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陳列”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它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luò),分為遠(yuǎn)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八個部分。該陳列以古代珍貴文物為主要見證,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社會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發(fā)展?fàn)顩r,突出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fā)展特點(diǎn)和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jìn)程,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對人類文明所做出的偉大貢獻(xiàn)。
原始牛犄角-舊時期時代中期(距今約20余萬年-5萬年)
智人
石球:舊石器時代中期,石球?yàn)獒鳙C工具,除用手直接投擲外,還可用作絆獸索和飛索石。
陶豬:河姆渡文化(約公元前5200年-前4200年)
鷹形陶鼎:仰韶文化(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1958年陜西華縣太平莊出土。
魚形彩陶盆:仰韶文化,1955年陜西西安半坡出土
陶狗:石家河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前2200年),1987年湖北天門鄧家灣出土
袋足陶模
舞蹈紋彩陶盆:馬家窯文化
人面魚紋彩陶盆
鹿紋彩陶盆: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鳥紋演變示意圖
仰韶文化彩陶魚紋演變示意圖
魚鳥紋彩陶壺
裸體浮雕彩陶壺:馬家窯文化
玉璧: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
箍形玉器:紅山文化
青銅尊
嵌綠松石青銅戈
“利”青銅簋
“后母戊”青銅方鼎
“婦好”青銅偶方彝:商王武丁時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青銅瓿:商王武丁時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青銅雁尊:西周早期
“后母辛”青銅觥
玉龍
石牛
玉虎、玉馬
魚形玉刻刀
玉人
“盂”青銅鼎
青銅面具
青銅人首:商(約公元前16世紀(jì)-前11世紀(jì)),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
人形青銅燈:戰(zhàn)國.齊
金縷玉柙:西漢,西柙,又稱玉衣。
彩繪雁魚青銅釭,釭指的是導(dǎo)煙管,
陶車-東漢
嵌貝鹿形青銅鎮(zhèn)
綠釉陶樓,東漢
石天祿
針灸畫像石
彩繪陶舞俑
吊人青銅矛
青銅枕
七牛虎耳青銅貯貝器
陶馬
陶駱駝-北齊(公元550-577年)
昭陵六駿石刻
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五代十國興旺表
三彩釉陶侍女俑
三彩釉陶鎮(zhèn)墓獸
便服男陶俑
彩繪陶戴幃帽女騎俑,唐,顯慶二年。幃帽原為居住在西北地區(qū)的游牧民族出門防風(fēng)用的實(shí)用性帽子,傳到中原地區(qū)后成為貴族婦女出游的時尚裝束,在唐代初年很盛行,朝廷曾禁止這種風(fēng)尚,反而卻使其更為風(fēng)行,以至“(武)則天之后,幃帽大行。” 電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劉嘉玲飾演的武則天好像也戴者這樣的帽子。
騎馬女陶俑,隋,湖北武昌出土
三彩釉陶胡服牽馬俑
彩塑供養(yǎng)菩薩
三彩釉陶胡人騎臥駝俑
鎏金銅觀音造像
胡人騎駱駝陶俑
《新儀象法要》
《數(shù)書九章》
《營造法式》
白釉暗花纏枝蓮紋梅瓶
青花海水云龍紋扁瓶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將都城遷至北京。
銅火銃,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
清時期全圖
出使德國大臣發(fā)給江紹沅的護(hù)照,公元1907年
股票取息賬
2021年3月6日,拍攝