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長歌多逸興,也因規(guī)矩著詩行
——讀杜曉明先生《春雪》有感
曉明先生早期的詩詞,寫得恣意,往往也不守規(guī)矩。這和他的個性有關——崇尚自由,不喜束縛;但我以為也和他對詩詞的認識有關——曾經(jīng)的曉明先生,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必須要嚴格依格律來寫,是有點兒排斥的。
所以,他從嘗試古詩詞創(chuàng)作開始,就直奔魏晉古風而去,且頗受圈內好評。
然而不喜歡依格律寫詩,不代表曉明先生不懂格律。他不僅懂,而且用起來似乎也一樣得心應手。這一點,從他的五律《春雪》中,就可以看出來。
春雪
杜曉明
白雪覆春洲,烏啼似可愁。
蘆荻折素葉,楊柳沒寒流。
獨釣湖山寂,空吟老病休。
月明人橫槊,英氣烈千秋。
這首詩,首聯(lián)頷聯(lián)都只能說是很平淡,無非就是為我們描寫了一幅白雪皚皚的圖畫。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景物描寫,從來就是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然而,詩人們又極少單純?yōu)榱藢懢岸鴮懢啊K^觀花落淚,對月傷懷,他們在描繪自然風光的時候,通常也就是他們想要抒發(fā)情感、表達志向的時候。
曉明先生的這四句景物描寫,其實就相當于他在詩中的一個過渡。他讓我們明白:就像我們的感情會因為環(huán)境的變換而變化一樣,在詩中,詩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
眼前的景象,江天一色,寂寥無人。這樣的情景,很容易讓人產生聯(lián)想。但想的是什么,那就得因人而異了??赡苁恰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浪漫,也可能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觀,還可能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哲思。
曉明先生想到的是什么呢?是“獨釣湖山寂,空吟老病休”的落寞。因為有了這頸聯(lián)的兩句詩,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曉明先生前面的寫景,不再是那么平淡了。它讓我們的詩人想到了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并由此生發(fā)出慨嘆:他的寒江獨釣,固然能夠表現(xiàn)出他的堅貞不屈,但是到底過于寒素,是寂寞的。作為一個懷有滿腔報國熱忱的詩人,卻不得不遠離人間,這終非人間正道。他的心里,是落寞的,無奈的。
這種無奈與落寞,在杜甫的“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中一樣可以看到。那個渴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人,又哪堪“空吟老病休”呢?然而時局的動蕩,殘酷的現(xiàn)實,卻注定他只能“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到這里,我們是不是以為曉明先生也是一樣的落寞呢?當然不是!他是為這兩位詩人而惆悵,但他并不愿意看到他們的無奈,或者說,他不希望自己也陷入到這種無奈中去。所以,他想要像曹操那樣,橫槊賦詩,功照千秋。
從頸聯(lián)的“獨釣湖山寂,空吟老病休”到尾聯(lián)的“月明人橫槊,英氣烈千秋”,曉明先生既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又如一名氣度豪邁的壯士,他在告訴我們:
人生難免會遇到艱難困苦,但我們無需逃避,不必傷感。而應該坦然面對,慷慨以歌。
這首五律詩,起承轉合,過度自然。尤其頸聯(lián)化用典故非常巧妙,對仗工整。足見曉明先生詩詞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