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國考即將來臨,申論復習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相對而言,行測有標準答案,可以通過題海戰(zhàn)術,不斷刷題來提高成績,而對于申論來說,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拼命刷題,那就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目前網上各種申論知道類文章琳瑯滿目,讓申論小白真假難辨,大體而言,分類兩類,一類是套路流:這一類的特征就是空講理論,沒有例題,就像傳統(tǒng)武術套路,一招一式非常好看,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沒有實戰(zhàn)功能,到了考場就會被徐曉東之流打的落花流水;一類是實戰(zhàn)流。這類跟散打差不多,雖然看著簡單,沒有那么多理論闡述,但實戰(zhàn)效果很好,這一類的特征就是結合題目,逐一分析。具體該看哪種,各位看官心中應該有數。對于申論復習,個人認為,大體上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一、鉆透一套題目
申論和行測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一個是以精煉為主,一個是以題海戰(zhàn)術為主。申論不需要大量的練習,相比行測,申論更側重于一個悟字。只要悟透了方法,那么通過三五套題目的練習,基本就能達到一定的水平。而要悟出這種方法,首先要精選一套題目,一點一點去琢磨,這個一點一點,要求精確到每個字,每句話都要去揣摩,通過一套題目,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概括、分析、對策以及大作文,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并在此基礎上,再練習五道十套左右的題目,足夠應對考試了。這是截止目前為止,申論復習時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二、學會兩種方法
申論的載體還是漢語,既然是漢語,必然要遵循兩個原則,語法和語意。而申論的解題秘訣,也要在這兩個原則中尋找。語法為體,語意為用,我們以語法為依據,以語意為導向,就能準確找出我們需要的答案。小到標點符號,大到段落,仔細分析,尋找出最可能是答案的那些語言,這些語言,往往具備一些語法上的特征,這些特征,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從許許多多的題目中提煉出來,再運用到解題過程之中的,也就是把書從厚讀到薄,再從薄讀到厚的過程。比如詞語:就有名詞、介詞、連詞、動詞等,我們再以介詞和連詞為例,統(tǒng)稱為關聯(lián)詞,結合語意,可以分為四大類:
(1)原因型:因為、所以,由于、因此、總之等(原因型關聯(lián)詞往往是歸納的條理所在)
(2)轉折型:雖然、但是、然而、其實、可是、卻等;
(3)總結型:據調查、據顯示、據報道等;
(4)遞進型:單用的:其實、由于、還、主要、不但、不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況、況且、尤其、甚至于、加之等。
單純說起來可能比較抽象。還是以具體的題目為例:
“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2014年國考申論副省級)
材料分析(節(jié)選一段):由于(原因型關聯(lián)詞,首句原則)當前各種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人們在資源占有、機會獲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現(xiàn)事實上的不公平(深度內涵詞,往往直接作為答案),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較中產生了心理失衡(題目問的是心理方面的缺失,這里的心理失衡,直接和題目要求吻合,是心理缺失的表現(xiàn),重點劃線)。加之(遞進型關聯(lián)詞,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現(xiàn)代社會信息化程度高,各種不平衡、不公平(第二次出現(xiàn))信息迅速大量地傳播公眾,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第二次出現(xiàn)),這種情緒積累時間過長,勢必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社會矛盾。(本段中,有原因型關聯(lián)詞和遞進型關聯(lián)詞,這兩種詞語引導的,后面是重點,同時,不公平和心理失衡反復出現(xiàn),說明是本段的核心。另外。參照上段,壓力大是個人心理狀態(tài),轉化為社會心理就是輕松感缺失。心理失衡也是個人心理狀態(tài),結合部公平,轉化為缺失的表述方式就是:公平感缺失。本段很明確的在講社會公平問題,原因是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社會資源分配和信息化程度高,導致心理失衡,我們根據語法勾畫法,把兩個關聯(lián)詞引導的內容作為答案重點,推出:公平感缺失。體制機制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高,導致心理失衡。)
因此,答案中的一點就是:公平感缺失。體制機制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高,導致心理失衡。這個答案的得出,既需要運用語法中的關聯(lián)詞特征,也需要結合語意推導,這也是申論解題最基本的方法了。
下篇文章我們繼續(xù)分析弄通三大題型和掌握四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