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史上,中原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是剪不斷、理還亂。尤其是西漢時期,由于匈奴勢力的崛起,大漢王朝與西域各國的關(guān)系更是錯綜復(fù)雜,紛爭不斷。各方為了爭取利益,都使盡了手段,其中就包括了采用刺殺手段。
公元前77年,原樓蘭國國王去世,親匈奴的安歸當(dāng)了新樓蘭王。
樓蘭國位于古代中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就是從樓蘭分道的,地理位置特殊,極具戰(zhàn)略意義,是西漢與匈奴爭奪的重點區(qū)域之一。所以,當(dāng)漢昭帝得知親匈奴的安歸當(dāng)了新樓蘭王,馬上便派使臣前往樓蘭傳達詔令,命安歸前來長安朝見,但安歸卻借故推辭不來。
樓蘭王安歸親匈奴、疏大漢的立場已經(jīng)十分明顯,漢昭帝與霍光于是接受了傅介子的建議,讓他帶人去刺殺樓蘭王。
傅介子假稱要賞賜外國,攜帶大量的金銀財物來到樓蘭。樓蘭王貪圖漢朝財物,便前來會見傅介子。傅介子與其共坐飲酒,并故意將金寶等陳列顯示。待大家都喝得差不多時,傅介子又假裝神秘兮兮地對樓蘭王說:“大漢天子讓我秘密報告大王?!?/p>
此時的樓蘭王眼里只有財寶,哪里還有防備之心?他屏退左右侍從,起身隨傅介子進入后帳密談。結(jié)果樓蘭王一進后帳,早就安排好的兩名壯士突然從背后用利刃刺向樓蘭王。利刃穿胸相交,樓蘭王當(dāng)場死亡。
傅介子安撫好樓蘭民眾后,將樓蘭王安歸的人頭割下,用驛馬快速送回漢朝,懸于未央宮北門之外。隨后,漢朝立尉屠耆為樓蘭王,改國名為鄯善,并派司馬一名、部屬四十人到伊循城屯田,以鎮(zhèn)撫鄯善國。同年秋,漢昭帝封傅介子為義陽侯。
傅介子因為成功刺殺樓蘭王而被漢昭帝封侯,但馮奉世干了類似傅介子的事,卻未能被封侯。
馮奉世,字子明,西漢上黨人,是大名鼎鼎的馮唐之孫。
當(dāng)初,嫁與烏孫王的漢朝公主的小兒子萬年受到莎車王的寵愛。莎車王死后,沒有兒子,莎車國人既想托庇于漢朝,又想取得烏孫國的歡心,于是便上書漢朝廷,請求立萬年為莎車王。漢朝同意所請,派使者奚充國護送萬年前往莎車。萬年當(dāng)上莎車國王后,卻殘暴兇惡異常,引起莎車人的不滿。前莎車王的弟弟呼屠徵于是聯(lián)合鄰國勢力,一同殺死萬年和漢朝使者奚充國,自立為莎車王。
公元前65,漢宣帝命群臣舉薦能夠出使西域的人選。經(jīng)前將軍韓增舉薦,馮奉世以衛(wèi)候身份充當(dāng)使者,攜帶皇帝符節(jié),護送大宛等國客人到達伊循城。
當(dāng)時,莎車國派使者四處散布謠言說:“西域北路各國已歸屬匈奴了?!辈⑴杀ゴ蚰下犯鲊?,與各國結(jié)盟,背叛漢朝,使西域自鄯善國以西的眾小國全部與漢朝絕交。此時,都護鄭吉、校尉司馬都在北路各國間,無暇顧及南路。
面對如此情況,馮奉世認為,如果不立即攻擊莎車,那么莎車將日益強盛,難以控制,必定危及整個西域。于是便以皇帝符節(jié)告諭各國國王,征調(diào)各國軍隊共一萬五千人,分南北兩路進攻莎車。
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是,莎車城被攻克,莎車王自殺,首級被送至長安,改立前莎車王其他兄弟的兒子為莎車王。隨后,馮奉世趁勢率兵將各國全部平定,威震西域,然后罷兵,奏聞朝廷。漢宣帝知道后非常高興,召見推薦馮奉世的韓增說:“祝賀將軍,你舉薦的人非常出色。”
馮奉世處理完莎車國的問題,繼續(xù)西行至大宛。大宛王聽說他殺死了莎車王,對他特別恭敬,還向漢朝皇帝進獻了一匹叫作象龍的寶馬。
馮奉世將象龍寶馬帶回長安,漢宣帝大為高興,與朝臣商議,打算封馮奉世為侯,但最終卻因為蕭望之的一句話,打消了這個念頭,只任命馮奉世為光祿大夫,沒有封侯。那么,蕭望之到底對漢宣帝說了一句什么話呢?
蕭望之說:“馮奉世作為朝廷的使臣,有指定的任務(wù),而他卻違背使命,擅自用皇上的名義征調(diào)各國軍隊,雖然建立功勛,卻不能讓后人效法。如封馮奉世為侯,以后奉命出使的人都將會以他為榜樣,爭著征調(diào)各國軍隊,以圖建功于萬里之外,使國家在外族地區(qū)多生事端,此風(fēng)不可漸長。因此,馮奉世不宜受封?!?/p>
蕭望之的這句話,讓人很容易就想起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對傅介子刺殺樓蘭王的一段評價。
司馬光認為,圣明的君王對待外族的正確態(tài)度應(yīng)當(dāng)是:如果背叛,就發(fā)兵征討;如果臣服,就不再追究。如果認為樓蘭王有罪,一定要征討,就應(yīng)堂堂正正地派遣軍隊,公開施行懲罰。而今卻派傅介子用金銀財寶進行引誘,乘機殺死樓蘭王,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國的使者,還能再讓人信任嗎!
所以,在司馬光看來,以大漢朝的強盛,竟然用盜賊的詭計來對付蠻夷外族,實在令人羞恥!
蕭望之、司馬光等人的觀點,可謂是儒者外交。那么,這種儒者外交是否可行呢?這恐怕又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