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看到一個韓劇,講的是一位平民女孩嫁入皇室,而背景顯然是現(xiàn)代的,差點誤導我,韓國什么時候成了君主立憲制?直到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在假設大韓帝國仍然存在前提下拍的假想劇。這之后,韓國出了很多這樣的片,披著現(xiàn)代外衣的“韓國王室”在各種皇帝皇后之間開始上演現(xiàn)代版“宮斗劇”。有意思的是,在這些劇里,大韓帝國往往都是南北統(tǒng)一的,并且國際影響力很大。也難怪韓國人會如此YY大韓帝國的存在,從李氏朝鮮到“大韓帝國”原本是他們以為韓國從此站起來與大清和日本平起平坐的一瞬間,然而卻“曇花一現(xiàn)”,經(jīng)歷了朝鮮歷史上最屈辱的一段,也許從主觀上,他們并不想大韓帝國的頃刻崩塌是真的,反而希望那個曾經(jīng)的“大韓帝國”是真的存在并傳承下來了。
東學農(nóng)民運動平定以后,清向日本提議聯(lián)合撤兵。此項建議受到朝鮮政府和西方列強的支持,但為日本所拒絕。日本強調(diào)東學農(nóng)民運動是朝鮮內(nèi)政積弊所導致,因此提出兩國應聯(lián)合幫助朝鮮改革內(nèi)政,清以此為干涉朝鮮內(nèi)政而加以拒絕。日本于是展開行動。與此同時,日本繼續(xù)駐兵朝鮮,并進一步要求朝鮮實施內(nèi)政改革。對此朝鮮政府一方面加以拒絕,另一方面也調(diào)整了政府的政治力量。金嘉鎮(zhèn)、俞吉浚、金弘集、樸定陽等親日的開化派先后受到重用。盡管如此,遭到拒絕的日本為了達到向朝鮮擴張的目的,還是采取了武力手段。在1894年7月23日,日軍突然進攻漢城,俘虜了高宗和王后閔妃,組織了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派政府。日本要扶持傀儡政權,還缺一個臺面上的代表人物。想來想去,他們看中了閔妃的死對頭——她的公爹大院君李昰應,于是把大院君從床上抓起來,強迫他擔任了名義上的“攝政”。而這是大院君第三次上臺,接下來,日軍賊喊捉賊地宣布“清朝阻撓朝鮮改革”、“清朝陰謀攻擊日軍”,又讓朝鮮政府“委托”日軍驅逐清軍。7月25日,日本巡洋艦“吉野”號等在豐島海面偷襲清軍運兵船,中日甲午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日本以幫助朝鮮獨立為名,與時為外務大臣的金允植訂立《暫定合同條約》。條約共七條,除了確定對日軍闖入景福宮不作追究外,還給日本在朝鮮修鐵路、設電線和增開口岸方面的特權。之后雙方又訂立《日朝兩國盟約》,約定“以撤退清兵于朝鮮國境外,鞏固朝鮮國獨立自主而推崇朝日兩國所享利益為本”。同一天,趙秉稷照會清廷駐朝鮮代理總理大臣唐紹儀,要求廢除清廷以宗主國的地位迫使朝鮮簽訂的《中朝商民水陸貿(mào)易章程》(1882年8月)、《奉天與朝鮮邊民交易章程》(1883年3月)和《吉林朝鮮邊民貿(mào)易地方章程》(1883年9月)。閔妃被日軍軟禁,大院君被日軍抬出來當傀儡,但這半輩子都是政敵的公媳二人,在仇日親華的“大義”上都挺堅持。閔妃偷偷派人去慰問清軍將士,大院君更是暗中向清軍傳遞軍事情報。后來日本人發(fā)現(xiàn)大院君的把戲,很快剝奪了他攝政的權力,大院君第三次下臺。日本占領朝鮮后,發(fā)現(xiàn)大院君不肯俯首做傀儡,又轉而誘惑閔妃投靠日本。但此時的閔妃,仇恨日本人到了極點。日本人給了她一筆貸款以示拉攏,閔妃卻用這筆貸款購買武器,聯(lián)絡西方政客。經(jīng)常和西方的外交人員聚會,鼓吹朝鮮“中立”,反對日本霸占。英、法、美、俄等國本來就只是想讓日本和中國兩敗俱傷,日本打敗中國獨霸朝鮮是他們所不愿看到的。在閔妃的指引下,各國紛紛表示,朝鮮是全世界廣大列強的朝鮮,不是日本一家的朝鮮,反對日本獨吞朝鮮。閔妃這些活動,讓日本人非常頭疼。1895年1月,高宗率領百官參拜宗廟,宣告要進一步改革,并宣讀了新的改革方案《洪范十四條》。其中第一條即為“割斷附依清國慮念,確建自主獨立基礎”。其后的條款包括:后妃不得干預政治;區(qū)別王室事務和國政事務;稅制以法律確定,不可妄加征稅名目;不宜門第用人;等等。隨后相繼頒布一系列改革法令。如明令規(guī)定“朝鮮國王殿下”改稱“大君主陛下”,“王太妃殿下”改稱“王太后陛下”,“王妃殿下”改稱“王后陛下”,“王世子邸下”改稱“王太子殿下”,“王世子嬪邸下”改稱“王太子妃殿下”。總之,“依據(jù)天子之國家所使用之尊稱,以示獨立自主”。1895年2月,劉公島失陷,北洋水師全軍覆沒;3月,遼東清軍全線潰退,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月,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署《馬關條約》,清朝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承認朝鮮獨立。朝鮮終于“獨立”了,可這獨立的結果,不過是從一個溫和的宗主手下,進到狼窩里而已。甲午戰(zhàn)爭后,日本在東北亞的勢力急劇擴張,俄國坐不住了。畢竟他們在東北亞有著切身利害關系。為了阻止日本進一步擴張,俄國帶頭干涉“還遼”,最終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給中國。三國干涉“還遼”,不僅激化了日俄矛盾,也使得朝鮮國內(nèi)看到了日本并不是牢不可破的。閔妃本來就同沙俄勾勾搭搭,現(xiàn)在更是把沙皇陛下當做新的救星,沙俄自然樂得收一個小弟。閔妃集團便試圖借助俄國的力量驅逐日本人,1895年7月6日,閔妃根據(jù)宮內(nèi)府顧問美國人萊津德里的聯(lián)俄建議,利用樸泳孝“叛逆陰謀”敗露事件,驅逐樸泳孝,推翻了親日內(nèi)閣,建立了以李范晉、李完用、尹致昊等貞洞派人士為骨干的第三屆金弘集內(nèi)閣。這意味著俄國勢力在朝鮮已經(jīng)形成。日本人此時也坐不住了,為了阻止俄國扶持下的朝鮮政權進一步發(fā)展,日本人計劃再次扶持大院君第四次出來,取代閔妃,但大院君這回不糊涂了。雖然他與自己這個兒媳婦為敵,但國恨在前,絕不能投降日本。于是,日本人使出了卑鄙無恥的手段——刺殺。新任日本駐漢城公使三浦梧樓伙同漢城日軍守備隊,在1895年10月8日導演了殘暴殺害閔妃。10月8日凌晨,兩撥人在景福宮光化門會合,隨即在部分朝鮮“訓練隊”士兵的幫助下進攻景福宮。宮中守備隊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這些人在前一天似乎還在為其死對頭“訓練隊”即將完蛋一事大肆慶祝。在守備隊長洪啟熏、軍部大臣安駉壽的指揮下內(nèi)侍衛(wèi)隊的少數(shù)衛(wèi)兵一度奮力阻擊,但是無濟于事。前者戰(zhàn)死,后者失蹤。日本浪人很快就突破外圍沖進宮中。負責訓練宮廷近衛(wèi)隊的美國籍軍事教官戴伊指揮著20名侍衛(wèi)進行抵抗,宮內(nèi)大臣李耕植指揮著軍隊守衛(wèi)乾清宮,但不敵殺紅眼的日本人,抵抗者或被制服或被殺死。混亂中,日本浪人很快就沖入乾清宮中抓住了未及逃走的高宗,遂強迫他下令廢黜閔妃。出人意料的是,歷來以軟弱著稱的高宗這一次居然以死相拒。不過,這卻也救不了閔妃的命。閔妃無疑是這一次事變的核心目標,“壯士”們亦將她視為妨害日本在朝鮮“正當權利”的“罪魁”,務必除之以后快。根據(jù)當天在事變中幸免,并目擊全過程的美國軍官戴伊和另一名俄國技師沙巴丁的敘述,當時暴徒們高喊著“閔妃在哪里”直沖進內(nèi)廷,四處搜尋高宗夫婦,而此時閔妃已經(jīng)效仿十年前“甲申政變”時玩過的花樣,換上了宮娥的服飾前往玉壺樓混跡于宮女之中。但日本人已覺察到了這點。“壯士”們搜到了玉壺樓時,在一群被嚇呆的宮中女官中,他們選出兩名面貌最相似者當場砍殺,其中一人在太陽穴處留有出過天花的痕跡,確認就是閔妃。也不知是為了掩飾這一暴行還是為了羞辱朝鮮,尸體被潑上了煤油焚燒后丟入園中的池塘,閔妃卒年44歲。兩年后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時,追謚閔妃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所以韓國一般稱她“明成皇后”。此時的朝鮮獨立得真夠憋屈的,堂堂自己國家的皇后居然說殺就被殺了。失去了明成皇后這個強有力的代言人,俄國人對此并不甘心,他們積極尋找機會來改變這種狀況。1896年1月9日,韋貝的俄國駐漢城公使職務被士貝耶所取代。但是,韋貝并未離開漢城,他正在策劃一個大行動。他通過親俄派重要成員李范晉向國王李熙傳達以下信息:大院君和親日派正與日本人策劃再次廢立國王。他認為,為王室安全計,國王除秘密地“移駕”俄國公使館外,別無它法。2月10日,俄國公使突然以加強“公使館防御”為名,從停泊于仁川的俄艦上調(diào)水兵120名,攜大炮一門進入漢城?!霸摫雀Φ猪n城,高王與其世子均乘婦人轎,四圍緊閉,轎前垂以絲穗,轎兩旁各有一婦人隨之,此外別無護送之人,一如平常世爵夫人之所乘也者,而是時俄國水陸各兵尚未進宮往迎也?!保ㄍ酿^英文學生朱敬彝譯自《字林西報》)“高王之奔,出于本意,一到俄國使署,即將薤發(fā)之命撤回,滿城又張貼諭示,命將樞院各員即行拿獲,從速正法,其首級應解交俄國使署,面呈高王?!保ü⒁?、李毓澍主編:《清季中日韓關系史料》)閔妃之死,朝鮮民眾無比悲憤。武裝反抗日本的“反日義兵運動”逐漸興起。總理大臣金弘集和農(nóng)商工大臣鄭秉夏在押送警務廳的途中被市民和巡檢打死,度支大臣魚允中在逃回家鄉(xiāng)的路上被義兵處死。金允植不久亦遭逮捕,被終身流放于濟州島。俞吉浚、趙義淵、張博等親日派在日本人的保護下逃往日本。于是,1895年7月以來建立的親日政權傾覆,朝鮮建立了以尹容泰為總理大臣的親俄內(nèi)閣。5月份,在高宗的命令下,一個由閔泳煥和尹致吳率領的朝鮮代表團在俄國與外交大臣洛巴諾夫(1895—1896年在任)訂立了一項條約,其主要內(nèi)容分為下面四條:1.將由俄國負責保護朝鮮君主,如果有必要,將向朝鮮增派軍隊;2.朝鮮將聘請俄國顧問協(xié)助其進行近代化改革運動,這些顧問將受俄國公使指導;3.兩國政府鑒于朝鮮的經(jīng)濟狀況,在認為有必要時將訂立一項貸款協(xié)議;4.將授權俄國政府把它的電報線路與朝鮮的電報網(wǎng)連接。這一協(xié)議無疑將使俄國可以順理成章地參與到朝鮮的內(nèi)部事務里來,先前已于3月27日取得了云山金礦開采權、京仁鐵路線鋪設權,以及漢城電燈、電話、電車系統(tǒng)的建設權,又在4月22日獲得了慶源、鐘城兩地礦山的開采權,可謂收獲不淺。鑒于嚴峻的形勢,日本被迫與俄國做出妥協(xié)。1896年5月14日,小村公使和俄國公使韋伯在漢城簽訂了《日俄漢城協(xié)定》(所謂的《小村一韋伯協(xié)議》),規(guī)定兩國有權在漢城、釜山、元山三地駐屯軍隊以“保護僑民,以及朝鮮政局的穩(wěn)定”。6月9日,出訪俄國參加新皇帝尼古拉二世加冕儀式的全權特使山縣有朋,與俄國外交大臣洛巴諾夫公爵簽署了《日俄莫斯科協(xié)議》,承諾兩國應當一致“協(xié)助”朝鮮進行財政、政治改革,兩國企業(yè)均有權與朝鮮在軍事和電信方面進行“業(yè)務合作”。換句話說,事到如今,日本終于被迫接受了將和俄國甚至是其他國家分享朝鮮的事實。1897年2月11日,在俄國使館內(nèi)避禍長達一年時間的高宗李熙終于在臣民的再三請求下走出使館返回慶云宮。有了俄國這個靠山,不但高宗李熙一時振奮起來,開始有節(jié)奏地反抗日本,而且民間“獨立”的呼聲也日甚一日。于是,在1897年10月12日,朝鮮高宗李熙在漢城登基,自稱為皇帝。國名從“朝鮮王國”改為“大韓帝國”,年號“光武”,大約是想學習中國歷史上的漢光武帝劉秀,也搞一個“光武中興”。高宗也就成為了大韓帝國第一位皇帝,王世子李拓被封為皇太子,死去的閔妃被追封為“明成皇后”。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和第一位皇帝出現(xiàn)了。這充分表達了朝鮮統(tǒng)治者試圖與中國、日本平起平坐的愿望。遺憾的是,這種名分上的尊貴,本來就是遭受奴役和壓迫下生成的畸胎,而“大韓帝國”基本上也可以算朝鮮半島歷史上最為窩囊的一個朝代。國力的強弱和地位高低,真不是一個皇帝的稱號可以決定的。李氏朝鮮高宗李熙,照片拍攝于其1897年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以后在老爹和老婆的羽翼庇護下茍活了幾十年的李熙,這回似乎要把全身的干勁拿出來,他接過閔妃的旗幟,努力前進。他頒布了《大韓帝國憲法》,皇帝自任海陸軍大元帥。他聘請俄國軍官當顧問,大肆擴建新軍。到1899年,大韓帝國的總兵力急劇擴張到5600人。他又在美國人的幫助下開始土地改革,并且準備引進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同時請來英國人,幫韓國搞電車和電燈,又和美國合辦了漢城電力公司,在首都實現(xiàn)了電氣、自來水供應,還和俄國合辦了銀行。鐵路公司、紡織工業(yè)、港口商務等近代化企業(yè)紛紛建立,幾十所中小學校和好幾家報紙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西裝革履成為社會各界的時尚。李熙改革改得風生水起,殊不知這些對于列強來說都毫不在意,就在大韓帝國內(nèi)部忙于獨立的同時,決定它命運的日本和俄國兩個新舊帝國,也就如何在朝鮮劃分勢力范圍討價還價。只可惜雙方都太貪了,根本談不攏,于是在1904年,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李熙巴不得俄國得勝??墒钱敂?shù)萬日軍在朝鮮半島登陸,韓國卻也不敢摸老虎屁股。大韓帝國最初宣布“中立”,很快被日軍脅迫簽署了協(xié)定書,協(xié)助日軍同俄國作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里,俄國也犯了毛病,不僅戰(zhàn)術落后且盲目輕敵,在一年多慘烈的血戰(zhàn)后輸給了日本。雙方簽訂《樸次茅斯和約》,俄國不但承認把朝鮮給日本獨占,還有中國東北地區(qū)也是雙方均分。清政府與大韓帝國政府同時感受到了無比的屈辱。早在日俄戰(zhàn)爭期間的1904年8月,日軍登陸半島后,就強迫韓國簽署了《日韓新協(xié)約》,規(guī)定韓國必須聘請日本的財政和外交顧問,韓國政府財政、外交重大決策,都必須征詢其意見。俄國輸了之后,日本立馬在1905年11月強迫韓國簽訂了《日韓保護協(xié)約》,規(guī)定韓國撤銷外交機關,韓國的一切外交事務都交給日本包辦,日本派出一名“統(tǒng)監(jiān)”駐扎漢城,全權負責韓國的一切外交事務。這樣一來,作為一個完全沒有外交的國家,韓國喪失了獨立地位,成為日本的附庸了。支持和促進簽署這個條約的李完用等五個大臣,被稱為“乙巳五賊”。李熙暗地里策劃了很多反日的行為,伊藤博文知道后決定逼李熙退位。最先發(fā)動的是“一進會”,奸臣李完用也帶領一群大臣逼迫李熙。日本方面看見李熙不肯乖乖聽話,就在1907年(農(nóng)歷丁未年)7月19日派兵包圍了皇宮,又在漢城南門外的山上架起了六門大炮,炮口對準皇宮。在這種威逼之下,李熙終于頂不住壓力,把皇位禪讓給了皇太子李炻,史稱“純宗”。日本實際上掌握了韓方的一切權力,大韓帝國政府名存實亡。在此嚴重時刻,韓國青年紛紛起來暗殺日本帝國主義分子。1909年10月,韓國愛國青年安重根在哈爾濱擊斃侵略韓國的主兇伊藤博文。1910年7月日本新就任的統(tǒng)監(jiān)寺內(nèi)執(zhí)行了殺氣騰騰的憲兵警察制度,把朝鮮半島全境置于武力統(tǒng)治之下,殘酷鎮(zhèn)壓反日斗爭,強行解散愛國啟蒙團體,禁止各種刊物的出版,凡帶有反抗日本精神的書籍一律取締。寺內(nèi)在周密準備之后,同李完用編造合并計劃,于1910年8月22日召開御前會議,簽訂了《韓日合邦條約》,8月28日正式公布。該條約定規(guī)定,將韓方的全部統(tǒng)治權永久讓給日本,日本尊重大韓帝國王室的尊稱、威嚴和名譽。就這樣用條文把日本吞并大韓帝國的事項明確下來了,獨立了沒幾天的大韓帝國徹底變成了日本帝國主義壟斷的殖民地。高宗李熙,以“德壽宮李太王”身份過了九年亡國奴生活,于1919年年初去世。日本方面公布的死因是腦出血發(fā)作,民間則傳說是遭日本人下毒害死。因為高宗葬禮,引發(fā)了朝鮮“三一運動”。純宗李炻從“皇帝”降為“李王”,完全是一個傀儡,連自己的吃穿住行,都要聽從日本人安排。父親高宗去世后,他在空虛和絕望中,命人把電話線接到高宗的陵墓和生前的寢宮,每當悲傷涌起,就打電話給那兩個地方,在電話里對著父親的靈魂傾訴自己的痛苦。這位懦弱的皇帝在1926年逝世,引發(fā)了朝鮮民眾的“六一〇”反日運動。至此,大韓帝國兩任皇帝都已離開人世。大韓帝國也在屈辱中落下帷幕。而如今大韓民國的影視劇里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韓帝國”的皇帝,大多是幻想當年并沒有對日的三個協(xié)議,而是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并獨立下來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當然了也就不會有后面的韓朝之分,所以大韓帝國成為“東亞強國”。試想一下,假如導演編劇們的這些想法成真,大韓帝國的影響力恐怕真的不容小覷。
參考資料:《韓國的歷史與文化》 楊雨蕾;《不可不知的朝韓史》 楊益,鄭嘉偉;《日俄戰(zhàn)爭開戰(zhàn)背景及海戰(zhàn)始末》查攸吟;《韓國史(現(xiàn)代篇)》(韓)李碹根;《大韓季年史》(韓)國史編纂委員會。轉載請注明來源:一本正經(jīng)說歷史(ybzjlishi)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