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
辨舌質(zhì),可辨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可視六淫之深淺。
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其中望診為首。望什么?望臉、望舌、望耳、望手、望整體的形態(tài)、望精神氣色,望而知之謂之神!
相比較而言,脈診過于艱深,沒有足夠的醫(yī)學知識以及臨床實踐,很難掌握。手診簡單易學,還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反映的隱患或疾患,時效太長,變化太慢,跨度基本都以年為單位,作用在于疾病來臨前的警示與預防,以及養(yǎng)生調(diào)理一段時間后的驗證與反饋。
而舌診,是非常靈敏并且時刻都在變化著的。
比如說今天吃多了,胃中脹滿,一夜都沒有睡安穩(wěn),第二天早上就看到舌苔增厚,如果及時消食導滯,舌苔很快恢復正常,如果沒有處理,食積化熱,舌苔就會發(fā)黃,如果長期肥甘厚味,舌苔不僅變厚,還會發(fā)膩......
比如最近吃了某種藥物,對脾胃損傷很大,胃氣受損,你會發(fā)現(xiàn)舌苔出現(xiàn)了剝落......
如果你學會了舌診,就如同擁有了一面反映健康的鏡子,時時刻刻可以幫你檢查身體的正氣之盈虧,外來邪氣也無所遁形,所以舌診在古人的書籍中也叫“舌鑒”,“鑒”在此就是鏡子的意思。
我們可以把舌頭看成是人體中唯一可見的內(nèi)在器官,由于沒有了皮膚的遮擋,我們可以從舌頭的形態(tài)、胖瘦、顏色、枯榮等,窺探內(nèi)臟的實時狀態(tài)以及病情的演變過程。
舌象的形成,與五臟六腑的功能都息息相關(guān),正常舌象提示:臟腑機能正常,氣血津液充盈,胃氣旺盛。
總的來說,通過舌體可以判斷正氣之盛衰,通過舌苔可以判斷邪氣之深淺。
氣血充盈則舌體紅潤;氣血不足則舌色淡白。
津液充足則舌體滋潤;津液不足則舌干苔燥。
胃氣旺盛則舌苔有根;胃氣衰敗則舌苔無根或光剝無苔。
氣血運行正常則舌色紅活鮮明;氣滯血瘀則舌色青紫,或有瘀斑、瘀點。
外感風寒,舌苔多薄白;
寒濕為病,舌淡而苔白滑。
痰飲、濕濁、食滯、或外感穢濁之氣,均可見舌苔厚膩。
燥熱為病,則舌紅苔燥或苔黃。
邪在衛(wèi)分,舌苔薄白;
邪入氣分,舌苔白厚而干,或見黃苔,舌色紅;
邪入營分,則見舌絳。
邪入血分,舌色深紅、紫絳或紫暗,舌枯,少苔或無苔。
......
正常舌長什么樣?
舌形:橢圓形,邊緣平滑,舌體厚薄、大小、胖瘦適中,舌面平坦,舌正中線筆直,兩側(cè)微凸并且對稱,舌尖微凸,舌根正中微微凹陷。
舌苔:薄白潔凈,潤澤但不水滑,透過舌苔,可以隱隱看到舌體本身,舌苔分布自然,無偏側(cè),無剝脫,更不是滿布至看不到舌體。
舌色:從舌體邊緣可以觀察到舌質(zhì),呈淡紅色,顏色鮮明靈動,整個舌面上無斑點和芒刺。
舌體:有神氣,運動靈活但不震顫,柔韌但不萎軟,言語清晰流暢,味覺正常,舌體無疼痛與麻木。舌體無裂紋,舌苔也無裂紋。
舌底:舌下絡(luò)脈隱約可見,呈淡藍色,無青紫與怒張,舌底無贅生物
。
近乎標準的漂亮舌頭
在比照標準的時候,要注意年齡因素,先天因素、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
兒童脾胃功能尚薄弱,生長發(fā)育又快速,常常處于代謝旺盛而營養(yǎng)相對不足的狀態(tài),因此舌質(zhì)多淡嫩,舌苔少或剝落;
老年人精氣漸衰,臟腑功能減退,氣血運行遲緩,舌黏膜角化程度增加,因此舌色較暗紅或帶紫暗色。
部分女性經(jīng)期舌質(zhì)會發(fā)紅,或舌尖邊有紅刺,經(jīng)期結(jié)束自然消失。
先天體質(zhì)偏寒者,或者氣血不足者,舌質(zhì)偏淡;先天體質(zhì)偏熱者,舌質(zhì)偏紅。甚至還有天生的裂紋舌......
體型大者,舌體偏大;體型小者,舌體偏小。
嗜煙酒者,容易出現(xiàn)厚膩苔,并且會有煙草的染色。
某些藥物,會讓舌體或舌苔出現(xiàn)較大的變異,舌診時要排除這些因素。
......
這些因素的存在,讓我們明白同樣的舌象,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意義,要注意區(qū)別對待,綜合分析,但并不是說這些人的舌象是正常的,健康是沒有問題的,而是正好可以通過這些舌象來判斷他們的健康隱患,說明他們在哪些方面的薄弱的,是需要注意的,即使平時身體沒有任何異常。
后面我們將層層揭開舌頭里面隱藏的健康密碼,一方面是傳統(tǒng)舌診所涉及的基本理論,與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息息相關(guān);另一方面是全息舌診的部分內(nèi)容,經(jīng)過大量臨床案例被論證過的具有極強診斷意義的舌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