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舌系帶發(fā)育是否正常?育兒學(xué)家把舌系帶的診斷分為6個標(biāo)準(zhǔn),家長收藏后,可以在家進(jìn)行簡單的對照,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進(jìn)行對比觀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舌系帶過短,是否對孩子的飲食和語言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
第一種、以舌尖形態(tài)判斷是否舌系帶過短。根據(jù)舌系帶牽制舌尖時的形狀,將舌系帶過短分為正常、弧形、凹形、楔形;
1、舌尖不能前伸抵達(dá)口外1cm當(dāng)舌尖上抬時出現(xiàn)1條凹跡,呈“M”形,因舌系帶過短影響舌的正常功能,可以判斷為舌系帶過短。
2、舌系帶發(fā)育不良。主要指舌外伸受限,當(dāng)舌尖伸出口腔時舌尖呈“M”形,張口時舌尖不能舔到上齒齦或伸過上唇,卷舌音(r音)發(fā)音不準(zhǔn),可定義為舌系帶過短。
第二種、根據(jù)舌尖與舌系帶的距離判斷是否舌系帶過短。以舌系帶距舌尖長短及伸舌、卷舌時舌體位置及舌尖的形狀分為正常、Ⅰ度、Ⅱ度、Ⅲ度。
1、舌系帶正常:舌系帶距舌尖3mm以上,舌體卷動靈活,舌尖能舔著上腭,舌體能全部伸出口外,舌尖呈尖形;
2、舌系帶Ⅰ度(輕度):舌系帶距舌尖2~3mm,舌體能卷起,但舌尖不能完全舐著上腭,舌體能伸出口外,舌尖呈園弧狀;
3、舌系帶Ⅱ度(中度):舌系帶距舌尖1~2mm,舌體卷起困難,舌尖與上腭有較大距離,舌體不能全部伸出口外,舌尖呈倒V形;
4、舌系帶Ⅲ度(重度):舌系帶與舌尖平,舌體不能卷起、不能伸出口外,用力伸舌時,舌尖呈W狀,此時可被定義為舌系帶過短。
盡管分類方法不同,但第二種方法所采用的評估標(biāo)準(zhǔn)與第一種基本相同。其中,Ⅰ度:無明顯吸吮無力及吸吮困難,舌系帶距舌尖2mm以上,向口外牽拉舌體時舌尖不能牽至口外。Ⅱ度:吸吮無力,舌系帶距舌尖1~2mm,向口外牽拉舌體時舌尖呈“V”形。Ⅲ度:吸吮無力及吸吮困難,舌系帶與舌尖幾乎平齊,向口外牽拉舌體時舌尖呈“W”形。
即使舌系帶看似較短,但孩子的舌尖活動自如,伸舌、卷舌正常,伸舌舌尖乃至唇紅,可輕松抬高舌體,這類情況通常不會判斷為舌系帶過短。因為舌體和舌尖的活動范圍并未受到限制。如果孩子的舌前部中央呈凹陷或伸舌時舌尖呈“W”形凹陷,舌體不能自由前伸,前伸時抵達(dá)口外長度不足,無法卷舌或卷舌受限,舌體向兩側(cè)運動受限,舌尖向上不能完全抵達(dá)腭部或不能和上頜牙弓相接觸,則屬于舌系帶過短。
通常情況下,舌系帶過短的嬰幼兒大多為輕中度,舌活動度尚可,重度舌系帶過短舌系帶附著于舌尖,舌不能上抬或前伸,多發(fā)于嬰兒期,隨年齡增長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