菜。結(jié)果只吃了一支能量膠,剩下的都帶回來了。
7.賽道攻略
對于賽道要熟悉,做一下攻略,賽前認真拜讀了幾篇去年110組跑友寫的文章,其中一篇(濟南超級越野賽110公里記憶碎片),寫的很翔實。通過這篇文章,配合著漿糊的探路筆記,對賽道有了簡單的了解。大體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又打印出各賽段的數(shù)據(jù)表,帶到身上。腦子里有印象,紙上有記錄,不至于犯迷糊了。
規(guī)劃
110公里線路,全程115公里多,爬升6880左右,設(shè)計了10個補給點,需要“四越”:
穿越一村(礦村)二谷(青銅山大峽谷、紅葉谷)
飛越一塔(四門塔)一峽(水簾峽),后來峽變成了嶺(跑馬嶺)
跨越一池(藕池)一營(西營),后來藕池沒有了
翻越一山(桃花山)二峪(黑龍峪、佛峪)
就到了。
說實在的,110公里線路設(shè)計的非常的好。第1段相對比較簡單,算是熱身,第2段開始難度在提升。后面的難度也是持續(xù)提升,四門塔到水簾峽,是一段連續(xù)的上坡下上山下山,據(jù)說有14個山頭之多,總爬升也在1100多,也就是說每一個山不高,但是有多座山連續(xù)的上下山,這種線路對我來講也是難度不是很大,我最怕的是陡降的線路。水簾峽到藕池,有濟南海拔最高的梯子山(860米),這一段有1200左右的爬升和下降。接下來是極度放松的藕池到西營的下坡路。再后面的幾段又是不緊不慢的,可以繼續(xù)平穩(wěn)地調(diào)整,而最后的兩段,爬升總共800多米,這個不難,難的是陡降,去年到這里我是崩潰了。
大致的攻略是這樣的:
第1段,關(guān)門3小時,計劃用220(2小時20分),第2段,關(guān)門2小時,計劃用時140,累計可以省出來1小時。
后面的兩個賽段到CP3紅葉谷和CP4四門塔,都是3小時關(guān)門時間,比較難,6個小時能擠出半小時即可。
這樣,可以帶著一個半小時的優(yōu)勢,去沖擊第五第六賽段。CP 5和CP6關(guān)門時間都是4.5小時,而去年是5小時,很多大神說去年5小時都用得滿滿的的,那只能靠前面的積累,才不會被關(guān)門。這兩個點,計劃9個半小時完成。消耗掉前面積累的半小時。
第七段,藕池到西營,全是下坡,且是公路,8公里多,關(guān)門2小時,應(yīng)該一個半小時就完活。這樣節(jié)省時間累計又到1個半小時。
第八第九賽段,就是上山下山,有難度,但不大,按照關(guān)門時間跑。
把省出來的一個半時間留給最后兩個賽段。根據(jù)去年的經(jīng)驗,這兩段關(guān)門時間根本不夠用,每一段增加半小時,這樣,只剩下半小時的機動時間,整個過程還是很緊張,但前提是能夠自己能量持續(xù)的輸出。
9.賽前之夜
比賽前一夜,下班后飛車趕回,去領(lǐng)了裝備,特意沒有回家,就近找了個賓館住下,吃飽喝足,早早睡下,但賓館隔音不好,不斷地被吵醒,到1點多,反而睡不著了,竟然看了半場電影,最后用了自己獨有的法子催眠,又補睡了1個多小時,算了一下,前前后后也就4個多小時,還是沒睡好,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回家睡呢!
三、110公里之賽道紀實
整場比賽,用了25個多小時,比預(yù)想的結(jié)束時間要早一些,其中有些緣故,細細道來。
1.出發(fā)
鬧鐘一響,不敢猶豫,起來喝一罐八寶粥,吃兩片面包,上一點咸菜。頭天晚上已經(jīng)梳理好了各種裝備,涂抹了姜油,穿戴整齊,退房,開車去起點,找了個地方停車,再去存包,上廁所,拍了一張照片,也沒有去找大部隊,都沒有來得及熱身,身體難言興奮,反而有些昏昏沉沉,就隨著大部隊出發(fā)了。
我只穿了短袖短褲,出發(fā)時略有些涼意,但一會兒就會熱起來的。這身裝備跑到晚上八九點甚至到換裝點,是沒問題的。
2.賽段1(奧體中心出發(fā)-CP1礦村)
14公里,爬升825,下降624,關(guān)門時間9:00,分段關(guān)門3小時,實際到達時間8:02
因為對路線很熟悉,加上又參加過訓練營,對于外地來的跑友還有一些初次參加越野賽的跑友,不免要多提醒一番,“下坡跑不要大步,要小步,可以跑s彎?!?/span>
“你的杖尖不要朝后,要朝上超前。“
”這位大哥,你的杖的保護帽可以去掉,應(yīng)該用金屬杖尖觸地。”
到CP1的這一段路,再熟悉不過了,但距離確實也夠長,計劃用220完成,最終跑得比較歡,只用了202就吃上了包子,途中基本上沒用喝水。但身體但有些冒汗,沒有著急趕,休息了一小會兒,給老婆打個電話,報報平安,順便把東軟賽客的查詢鏈接發(fā)給她,這樣她能時刻關(guān)注到我的情況。
3.賽段2(CP1礦村-CP2青銅山大峽谷)
7.9公里,爬升570,下降537,關(guān)門11:00,分段關(guān)門2小時,實際到達9:47。
礦村的下一站,CP2是青銅山大峽谷,這一路,還是翻越很多的山。時間過了8點,天光已經(jīng)大亮,太陽升起來,氣溫開始升高,身體已然開始冒汗。
季節(jié)已過清明,山下的花都落敗的差不多了,而山上還能看見連翹,看見一些梨花,而在海拔更高處偶爾能見到桃花,而梨花是最多的。這幾年隨著人們綠化意識的提高,還栽種了一些海棠等觀賞性的花卉樹木,所以一路上有看不盡的繁花,賞不盡的美景。
我更喜歡山上的野生的一些小灌木,比如野海棠。竟然能開出兩種顏色的花,一種是粉的一種是白的,這種海棠,從地上長出的小灌木枝條,花從低開到枝條的頂端,還有一些蒲公英之類的花,不是漫山遍野,而是點綴在枯草叢中。
濟南的四月,山上的草,因為缺雨的緣故,還沒有完全的返青返綠,加上去年的草,也沒有人割,沒有羊啃,沒有野火燒,還在,也遮擋了底部的綠色,看起來山上除了枯草,就是點綴的花兒,當然,樹木都已經(jīng)變綠了,松柏本來就是綠的,黃櫨也發(fā)出了嫩綠的葉子,一些小灌木還在沉寂,喜歡扎人的野棗樹也還沒有動靜。
4.賽段3(CP2青銅山大峽谷-CP3紅葉谷)
11.9公里,爬升683,下降669,關(guān)門14:00,分段關(guān)門3小時,實際到達11:53。
青銅山大峽谷補給點設(shè)在入口處,這里有甜咸的面條,這是能量轉(zhuǎn)換最快的食物。這里沒有做太多的停留,跟著好多人一起照著指引向左行去,而在一座亭子的位置,則出現(xiàn)了迷糊,上野山的方向和通往景區(qū)的方向都有路標,一個志愿者給指引了方向,后來證實,這個位置很多人跑錯了,110和60公里組的都有人跑錯。
去年60公里組從景區(qū)通過,有一條漂亮的玻璃棧道,就在修在懸崖邊上,其實并不那么危險,因為玻璃的還是會讓人增加一些恐高的味道。今年不從景區(qū)里走,而是從邊上繞過。
這一段到紅葉谷,距離比較長,爬升的坡度還可以,但下坡有些急促,都是那種石頭灌木交織的野路,確切的說,也可以自行找路下去,這不是我喜歡的路段,這時好像還不太會用杖,主要靠著膝蓋和手向下攀爬,偶爾也摔了個屁股蹲,滑下去好遠,也會在看似很平的路上被凸起的樹根絆一下,差點摔倒。至于棗刺,在腿上手上留點記號,更是在所難免,這也是越野賽的危險之處。
紅葉谷是打卡點,已經(jīng)好久沒有來到這里了,經(jīng)過一系列的爬山下山,從樹林穿過,從草叢穿過,太陽已經(jīng)老高,天氣燥熱起來,這時跟濟寧的一位跑友同跑,他說平時訓練不多,因為濟寧附近沒有山。中間有一段我們倆找不到了路標,打開兩步路找軌跡,似乎又偏離,回到分離點,似乎又是我們正走的路,反正奔著下山去是沒錯的,遠遠看到一個大水庫,仔細一想,這不就是錦繡川水庫嗎?已經(jīng)好久未謀面了。
跑在水庫邊的大路上,左邊是一望無際的水面,偶爾有風吹過,感覺不錯。在2010年前后還經(jīng)常帶著孩子過來賞賞梨花。到水庫邊打打水漂。那時的工作難道不忙嗎?也忙,但似乎手機網(wǎng)絡(luò)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對個人的束縛就弱一些,能夠響應(yīng)孩子的需求走出家門,而現(xiàn)在孩子學業(yè)負擔重了,都不愿意出門了,原始的需求也就沒了。
從錦繡川到紅葉谷,都是瀝青路,先經(jīng)過一段平路,后面則變成無休止的盤山路,是向上而去的,。以前開車上去過,不覺得這段路有多長,現(xiàn)在跑著上去,確切地說是走著上去,竟然有些辛苦了,計劃中一個半小時完成這一賽段,遲遲未見到景點。而攜帶的水也漸漸耗干,最后的一公里走的很是辛苦。
紅葉谷的打卡點在景區(qū)入口處。這里吃到了米飯和把子肉。這一個點上,有些小問題,先是飲料沒了,水也告急,沒影響到我,但后面有些跑友沒有得到充分的補給。
5.賽段4(CP3紅葉谷-CP4四門塔)
11.2公里,爬升633,下降803,關(guān)門17:00,分段關(guān)門3小時,實際到達15:32。
按說這一段比上一段要簡單些,但實際上用時要多了不少。
紅葉谷之前的爬坡路消耗了太多體力,加上天氣很熱,這一個點出發(fā)時力氣就不足,而且竟然落了單。
一路向上過去,開始以為是在景區(qū)里行走,后來發(fā)現(xiàn)是到了景區(qū)的外圍,沿著圍墻向上攀爬,這一段印象深刻的是紅色的山石,或者叫山土,已經(jīng)風化了的。沿途都是黃櫨樹,很多人有誤解,以為紅葉谷的紅葉是楓樹,其實最主要的樹種是黃櫨,也叫煙樹。
沿紅葉谷外圍的這一圈爬升高度不低,向紅葉谷內(nèi)望去,已經(jīng)到了景區(qū)的最頂端,里面全是懸崖峭壁了,外周則是連綿的爬升和下降,風景美如畫,熱氣已漸漸消退。這一段的后半部分是一段連續(xù)的下坡,對我來講,又是一番折磨。
在這一段上,與李延鵬同行了一段時間。他這次作為急救跑者參加,跑的比較佛系,我們一路聊著天使跑團的事兒,一路分析著江漿糊賽道設(shè)計的特點,“你看這個地方是個懸道,下面就是懸崖,還得貓著腰通過,這就是漿糊,他一定要把賽道開到這里,頭都抬不起來啊,這路太野了。一會兒你看看,肯定得到山脊上跑?!惫灰粫河峙逝赖搅松郊?。“這變態(tài)的漿糊,怎么難怎么來!”
這可好,越野賽變成了“翻山越野話漿糊。”
這時,前面冒出一個孤零零的山頭。記得有人在群里發(fā)過這山的圖片的,翻過是不可能的,但側(cè)面有一條道,有些兇險,但能通過。我們倆在這兒拍了一張照片,這也是沿途少有的幾處拿出手機拍照。
后面,又進入無休無止的山道,一會兒上一會兒下的,在樹林里涼快些,在山凹處風大,也涼快,頂著太陽沒有風的路段就熱,這時我的體力尚好,可以跑跑走走。延鵬有個特點,隨時會停下來歇歇,而一停一歇的過程中,張希和王哥又跑到前面去了。我大概不適合這樣跑跑停停的,最終我們又分開,去向四門塔的那一段,竟然又只剩了我一個人。有志愿者指引著從四門塔的后側(cè)跑向前門,前門廣場上就是第四個打卡點。
來這之前就聽延鵬說賽道調(diào)整了,應(yīng)該是梯子山之前的那段就不讓進山了,因為森林防火的原因。但如何調(diào)的,搞不清楚,就想在打卡點問個清楚。
6.賽段5(CP4四門塔-?)
原路線四門塔-水簾峽14.4公里,爬升1243,下降1026,關(guān)門21:30
實際情況,這一段變?yōu)榈脚荞R嶺,大概不到10公里,到達17:52。不到10公里的山路,竟然用時220。
本來水簾峽站是是換裝點,因為路線變更,提前到了四門塔。這里有長清的董波和衛(wèi)艷等做志愿者,因為熟悉,照顧得更周到。我本計劃在CP5換裝點給手機和手表充分充充電,為此還多帶了幾個充電頭?,F(xiàn)在只能靠充電寶充電了,把手機手表都連上充電。
最難的賽段去掉了,完賽已經(jīng)無憂,就安心坐下來,多喝了幾碗粥,飯沒有多吃。重新涂抹了G力姜油。
換裝,只換了一件上衣,還是藍色的工大健跑團。原計劃換上凱樂石的鞋子,后來想想后面還要跑很長的公路,放棄。糾結(jié)著要不要穿上壓縮褲,晚上還能擋擋風,但覺得麻煩,也放棄,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錯誤。皮膚衣一直帶著,防風外套一直背著,抓絨衣決定放棄,我的防風外套本身就有一層襯里,應(yīng)該可以應(yīng)付。
其實我在換的裝備里還帶了一條內(nèi)褲,怕的就是中途有什么不適,如果是在賓館的話,可能就換上了,但在這里有些不方便就沒換,但后來印證這是個錯誤,身穿的這條內(nèi)褲造成了磨襠,給后半程帶來了極大的不舒適。
在這個換裝點上,有一個女跑友跟志愿者發(fā)生了爭執(zhí),她的換裝裝備沒有帶到這里來。而且沒帶過來的不止她一個,我的隊友就發(fā)生了這個情況,起因是他們在存包的時候,沒有把換裝包放到專門收轉(zhuǎn)的換裝存放點,這是有簽名確認的。這個跑友沒有簽名確認,肯定是誤存在到了起點處,她很執(zhí)著的要等待捎過來,那估計得好久了。
而有些跑友為了怕背著麻煩,把一些夜間使用的強裝放到了換裝點,比如白天天熱,肯定用不到防風外套,或抓絨衣的保暖層。但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強裝必須全程背著,這是對比賽的敬畏,特別是防寒的衣物,在失溫的情況下是用來保命的。
我的隊友就出現(xiàn)了這個問題,長袖防風衣沒隨身帶,換裝點又沒有他的裝備,總不能穿著短袖跑一晚上吧。即便是那些大神也不可以的,何況我們這些以完賽為目標的,肯定撐不住。后來,我的那件皮膚衣幫了他的忙,另外他穿著長褲,這樣一個晚上,靠著不停頓的運動,抵御了寒冷,撐過來了。沒有用上保溫毯,證明我們兩個還行。
7.賽段5之賽道調(diào)整
賽道調(diào)整的信息有些亂,也沒有仔細翻閱群信息,大致的印象是因為防火的原因,季節(jié)性封山,168的選手恰好趕上了,有幾座山不讓進去。有的選手趕在封山前進了山,可以繼續(xù)完賽,有些被村民攔住了,主辦方?jīng)]有事先得到信息,也來不及調(diào)整賽道,不得已從CP5水簾峽將很多不能繼續(xù)參賽的選手統(tǒng)一接了回來,這些選手等于被強制退賽了。
這樣算,梯子山的那一段肯定不能上了,少了1000多的爬升,賽道的難度就瞬間瞬時降低了很多。但我還有些迷糊,那從四門塔到水簾峽這一段怎么安排?說是要一路跑到跑馬嶺。那水簾峽到藕池一段就去掉了?似乎也沒有明示。
后來才搞清楚,四門塔到西營本來是3個賽段,改為了兩個賽段,四門塔-跑馬嶺-西營。兩段1000+的爬升,26公里的山路,大致變成了四門塔-跑馬嶺的公路賽段,這一段大概有10公里左右,志愿者說一馬平川,沒有多少爬升,實際上不是這樣。這一路全是上坡。這種盤山公路一路小坡上去,根本不能跑,只能走,所以這一段依舊是很艱苦的路,跑友們中間分分合合,期間跟一位青島的跑友一起,還有濟寧的那位跑友湊了3人小隊,他們倆都參加過嶗山越野50公里,聊得很起勁,大致說嶗山跟這里也差不多,都是石頭山,沒有水,跑過這里就不再跑嶗山了。
這樣一路走上去,幾乎一步也沒有跑,終于到了跑馬嶺打卡點,本以為在景區(qū)里的,原來就是在路邊設(shè)了個點,因為臨時調(diào)整,這里沒法供餐,已經(jīng)在上一個點提前說好了的。補充了飲料和水,還有一點葡萄干,大家繼續(xù)向前干。
8.賽段6(跑馬嶺-CP13西營)
大概9公里,爬升幾乎沒有,下降200多,關(guān)門未知,實際到達19:20。
去往西營這一段,全是下坡路,然而并沒有放開跑,因為我的手表出了問題,手表快沒電了,但竟然拒絕被充電,打開充電寶,幾十秒就斷電,不得己,把手表和充電寶拿到手里,開充電寶,充電,大約40秒,斷電,再開,再充??偟脠猿值较乱粋€點吧!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錯了,我應(yīng)該從這里就放棄手表,改為手機記錄。
快到西營了,天已經(jīng)黑了,看不清路標,不得已找出了頭燈,而很多人在跑馬嶺已經(jīng)帶上頭燈了,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地停下給手表充電,找頭燈,讓節(jié)奏變得凌亂。這一路下坡,竟然沒有跑起來,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在西營這個點,停頓了較長的時間,確實有些累了,這時的距離才62公里。有跑友告訴我,佳明手表有個特點,必須用電源充電,充電寶電流不穩(wěn)定,所以手表拒絕被充電。這是一個挺大的缺陷,從它的續(xù)航時間來看,這塊235不能滿足24小時以上的導航,而這類比賽,用手表比手機計時要方便些,可以實時查看心率等相關(guān)的信息。但這一次選擇錯了,就是因為不知道佳明手表的這個特點,導致整個賽程記錄不完整,硬生生地分成了兩段,失去了打破最長距離和最長用時兩個記錄的機會。
這時,多是一個人跑,很慢,很難,心里想,如果不調(diào)整線路,恐怕是不能完賽的。
9.賽段7(CP13西營-Cp14桃花山)
10公里,爬升564,下降430,關(guān)門未知,分段關(guān)門2.5小時,實際到達22:17。
在西營打卡點,飯還是包子,有咸菜涼菜,還有熱粥,一位小哥還特地給沖了一杯咖啡,說防止我們犯困,時間已經(jīng)到了接近晚上8點,人確實已經(jīng)有了一些困意。
一杯咖啡下去,似乎來了精神,再往前走,又是一個人出發(fā),先是鄉(xiāng)鎮(zhèn)里的大路,順著反光路標走,指路非常清晰。再往前走。漸漸地會合了一支部隊,包括濟寧的三人小隊,大家穿越村莊,引起一片狗吠聲。
這時3個168組的選手跟了上來。他們已經(jīng)比我們多跑了14個小時,而幾個人似乎沒有疲憊的感覺,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他們前面的經(jīng)歷,在防火巡查的前前后后,有一些溝通的不協(xié)調(diào),選手找到了進林區(qū)的入口,卻發(fā)現(xiàn)鎖著門,有的就翻墻過去了,翻的晚的被村民攔下了,有的還因此扭傷了,人到了這種疲勞點,很容易受傷的。
這一次突然的調(diào)整,確實是打亂了很多人的節(jié)奏。很多人也因此沒能完賽。只有我們110公里組的因此降低了難度,對我們這一批人來說,是受益,而對于大神們來說,去掉了梯子山,肯定是不爽的。
這一路又是翻山越嶺,上了又上,下了又下,說是10公里564米爬升,感覺山頭比預(yù)想的多好多。這時,我已經(jīng)穿上了皮膚衣,勉強能抵御寒風。黑夜里的翻山越嶺,確實是一種折磨,頭燈打過去,遠遠的山上返回點點燈光,那是上山和下山的路,偶有晃動的光,是跑友們的頭燈。下山是一大段水泥路,路過一個魚塘,那一段竟然是石板路,看來似乎是打造的一個小景區(qū),路邊的櫻花樹,還開著花,跑友們分分合合,最終我跟天使跑團隊友劉興旺走到了一起。
這一段標注10公里,實際上有11公里多,到桃花山打卡點,時間來到了10點多,有些累,也有些困了。
桃花山的打卡點是在一個小飯店里,這里提供水餃,先吃了一些涼的,后來又上了一些熱的,就吃不動了,在這里有天使跑友做志愿者,很周全地給準備了很多小吃,也有啤酒,然而我是不敢喝啤酒的。怕肚子起反應(yīng),也沒敢耽擱太久,我和劉興旺就出發(fā)了,這時,我們倆已經(jīng)準備結(jié)伴同行,不再分開了。
后來看這個選擇是無比正確的,老婆說她半夜醒來,查看實時數(shù)據(jù),看到我身邊有一個同伴,心里放心多了。
10.賽段8(Cp14桃花山-CP15黑龍峪)
6.9公里,爬升309,下降406,關(guān)門未知,實際到達0:45,分段關(guān)門2小時,分段用時228。
確切地說,這一段難度不大,但這時確實已經(jīng)人困馬乏了,速度不自覺地降了下來。
從桃花山出來后,覺得有些冷,我又特地停下來,換上了防風衣,估計興旺醫(yī)生也會冷,我把皮膚衣轉(zhuǎn)給了他。在此之前,我多次征求他的意見,想把包里的防風衣給他,但他覺得還能頂,一直推辭。這樣變動一下,我穿防風衣,換下來的皮膚衣給他,他就不好推辭了,后來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晚上確實冷,這件薄薄的皮膚衣對他來說,是繼續(xù)下去的保障。
剛穿上防風衣,確實覺得有些熱,但也不能再脫了,為了省事兒且透氣,我把防風衣直接穿在背包外面。然而腿部是穿著短褲暴露的,風大的地方,確實感覺到了腿冷。這時,看到有跑友披上保溫毯了,有的裹在上面,有的裹在腰部,象穿了裙子,但這玩意兒太脆太薄,樹枝一刮就完蛋了。反而在山里帶來了不少的垃圾。保溫毯是用來救命的,我覺得不應(yīng)該這樣用,應(yīng)該在等待救援的時候再用。
這一段。并不是多難跑,只是一座山連一座的山,爬一座山,以為上面就到最高峰了,翻過去,向前看,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在那里。有的下降的路段還比較陡。我的體力還可以,而興旺醫(yī)生的體能已經(jīng)不足,只能是低速前行,但一直在行動,沒有停滯。停下來更不行,太冷。這一個點過去,到了黑龍峪。
11.賽段9(CP15黑龍峪-CP16佛峪)
5.7公里,爬升399,下降436,關(guān)門未知,實際到達3:32,分段關(guān)門1.5小時,分段用時246。
黑龍峪的補給點都記不太清楚了,吃的什么也忘了。停頓時間不長,就出發(fā)了,這時時間已經(jīng)到了下半夜,天空中沒有月亮,只有星光,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我的腳步比較順暢,比想象的情況要好。
這一段5.7公里,爬升390多米,山要陡一些,印象里有一段下山的亂石道,去年在這里讓我吃了不少苦頭。
先是爬升,一座又一座的類似的山,只需一步一步向上挪,竟然不怎么困。
那一段亂石路,這一次下山的時候明顯感覺好多了,雖然坡度很陡,但印象中那些碎石頭少了,仔細一看有人把他們收集起來,堆了兩個石頭房子,地上的亂石少了,下山似乎變得簡單了些。
12.賽段10(-CP16佛峪-奧體中心)
11公里,爬升440,下降613,關(guān)門未知,實際到達7:15,分段關(guān)門2.5小時,分段用時343。
從亂石山下去的這一段是佛峪打卡點,路口有志愿者坐到帳篷里指路,需要先向左去補給站打卡,依舊是在一個小飯店里,記得去年是擺攤在外邊的,那時天還亮,這一次放到了屋子里,有熱騰騰的面條,延鵬也趕過來了,我們沒敢多耽擱,因為興旺醫(yī)生速度已經(jīng)很慢,更不敢停。
從佛峪到終點的這一段路,有11公里,大致分為兩段,前面的這一段,有440米的爬升,是兩個小山頭,在整個路線圖上很不起眼的連個小山峰,但足以讓你崩潰。最后6公里是城市道路,如果有足夠的體力,可以奔跑,如果沒有體力,就浪費了這一段下坡路,而且會很痛苦,我去年就是這種感受。
從打卡點出來,出門掉頭回去,經(jīng)過指路的帳篷,繼續(xù)向前去。先是一段水泥路,后來輾轉(zhuǎn)著看到了印象中的那座山,先是下山,下去就是佛峪,下去的路也不短,這里似乎曾經(jīng)是一個景區(qū),現(xiàn)在有些破落了,只有一個牌樓,佛峪勝景。似乎還有一些舊的宅子,有幾座老橋木橋。看起來有些危險,我怕怕的,還是選擇從橋下通過,反正也沒有水。
從佛峪穿越到谷底,開始爬山,這段路有些陡,但遠沒有北大山的那種陡,所以對我來講沒有什么難度,而這一刻,可能剛吃的面條起了作用,我的體力出奇的好。有些收不住,就跟興旺醫(yī)生說,我先爬一會兒到山頂?shù)人?,其實我想快速上去,還有一個目的是解決腸胃問題。找一個僻靜兼人所不常到的去處,解掉大號,看起來是對環(huán)境的打擾,但這畢竟不是那些扔掉的瓶子包裝物,可以降解掉,對于這座山,對于山上的植物,反而是樂于接受的,就像一只羊、一窩老鼠,都在山上便便,你也不會覺得不正常。當然一定要找僻靜處,否則變成別人的踩的地雷,變成污染別人視覺的東西,那就是真的污染環(huán)境了。
這段爬升并不算高,也就一百八九十米,但下降的幅度很大,大概有230米左右,一直下降到一個極低的山谷,應(yīng)該也是叫什么峪的吧!這一段那是無盡無休無止的大坡度的下坡,時而是石頭,時而是土路,并沒有什么好路,常常需要借助于攀扶旁邊的樹,才能保持平衡。這時已經(jīng)將登山杖用得純熟,借助于它,能緩沖不小的沖擊力,上山不累,下山累,在這一段去年的感受更深刻。
去年的感受是這樣的,今年也差不多。
一路下去,以為到了谷底,轉(zhuǎn)過一個彎,發(fā)現(xiàn)更是深不可測,又走了好多段,感覺是到谷底了,但又好像是順著山谷在前進,路是平的,但不知道有多長,有很多歪倒的樹,山里好多的樹,有的長的很像樣,看似成才,但怎么才能運出去呢?似乎也運不出去,只能在這里死去,爛掉。
長長的谷底,不知道上山的路在哪里?
終于,聽得一聲狗叫,看見了一處院落,找到了上山的路徑,開始向上爬,這一段,天空隱約變亮了,能夠看得清腳下的路,這是一段廢棄了的臺階路,我本可以飛速地爬上去,但得照顧著隊友,也就不著急。
到了山頂,開始下山,這時天已經(jīng)亮了,對每一塊石頭和道路都看的很清楚了,感覺沒有去年那么難。而大腦似乎進入了一種停滯的狀態(tài),進入了潛意識的反應(yīng),看到一塊石頭會下意識地把它翻越過去,看到一棵樹,自然會扶一把,大腦似乎已經(jīng)停止思考了,只是靠著本能的反應(yīng)來做。這大概也是大腦的一種自我的保護,這樣可以減少腦力思考能量的消耗,要知道大腦的能耗強度是很高的,大腦的保護性休眠,是為了省出能量去運動。
感受:
最后的這兩座小山,對于很多人是一種磨難。就像一場晚宴,男主人做了一桌豐盛的晚宴,大家吃的很嗨,把它們吃了下去,酒也喝的盡興,多數(shù)人都已大醉。這時候女主人突然回來,說不行,咱還得再整,那就先整一瓶吧,整完一瓶,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不清醒了,還說不行,得再整一瓶,一瓶下去,于是全趴下了。
13.最后一段奔跑
下的山來,曙光在前。先是一片野草地,指向河邊。今年,這里竟然沒有志愿者指引,如果打開兩步路,也能下去,但很多外地選手或首次選手找不到路了,有些人就開著導航照著目的地跑去了。
在這里,我的陪伴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興旺醫(yī)生把皮膚衣還給我,我也把外套脫下來,我們又都穿回了短袖,夜晚的寒冷終于扛過去了。興旺醫(yī)生已經(jīng)跑不起來,只能走著回去,而我如果陪著他走,也會更累。于是我們決定分開,告別了他,飛快地奔跑起來,很快配速到了7分,6分50左右。
這段路是有些下坡的,跑起來,還可以很輕松看看兩側(cè)的景致。右手邊是柳樹、連翹,各種花兒,左手邊是潺潺的流水,這就是路書上說的網(wǎng)紅打卡地。去年是黑夜里奔跑,不對,是黑夜里艱難地行走在這一路段的,用10分多的配速。今年則是在清晨,如同一個晨跑者,輕松地奔跑,跟路人打打招呼,心情也特別的放松,腳步也特別的歡快,,兩年的感受不可同日而語。
這也是賽前沒有想到的狀態(tài),最初還做過這樣的打算,找個跑友來陪我跑這一段,甚至想過讓他幫我背著包,然而,沒想到,今年是如此地輕松。沿著河道跑過了2公里多,前面沒有了路,上到路面上,先向東然后折向北跑向龍奧大廈,那一段路也有一點緩坡。跑到瀝青路上,更加舒適,腳步愈發(fā)輕快,從下山到終點,竟然超越了四五個人。
跑到2樓打卡點,先打了卡,承祚早早來到起點等我了,還給我拍了一段短短的沖線視頻,又拍了幾張照片,領(lǐng)了完賽物資,一場百公里越野賽就完結(jié)了。
不得不說完賽的福利非常好。一枚沉甸甸的獎牌,這是對自己的最好的獎勵。而一個黑陶的筆筒,是對我們奔跑區(qū)域遠古龍山文化最好的紀念,又是特別實用的。回到家,看到老婆桌上亂糟糟的一堆筆,立馬把它用起來,桌面兒清亮起來,也是給徐馬歸來的老婆一個驚喜。
而這件大K完賽風衣,又可以作為下一次越野的裝備。比我那件PB兔的,好像高了好一個檔次。
然而,要是沒有完賽的話,這些東西啥都不會有。再一次為自己能夠完賽而感到慶幸。
四、110公里之賽場之內(nèi)
1.綠橙體育
綠橙體育是賽事的承辦單位,鐵三協(xié)會是主辦。他們的班底都是吉總、漿糊等人,相當于綠橙體育在托底辦賽。象這種越野賽,看似報名費很高,但放出很多邀請名額,也提供了很多醫(yī)護的免費名額,實際上收入并沒有多少,而支出很大,能做到平衡已屬于不易。好在綠橙體育從來不以盈利為目的,。這是有情懷的一幫人,每年的年底,會拿出僅有的一點盈余,為廣大跑者搞一場跨年秀,跨年go。
漿糊是綠橙體育的策劃當家,技術(shù)當家,文字當家。一場賽事的前前后后,主要是他一個人在操持。綠橙沒有多少盈利,就養(yǎng)不起很多的人,作為總監(jiān)的漿糊就得以一當十。
1300多人的賽事,又是分三天發(fā)槍的賽事,其組織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能說沒有小瑕疵,然而總體上還是完美的,綠橙體育,已經(jīng)把能調(diào)動的力量,全部調(diào)動起來了。
然而這次168組強制退賽事件,超出了組委會的控制范圍,給賽事造成了極大的被動,有些被強制退賽的跑友開始提出質(zhì)疑,如何善后,也是對他們的考驗。
等待了幾天后,漿糊終于從蒙山越野、鐵三賽事中抽出手來,綠橙體育發(fā)布了補償公告:
如此擔當,自然贏得大家的交口稱贊。
2.天使隊友
濟南區(qū)域的大多數(shù)比賽,齊魯天使跑團都提供了急救保障,象這次賽事,李延鵬、李余傳等人都加入了急救隊伍,賽道上處處可見穿白色天使跑團隊伍的隊友。
還有很多人參加志愿者隊伍,給賽事服務(wù),李進、周士紅、衛(wèi)艷等,而志愿者的總聯(lián)絡(luò)人李昱林大姐也是天使隊友。
不管是在賽道上,還是補給點,隨處可見天使跑團的身影。還有大攝影師關(guān)森。
感謝一路陪伴比賽的110公里組鵬鵬,方明大哥,希哥,興旺醫(yī)生,劉念醫(yī)生。
還有60公里組的邱玉潔、李余傳、主曉明等人。
還有一個小插曲,我一早把車停到了一個看起來是空車位的免費車位上,沒想到,跑到10點多,一個酒店的電話打過來,說我占了他家的車位,必須挪走,心里很生氣,似乎車位上也沒有標識?。〉胂肟?,似乎也是有慣例的,還是挪走吧,輾轉(zhuǎn)找到了起點做志愿者的李進,他從我的存衣包里拿了車鑰匙(提前想到可能會有挪車),幫我挪到了停車場。
這些點點滴滴,感覺濟南越野就是主場作戰(zhàn),就是自己家里辦的比賽,太溫暖了。
3.工大隊友
這次比賽,工大來參加者有之,也稱得上一個小小的團隊。
承祚第一次報名了25公里,第一個打卡點沒有問題,返程的一段,急速的上坡和下坡也把他折磨得沒有了脾氣。林云良的能力要強大的多,25公里組321,這是很強大的能力。
丁云橋和李俊英還是報了10公里,對李老師來說,已經(jīng)超越了她的極限。雖然成績說不上好,參與不是更重要嗎?
曾經(jīng)的工大外教Holger參加了60公里組的比賽,賽場上沒看見他,后來翻看照片找到了他,特別跟他聊了聊(不得不說訊飛的隨聲譯真的好用,無障礙溝通。),他還要參加園博園半程馬拉松。
去年僅有我和承祚參加了50/10公里組的比賽,這次工大有6人參與覆蓋了110公里、60公里、25公里、10公里4個組別,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
4.志愿者
賽事需要的志愿者很多,招募工作一直持續(xù)到開賽前的那一刻。我看到消息后,加入了志愿者群,也把招募信息在一定范圍內(nèi)轉(zhuǎn)發(fā)了一下,見到了效果。有不少學生入群,報名參加了志愿隊伍,但我并沒有認出他們,他們也沒有跟我打招呼。賽事的志愿者服務(wù),本應(yīng)就是大學生的天下。在這里,他們付出笑容與汗水,收獲的是滿滿的鼓勵與感動。
5.賽事善后
總體來說,濟野賽事的跑者素質(zhì)都是很高的,賽道上的垃圾并不多,但也留下了一些,一些跑友對此也有意見。這個不要緊,后期天使跑團等會開展凈山行動,通過多人多次的努力,不但把賽事的垃圾收集干凈,也會把其他的垃圾收集干凈。
五、110公里之賽場之外
徐馬賽場
我的比賽完結(jié)的時候,徐州馬拉松賽準備起跑。老婆參加了這場賽事,本來應(yīng)該是2020年參加的,推遲到了今年,破4的計劃也延續(xù)到了這次比賽。
這次比賽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溫度合適,12-18度,風很小,賽道調(diào)整,去掉了終點前的幾個坡度,有能力相當?shù)氖⒗蚺惆?。前期也為此做了很充分的準備,上個周平陰半馬跑了153,之前的一個周540之內(nèi)的配速跑了30公里,萬事俱備,只欠破4了。
賽事的進程也很順利,起跑的一段,因為人多,被壓制到了7分和6分的配速,后來漸漸趕上,以540之內(nèi)的配速穩(wěn)步前進,該補水補水,該吃能量膠就吃能量膠,張旋一直以半個多身位為盛莉帶跑,一直到字后4公里,37.5公里補給點后,她沖了出去,當時身邊有一個陪跑的,她以為是盛莉,其實是別的跑友。
而被甩下的盛莉,也沒有氣餒,靠著前面積攢的優(yōu)勢將成績定格在35908,張旋的成績則是35725。
以這個成績,我也不一定能跑出來,要是我去帶跑,可能效果更差。回到家,我是懶得不想動,她還刷碗擦地洗衣服,收拾差不多了,又趴到電腦上處理學生的開題報告,看起來依舊精力很充沛,現(xiàn)在的能量,真的不一般??!
我告訴她,離年齡段的精英還差了5分多鐘,又開始琢磨如何提高成績了。
六、110公里之盤點與展望
有人說事不過三。也有人說在一在二不在三四。濟南越野已經(jīng)跑過三次了,還會有第四次嗎?我想會的,這次的110公里,雖然收到了完賽證書,但是不完美的。要不是臨時有特殊情況降低了賽道難度,可能我會被關(guān)門的。
而且,確切的說,這次總距離只有98公里左右,破百,我還沒有完成。
對這一路進行復(fù)盤,我在一些點上可以做的更好,比如跑馬嶺到西營那一段下坡路,我應(yīng)該可以提前半小時完成,而那段8公里多的爬坡路,也可以提前20分鐘完成,最后的兩段,如果火力全開,或許可以在關(guān)門時間加半小時完成,而最后幾段爬坡,也驗證了自己爬升的能力是可以的。如果再提升一下下山的技術(shù),有信心完成一個標準的濟南越野110公里。如此一算,似乎忘卻了一路的虐,又信心爆棚了。
2022,濟南超級越野,我們再約!
【致謝】
篇首詞:婁峰,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工大健跑團秘書長
圖片來自各種群和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