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君嘆》遇上古琴琴歌《陽關(guān)三疊》
歌手曹軒賓在央視《經(jīng)典詠流傳》第四期中,以一首《別君嘆》唱出千古離愁,很受大家好評。也別說,曹軒賓的陜西方言,關(guān)中腔調(diào),再融合進古琴聲聲,那曲調(diào),那韻味,確實讓人聽完過耳不忘。
據(jù)說這是《經(jīng)典詠流傳》給曹軒賓的一個命題作文,人家就是要求他用唐詩為題作曲并演唱的。而作為一名音樂人的曹軒賓顯然不負眾望,這個自小聽秦腔,受古典文化的教導的歌者,選擇用唐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詠嘆出中國文學史上恒久不變的離別之情。高亢而又綿長的歌聲里,讓人隱隱可見陜西人除豪爽之外,也有一種含情脈脈的婉約。
然而,音樂的力臻完美和極富深情的演唱,并不能掩飾后續(xù)歌詞的偽古風尷尬。
有的介紹里說,《別君嘆》副歌部分是聯(lián)想到人生哲學里所有的情感,進而感傷的一種人生觀??梢哉f是對過往之“友”和“曾經(jīng)單純的自己”的一種嘆息,緬懷和紀念的送別之情,祝福之感。
我想這個人要么是對古漢語不夠了解,要么便是《經(jīng)典詠流傳》的水軍。而且,還很善于牽強附會。
說實話,我剛聽到《別君嘆》的時候,的確很驚艷,甚至不惜撇著陜西腔學唱。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對其副歌歌詞不知所云、不明覺厲的嫌棄:
低吟白雪逢陽春,送君別去無知音。
高臺孤矗昂首望,穹凄盡兮宙宇敞。
車馬縱兮雁飛翔,春復(fù)秋往世無常。
幽清默兮落暗鄉(xiāng),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
試問,哪位能把這段文字給理順給我聽聽?“生澀,虛無縹緲,故弄玄虛”,這是一位朋友私下里對某些所謂作家詩人文字的一個總結(jié),我覺得挺適合《別君嘆》這段不文不白的演繹方式。這應(yīng)該也是當下文壇上的一種通?。何揖褪且首鞲呱?,我就是要讓你似懂非懂。
還好,歌詞不是曹同學自己寫的,沒影響他在我心中的觀感。
其實,白話文一樣可以表達出完美的情愫。誰能說劉半農(nóng)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不夠經(jīng)典?
我以為,如果一個人的文字駕馭不了古風,倒不如就用白話來表達,或者干脆就拷貝古人的文字就得了。否則,就成了典型的偽古風,而且還是劣質(zhì)偽古風。人家偽古風里也有很不錯的啊,比如方文山。
因為曹軒賓在演唱中融入了古琴因素,我自然就想到了古琴琴歌《陽關(guān)三疊》。
實際上,每個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yīng)該也都知道,古人的詩歌,最早就是拿來配樂演唱的。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原名又叫《渭城曲》、《陽關(guān)曲》,也叫《陽關(guān)三疊》。從問世起,就成為古代文人送行時的離歌,一直傳唱不息。
因為年代久遠,《陽關(guān)三疊》演唱的版本有所不同。但無論哪個版本,都基本上是用一個曲調(diào)作變化反復(fù),迭唱三次,所以稱為“三迭”,也就是“三疊”。而且,隨便哪個版本的歌詞,其文學性和經(jīng)典性,都不是《經(jīng)典詠流傳》里這首《別君嘆》的歌詞能夠比擬的。
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是《琴學初津》中收錄的:
初迭
清和節(jié)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guān)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依依顧戀不忍離,涙滴沾巾。無復(fù)相輔仁。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三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感,楚天湘水隔遠濱,期早托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尾泛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看人家新增的歌詞,那韻致,那意境,才真是和王維的原詩融為一體,情真意切表達出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guān)懷和誠摯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